他出生在贫困的大别山区,考入清华,出国深造,任职跨国公司,从事金融业务,然后抓住机遇创业,成为与高科技产业一同发达的“海归”、“时代精英”的样板。
成功者要花钱,或者说要“回报社会”,他没有走慈善事业、捐资助学之类的路,而是选择了离大多数中国人还很远的帆船运动。
据说,他投资组建的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是“把经济改革过程中最成功的模式移植到体育领域里来”——所谓“政府主导,民间出资,专业团队,国际资源,市场运作”。他把自己看做中国帆船运动的“拓荒者”,并在迎接风险和挑战,以及“有意义地花钱”方面获得精神满足。
在中国古代,水也是钱的象征。也许他命中注定要与钱和水上运动产生关联,因为在他的名字“汪潮涌”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水”。
“美洲杯”帆船赛和“中国之队”
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期间,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帆船比赛,美国人驾驭的“美洲”号双桅四面风帆快艇夺得奖杯。1857年,“美洲”号帆船的所有者乔治·斯蒂尔斯将此杯送交美国纽约帆船俱乐部,作为该俱乐部举办国际比赛的奖杯,“美洲杯”帆船赛由此产生。这项赛事每4年举行一次,据称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以及F1方程式赛车一起被誉为“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四大传统体育赛事”,也是世界上赞助金额最高的比赛之一。在一个多世纪里,美国保持了全胜的垄断地位,直到2003年,瑞士队才为欧洲夺回美洲杯。第32届“美洲杯”帆船赛将于2007年在西班牙的海港城市瓦伦西亚举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无动力帆船比赛的“战船”,美帆赛赛船的速度一半取决于船上17名水手的实力及现场表现,一半取决于赛船设计的合理性和科技含量。每一届美帆赛,都会规定赛船的设计以及各项技术指标的限制。这项赛事是经济实力的展示,也是科学技术的角逐。
2005年,汪潮涌与一家法国体育管理公司及“挑战号”(LEDEFI)船队的创办人之一,正式宣布组建合资实体“中国之队”,参加第32届“美洲杯”帆船赛。美洲杯帆船赛,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
汪潮涌:1965年出生,在大别山里成长。15岁考入武汉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在当地被称为“神童”。19岁时,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批MBA班最年轻的学员。1985年,带着30美元,踏上赴美留学之路。
22岁,汪潮涌进入华尔街。1987年,经过十几轮严格面试进入美国三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工作,在纽约总部从事不动产融资与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1990年,标准普尔评级公司通过猎头公司把汪猎归门下,担任纽约结构融资债券部副主任。1993年,摩根·士丹利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汪潮涌由纽约总部派往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任高级经理,1995年被提升为亚洲公司副总裁并调任北京代表处,任首席代表。
1998年5月他从摩根·士丹利辞职。1999年5月创办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在开张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直接投资15家美国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公司,为近20家高科技公司担任财务和融资顾问,募集资金总额超过两亿美元。
风险得有点诗人的浪漫气质,太现实了,就什么都不敢干了
中国富豪榜的前100名,找不到“汪潮涌”这个名字,但最近一年来,他却屡屡受到关注,有人称他为“不是中国最有钱的富人,却是中国最敢玩的富人”,在某媒体的“中国富豪奢侈前三甲”榜上排名“探花”。起因就是他用4亿元人民币组建“中国之队”去参加美洲杯帆船赛。
几乎每个人都会问到他“风险”的概念。毋庸多费笔墨,虽然这支中法合资的队伍连旧船和人员一起买过来,但依然困难重重———国内从未造过“美帆赛”的船,正在加紧造的新船明年才能下水,改装旧船从去年开始参加分站赛,帆小主桅重,颇吃亏;参加水手队伍的三名中国运动员毫无美帆赛经验,和国际团队合作时语言也是障碍,能得到什么样的成绩?现在赛程过半,排名很落后。而且国内人既不知道这个比赛为何物,又不能到赛场观战或者看转播,更没有帆船运动传统……那么,会有企业赞助吗?上海F1热热闹闹办了几年了,汪潮涌不还在大叹苦经:我们把企业与赛事结合的梯子搭好了,可企业也应该上来啊!
“一个国家参与航海、帆船运动的启动点,或者经济上的临界点,是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这么起来的。新西兰400万人口,100万艘帆船,就像家用轿车一样普及。中国拥有的海岸线是世界最长的,18000公里,而且拥有33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水上运动空间很大。深圳人均GDP已达6600美元,所以深圳的游艇会是全国最具规模的,会员最多,船最多。”
细细分析了颇可期待的商业前景之后,汪潮涌又说,对于美洲杯的定位,“并不是想挣钱,我是希望能持续下去,前提就是我每一届的投入,通过赞助费能打平,这样剩下的钱还可以做下一届。如果有多余,我永远用来雇更好的人,做更好的船。”回答我的问题时,汪潮涌的脸上没有一掷千金的嚣张,倒有几分书生意气从他的“金融脸孔”发散出来。
不用别人替他操心风险,汪潮涌在风险投资界的若干成功案例富有传奇色彩,比如2001年,搜狐股价降到1美元以下时,他曾从搜狐股东手中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搜狐股票,尽管当时看起来风险很大,但最终赢了。2005年,最耀眼也最挣钱的是投资百度大获成功。如果你不熟悉这些金融圈的风云,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肯定知道喽,这也是他投资的项目。
“像我们做投资公司,真的完全是高智力的活动,考验你的眼光、对市场时机的把握,同时也考验你对输赢的心态,承受力。在投资界永远没有常胜将军。投资界里的铁律:风险投资里10个项目,有3个可能失败,4个可能一般,可能很成功的只有3个。只是走麦城的故事,旁人好像不感兴趣,不太知道罢了。所以重要的首先就是心态,你得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同时要把风险控制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不会去盲目地承担风险。做风险投资的人有个很重要的素质,其实跟帆船运动有相似之处:要愿意接受挑战,很乐观,敢于面对风险,甚至有点诗人的浪漫气质才行。太现实了,算得太清楚了,就什么都不敢干了。就像我们做美洲杯一样,我也不知道后边赞助商能不能上来,如果不能,这笔钱扔进去,就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不能半途而废。”他是学理工科的,在清华读书时是校报的副主编,还是诗社的活跃分子,文学爱好者,或许从他身上不难找到浪漫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