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商业模式设计指南:商道逻辑》
所以当时他们董事长说:“广告一响,黄金万两。”可到了2005年底这个模式就有问题了,因为北京郊区涌现出了几百家类似的企业。从全国来看,也出现了几千家类似的企业。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几乎雷同。同质化竞争开始了。该企业年底一算帐,发现营业额虽然在增加,但是利润率在下降。尤其是许多客户,看了该企业的广告来到了北京,经过比较后,买的却是其它企业的产品。该企业这时病急乱投医,找到了某广告大师。大师分析一番,结论是客户对企业的产品没有忠诚度,应该加强广告的投入。比如,可以请明星当带言人,在中央一套打广告等。孰不知,企业的品牌成长是有规律的。从知名度到美誉度、信任度、忠诚度、依赖度,是要经过漫长的培育过程的,少则3~5年,多则上10年。更何况,客户敏感的是产品的价格,而非品牌。说明该类产品尚处在产品消费阶段,而非品牌消费阶段。这时对品牌的过度投入,只能是浪费!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只看到了广告对市场的强力拉动作用,而忽视了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当内外部环境和客户的偏好发生变化时,即商业模式需要改变的时候,没有及时地调整原有的商业模式。该企业的真正问题是,原有商业模式的天花板出现了。 一般企业通常是眼睛向内,狠抓内部的管理建设,希望通过这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实,管理模式改变的只是企业的运营效率,并没有改变客户的价值,同质化的竞争格局更没有因此而改变丝毫。只有从商业模式的高度来创新,才有可能突破同质化竞争的陷阱,使竞争对手自废武功,独自悠然地享受独特的风光。 我们对该企业进行了商业模式的诊断,发现其主要问题是客户价值创造不足,与竞争对手一样,都是满足了表面的购买产品(设备)的需求。而客户在购买产品后,还要找厂房、招工人,还要能及时地买到废旧轮胎,还要把加工成的胶粒卖个高价钱,如此一番才能赚到钱。很多客户买了设备后,由于经营经验缺乏,长期亏损。甚至,还有的客户亏损后就停工不干了。设备也无法退货,转行成本及高,怨声载道。 我们从客户真正的需要挖掘,发现了许多现有模式中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客户未被满足的主需求:消费者不仅仅是希望买到一个能从事加工的设备,而是希望能稳定地赚到钱,既有成功的保障! 客户未被满足的副需求:大量从事加工的客户都是下岗工人和城乡结合部的农民,他们资金有限,投资观念保守,希望首次投入不要太高及转行成本要低。既可租赁可退货。
![商业模式的内涵 第44节:第二章 商业模式定义及内涵(3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74369040123.jpeg)
那么,企业的价值主张也就自然地出来了:租买两便,退换自由,致富成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