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吸引建设西部小学的善款,21个人在305天的时间里用脚步重新丈量了8038公里的长征路,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动背后的思考不能停止:在举国上下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企业和企业家应该从哪些方面体现和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当21个人在10个月间用脚步重新丈量了长征路的故事,真切地发生在身边时,温文儒雅的贺良梅内心翻腾得厉害。 作为中国最大的通用耗材厂商天威集团的董事长,他为这个名叫“助学长征”的公益活动倾注了太多的热情。从去年10月,天威不但出资近200万赞助了江西段、长征陕西活动和北京的庆祝活动,还捐款320万,在长征沿线捐建了16所助学长征苗圃希望小学。“尽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是这些资助的一部分意义,我和我的员工内心的体验与收获同样珍贵。”8月19日晚,团中央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把“助学长征特殊贡献奖”的奖杯颁到了贺良梅的手里,这一刻,他觉得这不是他个人的,它属于天威所有的员工。 慈善情怀 贺良梅的思绪已然飘到了10个月以前。 2004年10月15日,中华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江西省瑞金市,桂花香溢四处。 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一阵阵,一声声,敲打着人们的心弦。在老区人民热切的目光里,来自香港(16名)和内地(5名)的21位志愿者,迈出了“助学长征”的第一步。“助学长征”是由香港“苗圃行动”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组织举办的一个大型步行筹款活动。 他们将沿着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的行军路线,一路步行,最终抵达陕西省吴旗镇。目的在于借助步行活动,吸引捐赠,用于资助重建危校,改善中国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 贺良梅和从珠海天威的总部乘大巴赶到瑞金的35名员工一起,参加了为期3天的瑞金分段行走,为“助学长征”助阵。 回忆起那段行走的旅程,贺良梅坦言,一天走20多公里,的确很苦很累,可是通过行走,我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对生活有了新的体验。
贺说,按照原有的经验,有一半人走完就不错了,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21个人全部走完全程。“令人感动的是最小的队员只有26岁,而最长的则是一位71岁的老太太。”
他们并没有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走段路,坐段车,坐段飞机”,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丈量了8038公里。 真情感动中国。到8月15日抵达陕西目的地为止,“助学长征”共计筹集捐款2500万元,在长征途经的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10省区的101个县,共援建101所苗圃希望小学。 其实,对于贺良梅来说,关注教育,关注公益事业,已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对于慈善事业,他有着独特的情怀。 1999年12月3日,贺良梅领衔的天威在香港注册成立了非牟利慈善机构——天威慈善有限公司,致力于3大主要目标:改善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教育;提高大众环保意识;改善和清楚内地以及香港的卫生与健康问题。 他们通过规范、专业的慈善机构——香港“苗圃行动”向中国经济发展缓慢、交通闭塞落后的地区捐建学校,让这些地区的孩子能接受最基本的启蒙教育。截至目前,仅在教育方面,天威慈善就在湖南、云南、四川等省捐资300多万元,为4000多名学生重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每年,我们大概从公司收入的3%到5%拿出来捐献,这其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公司利润拨出来的赢利,剩下的则是股东、公司员工私人捐的,还有客户、供应商、经销商等。” 生于香港这个市场经济充分发达地区的贺良梅,对财富、社会责任、商业道德有着更加健康、成熟的观念。在他眼里,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活动中,这是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理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正是因为从社会中汲取的更多,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更重。”贺良梅对社会和自然有着深深的感恩。 绿色发展观 贺良梅认为,企业的责任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在于给国家交了多少税,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也不仅仅在于支持了多少公益事业,关注了多少社会弱势群体,还包括肩负起保护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责任。众所周知,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一直以来便是衡量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耗材产业由于本身就是一个对环保具有潜在威胁的产业,往往会对从事此类行业的生产企业在环保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几年前,天威就在国内耗材市场率先提出了“绿色打印”的观念。具体做法包括:在生产耗材的过程中,奉行可回收、可循环和可重填的3R原则,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所有的包装材料都由再生纸张制成,所有的环保产品皆打上“RECYCLE”标志,以提醒消费者对“绿色耗材”的重视;所有的塑料件均采用PP、ABS等可回收材料,以保证废弃产品可以轻易回收再造。 不仅如此,天威的环保意识还体现在微小的细节上。记者曾经在走访天威时了解到,每天用于打印测试的纸数量众多,由于测试特别是激光打印机测试之后的纸是不能重复使用的,所以天威在将测试之后的纸都用于内部打印文件的使用。 责任感内化 有人说,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责任心有多大,他的事业才能够有多大。 贺良梅带领下的天威,无论从公众形象,还是事业发展,无疑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等生”。 作为国内最大的通用耗材厂商,从1981年到现在,天威历经20多年,一直保持着每年20-30%的增长,一直是通用耗材领域的龙头。 “在我们的心目中,没有竞争对手,只有目标。”对于成绩,贺良梅说的很轻松,也很谦虚。身为董事长的他笑称现在自己更多的时候是企业的“代言人”,而不再负责日常的事务,他希望他这个“代言人”能给人们传递一种信息:天威是一个很稳重、很负责任的企业。 其实贺良梅对社会的尽责思想,不仅对天威的企业规模发展起到了良性的促进作用,在企业内部也得到了回报:责任感已经深深内化到了员工的心里。从1999起,天威慈善总共募捐1000万左右,其中有100多万是员工等人私人捐献的。“慈善基金成立之前,我们没有想到会对公司内部有多大的影响。”贺良梅最初的确没有意识到,这些公益的理念和活动现在已经成了天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灵魂。
天威慈善在山区建了很多小学,不少工人就是来自于援助的地区。每次活动,天威都会让来自于那个地方的员工报名回家乡探访,每每回来他们都哭得不行了。 贺良梅用自己的体验,诠释了这些探访对他们心灵深处的震撼。过去贺常说,我们帮了不少学生,帮了不少人。可2002春节的时候到资助的贫困地方走了一遭,这种想法就变了:不是你帮助了别人,而是这些小孩子帮助了我们。 在那些穷乡僻壤,家家户户家徒四壁,可那里的人们,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是笑的,而不是像我们很多人一样整天板着脸,眉头皱得那么厉害。当你看到那遍山的石头、泥沙,看到孩子们光着脚丫子在上面跑,你会觉得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心里直想哭。 探访回来之后,大家都改变了一下,少了一些抱怨,多了一些关怀。大家彼此分享,互相感染,逐渐在公司里面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企业家可以并且也应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家可以并且也应该相互协作,把饼做大,使各方都能获益。”克雷格·霍尔在“负责任的企业家”中这样写道。 贺良梅在责任的路上,不仅赢得了经济效益,获得了社会的尊重,还感染了他的员工。他事业的这张饼越摊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