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豪情"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这标志着第一辆由民间资.
本、中国人自主开发设计的汽车诞生。车子下线后,当时的吉利集团召开全国订货会,请全国各地经销商来看。但一辆车也没有卖出去。李书福没有气馁,卖不出去就改,直到能卖出去。1999年,宁波开发区的一个日资企业破产,腾出300亩地。时任宁波市委书记是从台州调去的,便邀请李氏兄弟到宁波搞汽车。1999年8月,宁波美日公司在北仑港畔打下了第一根桩,到2000年5月17日第一辆美日汽车驶下生产线,历时才9个月。1999年,吉利生产汽车1600多辆,几乎都卖出去了。2000年,吉利的汽车销售量一跃升至10008辆。
吉利集团虽然通过买壳的方式获得了汽车生产目录,但吉利汽车6字头车型的限制,使产品线无法进一步扩大,不能开发和生产真正意义上的三厢轿车。不能开发新车型,或者新的车型无法上目录,这是一个坎。吉利再次走上了买壳之路。2001年下半年,吉利与江南机器厂合资成立江南吉利,准备生产公司新开发的车型。
至此,吉利控制了临海、宁波和上海浦东3个汽车生产基地,完成了吉利进入汽车工业的基本战略架构。3个基地各有各的车型(豪情、美日和华普),档次依次提高,但它们之间具有一个共同点:原型车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靠钣金工敲出来的,图纸不全,更没有数模。虽然如此,但豪情不减。例如宁波基地生产的一个车型叫"优利欧",据说此名为李书福本人所取,其意为"优于夏利与赛欧"。于是,吉利初步形成一个不同车型档次的生产布局。
2001年11月9日和12月26日,吉利豪情和美日系列的4款车登上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使吉利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吉利名正言顺地扛起了民族汽车工业大旗,走上了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道路。
2002年,吉利开始了高速扩张,全年销售汽车4.78万辆。2002年年初,吉利汽车已经开始产生盈利。2003年,吉利又投资49.1亿元在台州路桥区建成一个新的汽车生产基地。
转变:从“李家军”到正规军
李书福的企业本是家族企业,兄弟俩打天下。后来兄弟分家:弟弟带走现金,又到上海浦东再建了一个汽车生产基地(原名上海杰士达公司,现改为上海华普),但因为上不了目录而不能卖车,最后又卖给了哥哥。
2002年,更重要的是,吉利从这个关头开始了从家族企业向管理型企业转变的趋势。向管理型企业转变的标志是职业管理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始逐步替代原有人员而进入公司的主要管理岗位。
这一年,李书福针对吉利集团高层进行改组,拿掉了一直担任公司总裁的哥哥李胥兵,后来又通过资产置换方式,使弟弟李书通离开上海杰士达。从外界请来了徐刚和柏杨分别担任吉利集团总裁及吉利汽车公司总经理,并与2003年年初挖来上海大众原总经理南阳担任集团副总裁。
这种转变可以从吉利集团决策层的人员构成看出:除李书福任董事长外,吉利集团最高管理层的其他4人都是从2002年以来加盟吉利的职业经理:徐刚,吉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博士,曾任台州市黄岩区财税局局长、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和地方税务局总会计师,2002年5月加入吉利;南阳,吉利集团公司董事、副总裁(负责规划、制造、合作),曾任上海纳铁福转动轴公司总经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2003年2月加入吉利;张,吉利集团董事、副总裁(负责财务、投资、内控),曾任万家乐集团董事、总会计师和新资源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合伙人;展万金,吉利集团副总裁(负责品牌形象、市场营销),曾任一汽大众公司商务总经理、一汽金杯集团董事兼总经理、中国华晨汽车副董事长。
吸收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动力来自竞争压力。实际上,当吉利在临海基地造车的初期,就开始吸收汽车工业的专业人才。首先加入吉利的一位重要的原"汽车人"是原天津汽车集团技术部的副部长,在1999年加盟后任吉利的技术副总。同期加盟的还有一批原天津汽车集团的技术工人,成为吉利的第一支汽车"世家"力量。从2002年开始,这样的专才在数量上和"来头"上大量攀升。例如吉利目前的路桥生产基地总经理余卫原是天津华利公司的总经理。2000年加盟吉利的乐易汉是原武汉工业大学的副教授,负责造型和零部件,他为吉利设计了刚刚上市的"美人豹"跑车,现在还担任跑车公司的副总经理。此外,吉利宁波基地还有一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来天津汽车集团齿轮厂的许工程师,负责变速箱的产品开发与生产。
这些汽车工业专业人才加入吉利的主要动机来自要造"自己的车"的愿望,甚至来自一种"要打破中国汽车工业原来格局"的义愤,而经济收入的动机并不是那么重要。吉利赋予了这些专业管理者以很大的信任,例如在吉利目前的产品决策委员会中,只有李书福本人属于原来意义上的"李家军",而另外3人徐刚、南阳、潘燕龙则均属于新加盟的专业人士。而供应商决策委员会则是李书福、徐刚、南阳以及一位采购部部长来共同担任。此外,这些新进人员也在吉利的经营决策委员会中被委以重任。
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进入正在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改变着吉利的面貌。例如目前宁波公司总经理蒋书彬,曾任一汽大宇总经理和一汽技术中心副主任,于2002年11月加盟吉利。蒋书彬上任宁波公司总经理一年间,在人员和设备没有任何变化的条件下把这个工厂的产量从2002年的1.3万辆汽车提高到2003年的3.8万辆,这个工厂2004年的计划产量是7.3万辆。同时,工厂从2002年的亏损转变为2003年的1.3亿元利润。而此前吉利曾经为了实现比这个更低的目标,在一年之内更换了5任总经理也没能达到。宁波基地的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基本上是外来的专业人士,如一位副总经理是原二汽研究院(技术中心)党委书记、副院长,到宁波之前在吉利集团担任质量部部长。
掌控:成本与资本的掌控手中
吉利汽车年报称,去年吉利共销出约80200辆车,其中豪情约销36700辆,华普系列两款车约6500辆,吉利系列其他车型为37000辆。豪情300两款车包括基本型、舒适型、豪华型6个价位,按均价计算,吉利豪情36700辆的销售收入约为13.3亿元;美日、优利欧、美人豹37000辆的销售收入约为27.8亿元;华普M203和飚风6500辆的销售收入约为4.3亿元——总销售收入约为45.4亿元。
2003年,吉利控股宣布集团共赢利5亿元,其中汽车产业赢利3亿元。照此计算,吉利系汽车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应在6.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