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重写财富哲学(一)



    人生几经波折,终于名列富豪之榜,却又让自己从富人变回“穷人”。他说:“从无到有不容易;从有到无,特别是有组织、有准备地从有到无,更难,但这是最大的快乐。”

    大起大落人生四十载

    1958年,一个出生不足满月的男孩儿,被父母以50元的价格卖给一户牛姓人家。牛姓父亲的职业是养牛,从此,这个由养父和养母抚养的孩子便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养父自家未生孩子,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所以给这个苦命的孩子取名为“根生”。

    牛根生从小尝尽世间冷暖,父亲解放前被抓过壮丁,有过一段从警经历,且在国民党逃离大陆前,阴差阳错,文档上给了他一个虚拟的头衔——警长;养母曾是国民党高官的姨太太;两个“特殊”人物,在那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牛根生的遭遇可想而知。解放战争期间,养母曾把自己的财产广为散发,一部分送了人,一部分是寄存在别人那里。六十年代,由于生活困难,养母领着牛根生试图找回那些寄存的东西,人家不仅不承认,还把母子俩给轰了出去。

    河东河西,人情冷暖,对牛根生的财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候的牛根生初次体会到“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观念。回想年少往事,牛根生说:“母亲嘱咐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我十几岁的时候,父母离开了我,我差点饿死、冻死。是共产党救了我。我对党的认识全是体会的,不是背会的。”牛根生复杂的经历也造就了他一生的优秀品质:容忍、刚强、独立、不屈不挠……

    牛根生1978年继承父业,开始养牛。1983年进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总厂。在伊利,他从一个洗瓶工开始干起,当过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在这个位置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八年。1987年,工厂为新出的雪糕搞调研,牛根生拿给儿子尝。不料,儿子才咬一口,就将整支雪糕扔到了地上。他没有怪儿子,而是反思自己的产品:产品做不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理会,更何况消费者了。

    从那时起,牛根生发誓要把伊利雪糕做成中国第一!为了做出品牌,他去求教一位非常著名的策划人。“三番五次登门拜访,但是人家一次又一次地推掉我。我跟策划人说,我虽然是卖冰棍的,但是我表哥非常了不起。他问:你表哥是谁?我说:卖汽水的可口可乐。卖冰棍的是卖汽水的孪生兄弟,既然可口可乐可以做品牌,卖冰棍的为什么就不能做品牌?”几年后,牛根生做到了:伊利雪糕风靡全国,销售额由1987年的15万元增长为1997年的7亿元,成为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牛根生的区域销售额占到伊利总销售额的80%。1998年,牛根生突然被免职。有人称,这是一段充满个人恩怨同时夹杂着体制之痛的“草原公案”。

    如今,已是蒙牛集团董事长的牛根生不愿多加评论这段往事,只是感慨:“我在伊利干了16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那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98年,被免职的牛根生带着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和无限遗憾离开了伊利。

九死一生 “哀兵必胜”

    1999年,牛根生卖掉自己和妻子的股份,用100多万元注册了蒙牛。伊利传出话来,“一百万元能干什么!”牛根生对蒙牛的将来也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但是令牛根生出乎意料的是,郑俊怀的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纷纷弃大就小,跑到牛根生那边去了。这样先后“哗变”的,大概有三四百人。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你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而出……一位中层干部说,“可以说大家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在大家的努力下,凑了一千多万元的“同心钱”。蒙牛终于成立了,然而面对如此信任他的老部下们,牛根生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蒙牛仅在诞生第一年,就遭受了6次由同行发动的致命打击。即便到了2003年,依然受到过有计划的新闻诽谤,被牛根生善意称作“竞争队友”的同行,却恶意地斥资600万元企图置蒙牛于死地。2004年也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蒙牛先后遭受了新闻诽谤和来自犯罪分子的连环恐吓。身经百战的牛根生回首这些往事时置之一笑:“世上难产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死胎,一种是巨婴。看来我们被逼成了后者。”九死一生的蒙牛集团没有倒下,以品牌和信誉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有人说,蒙牛的成功是个奇迹。牛根生否认“奇迹”的说法,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能力上,蒙牛的成功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却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牛根生:重写财富哲学(一)

 

    拿国际股民的钱 办中国农民的事

    蒙牛成立,牛根生给自己两个定位:在产业链前端,他是“种草养牛的工人农民的儿子”,在产业链后端,他是“全体健康乳制品消费者的仆人”。牛根生心系农民,蒙牛集团一直将发展乳业看作是中国农民的一个“希望工程”。牛根生常说,“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目前蒙牛集团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工作岗位达几十万个,每年仅向养牛奶农发放的奶款,都高达数十亿元,蒙牛的崛起被认为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工程”。牛根生讲究“三民”,他说:“产品市场是亿万公民,资本市场是千万股民,原料市场是百万农民。”农民,是牛根生“三民情结”中最敏感的一结。

    牛根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去内蒙古巴盟的蒙牛分厂,途中下车买瓜,瓜农看过电视,认出他是老牛,连钱也不要了。瓜农说自从来了蒙牛,他们家怎么养了牛,怎么挣了钱,怎么盖了房……牛根生颇有感慨地说:“一个不认识的人,看见你就像看见自己的亲人,这让我特别感慨。让认识你的人受益,还不能算好;让不认识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牛根生这种情系农民的想法真正让地方农民富了起来,也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有资料显示,蒙牛创立以来,新增奶牛80多万头,产业链条辐射200多万农牧民;仅2004年,就收奶150万吨,发放奶款约30亿元,已成为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牛根生说:“发达国家,中国的农民,同在一个市场竞争,是他们的对手吗?中国最可怜的是农民。好多农牧民,连城市都没去过,怎么打市场呢?带领数百万农民闯市场,你就是他的市场,你的作为决定他的市场地位。”2004年6月,蒙牛集团在香港上市,不仅代表了蒙牛人的成功,也可以说是蒙牛集团“代表中国120万奶农走向国际市场。”牛根生终于能带领蒙牛人“拿国际股民的钱,办中国农民的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2538.html

更多阅读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珍园文化   赵梅阳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中国这块最难为投资者看懂,中国进入投资迷局的混沌时代。为此,笔者将撰文四篇,分别为:直面中国,投资迷局;聚焦全球,高端消费;共赢珍园,玉品人生;创新模式,财

蒙牛集团牛根生:十年荣辱以奇胜以正合

  把发动农民这个中国最古老的政治智慧和借力资本这个当下最时髦的管理技术如此巧妙地嫁接在一起,纵观25年来的商业史,能出牛根生右者,无。  牛根生做到了两个第一:第一个大规模发动农民,运用农民的力量,改写整个乳业游戏规则的企业

牛根生:我是英雄吗?

衡量是否是真英雄,应该更多地用效果论,而不单单是动机论。 文 | 牛根生 英雄,就是能够为公众创造幸福的人。 让自己幸福的人不是真英雄,让家族幸福的人也不是真英雄,让团队幸福的人仍然不是真英雄,只有能够让公众得到幸福的人才是真英

牛根生大起大落的人生四十载:重写财富哲学

人生几经波折,终于名列富豪之榜,却又让自己从富人变回“穷人”。他说:“从无到有不容易;从有到无,特别是有组织、有准备地从有到无,更难,但这是最大的快乐。”   一、大起大落人生四十载  1958年,一个出生不足满月的男孩儿,被父母以50

解密牛根生:大力神赫格利斯般的神力(七)

 中国商界:在管理上的创新突破使蒙牛这只"中国牛"快速成长为"世界牛",那在管理制度上你们又有哪些尝试?  牛根生:制度创新,我们说,一条"轨道"赛过一打"路标".蒙牛在制度创新上,也在不断进行着探索,我把国营企业的优势全部用在了民营企

声明:《牛根生:重写财富哲学(一)》为网友謸氕独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