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公司营业地点有很多实际的原因,现在的路透员工有10个办公地点。我们希望,能够让所有的的路透员工能在一个大楼里工作。
《全球财经观察》:在风险管理方面路透与中国会在哪些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
汤姆格罗瑟:在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准备跟中国的银行进行一系列项目合作。
就与中国四大商业银行合作而言,现在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都用路透的风险管理产品(Kondor+)。
从我们的经验上来说,一些领先的大型银行往往在风险管理系统方面更多地主张开发他们专有的系统,也就是说开发一些自己专有的内部系统。
需要一些外部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系统的往往是市场中第二线或者说第三线的银行,他们会找一些外部的来源。从全球范围来说,我们的风险管理产品已经部署到全球的700家银行,这代表着12000个用户终端。
讲到跟中国科学院的合作方面,我们在去年启动这样一个风险管理联合实验室的时候,我本人也在。
我参加了这个活动的揭幕仪式,我们搞这个实验室的目的是,让中国科学院的学生除了学习一些理论的知识以外,还能够有实际上手操作的经验。这样他们毕业以后,能够把一些实用的东西带到他们的工作当中,去了解怎么管理具体的风险。
但目前与中国其他的顶尖的学术机构或大学合作方面,我们还没有具体的计划。
《全球财经观察》:金融业务的复苏实际上和路透的动向紧密相联,你怎么看待中国这个新兴的金融市场?
汤姆格罗瑟:金融的兴衰的确跟路透的命运紧密相关。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与众不同,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增长一定是双位数。在这样的背景下,路透在中国的发展也会得益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区别对待竞争
《全球财经观察》:彭博靠它的产品优势给路透造成了一种危机,现在路透的策略还是以客户和服务本身来立身。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的业务创新或者说其他方面的竞争策略?
汤姆格罗瑟:任何一个公司如果要成功的话一定要进行创新,一方面当然是一定要提高效率,把原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另外一方面,一定要做出一些创新。我举一些例子,我们新推出的东西:一个就是及时信息——IM,很像MSN,就是一种聊天工具。
我们把这种IM整合入金融业,使金融业的交易员能够通过即时信息工具建立他们的金融社区,来创造一个小社区。
第二在交易产品方面,我们能够做跨资产类别的交易。通过这种交易产品,人们在同一个系统当中可以操作跨不同的资产类别,包括外汇、金融、股票、债券各种类别都可以进行交易。
我们现在也在推出让银行能够跟交易所有一个直接对接的系统,能够保证做到有效的、无缝的机对机的连通,也使银行和交易所之间有这样一个直通的连线,这是在产品方面的创新工作。
《全球财经观察》:路透跟彭博以及道琼斯之间各有什么差异?
汤姆格罗瑟:我们跟道琼斯有很多区别,其实更多来讲道琼斯就是新闻提供者,而且道琼斯所提供的一些新闻在路透社也可以看到。
以前道琼斯有一家公司叫“Telerate”,这家公司在过去几年当中经营一直都不怎么好。
我们刚刚完成了对 “Telerate”公司的收购,现在的“Telerate”业务已经萎缩,在全球总共的终端用户数只有3万多,现在把“Telerate”加入进来,我们的市场份额可能有一个提升。
彭博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对手。彭博现在在全球的用户终端数是20万个,如果加上所收购的“Telerate”,我们的数字达到36万个。
这样一来,从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来说应该是我们跟彭博旗鼓相当,我们两家加起来是达到整个市场的80%,每家各是40%,这是指路透加了“Telerate”之后。这是从数字方面来讲。
就商业策略上来讲,彭博是单一的产品,它给所有地区不同类型的客户只提供一种产品。我们也有类似的产品,就是大家刚才一直在讲的3000Xtra。这是跟彭博相类似的服务,它是针对所有人,所有顶尖的业务,所有东西里面都可以看到。
可是我们的理念不仅仅限于此,我们相信这个内容以及功能性也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
比如说 “路透金融家”这个系统,这个里面不光是用中文,这是针对中国客户,里面也用了中文用户的界面。你可以想象在德国或者其他的地方,他们在当地也可以买到针对当地市场的情况。
我相信我们的用户要买的应该是他所需要的内容和服务,而并不是把整个系统买下来。因此,针对他们所需要的内容、所需要的功能来有针对性地提供,这是我们经营上的一个想法。
另外从技术方面来讲,彭博与路透的对比,可能是IBM兼容机跟苹果的对比。
大家知道苹果机是非常酷、非常好,做市场也是非常好;但是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兼容系统,可兼容其他外围的东西;但是IBM兼容机就可以外接其他东西。
我们的路透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你加一个“猫”都可以去做。
另外,我们在支持数据的传送方面也用了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这些都是我们跟彭博之间两个比较大的、在商业上以及在技术上、理念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