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没有和朱保国继续游戏,半年后,他卖掉丽珠集团股权,退出。
这一举动,市场认为,郭家学囊中羞涩,已经面临资金链危机。
东盛集团2005年3月14日公告,为了向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贷款,将其持有的潜江制药社会法人股1955万股进行了质押。加上去年9月22日所质押的1269.8413万股,东盛集团已经将所拥有的潜江股份股权全部进行了质押。同时,东盛集团将其所持有的东盛科技全部社会法人股股份5404万股也进行了质押。
根据东盛科技的公开数据,截至2004年9月30日东盛科技负债合计为8.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0%,而潜江制药在2003年的净现金流竟然出现负值。
有媒体报道,大规模的收购扩张使东盛的资金链逐步紧绷,2004年4月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长期依靠银行股权质押融资、负债率居高不下的东盛集团雪上加霜地陷入了资金链危机。在最艰难时期郭家学不得不放弃一些已经决定下来的投资项目,对于一个已经谈了近两年的项目,郭家学不得不向对方无奈直言“我已经没钱了”。
郭曾坦言,2004年3—9月,东盛资金的确“很紧张”。
期待遍插红旗的那一天
而东盛集团体系资金紧张的时刻,正是郭家学拼命竞购哈药集团、云药集团的时候。因此,市场对郭的收购看得有些心惊肉跳,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郭家学没按照边际搜索规则玩游戏。他多收购一家企业,就意味着又背上一个缺乏长期生存能力的包袱,甚至会酿成更大的惨剧。
对于云药集团这个轰轰烈烈的收购项目,有不少行业人士判断,如果郭继续冒险激进,在云南医药集团这块阵地上,很难见到遍插红旗的那一天。
从1996年底收购陕西卫东制药厂切入医药领域后,东盛先后兼并了青海制药、江苏启东盖天力、青海宝鉴堂、山西广誉远、湖北潜江制药等20多家医药企业,旗下拥有潜江制药、东盛科技3家上市公司,到2004年9月收购云药集团,控制云南白药,可谓是郭8年疯狂收购时期。
现在,东盛旗下更囊括了国内诸多的知名品牌,这一点亦令华源在内的诸多整合巨头望尘莫及,如盖天力、白加黑、维奥欣、东盛牌四季三黄软胶囊、青海牌麻醉药、宝鉴堂国药、济生大输液、远字牌定坤丹和龟龄集等。
连续收购给东盛集团积聚的风险,郭家学也许比谁都清楚。2004年结束云药集团的收购后,郭即宣布5年内停止并购,转入内部产业整合阶段。
郭家学告诉《证券市场周刊》:“东盛正在实施一个‘利润倍增计划’,通过降低成本,提高销售额的方式,实现这个计划。”
而要兑现2008年云药集团实现120亿元总收入,税收11亿元,净利润3.4亿元的目标,郭家学的确需要在销售额上下功夫。
郭说,为了配合“利润倍增计划”,2005年,东盛集团要上市50多个普药品种。
现在,东盛集团资金及其他资源都在向云药集团严重倾斜,而结果如何,充满不确定性。
但郭家学不能败。
为了整合成功,郭挖来了哈药集团原董事长刘存周,任东盛集团CEO。
郭家学在两年前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和刘认识,一见如故。2004年东盛集团挟国药集团参与重组哈药集团,刘存周力挺东盛,但哈药集团所属的哈尔滨市政府却极力反对,将绣球抛给了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资本等投资机构。郭家学随即和刘总一起策划刘辞职和加盟东盛集团。
“刘总是个很有激情的人,非常具有创业激情,在产业整合上经验丰富,他的到来,给东盛赢取胜利提供了更大的保障。”郭家学认为,东盛在云药集团阵地上最终会插遍红旗。他拿出一本厚厚的、装帧精美的资料,说:“这是山西广誉远的收购报告书,一家小公司,我们的收购报告书都做的那么详尽,何况云药集团?当时几家收购方给政府提供标书的时候,我们是用推车将收购报告书推进会场的,当时在场的政府官员、专家、竞争对手都看得目瞪口呆!如果我们没有详细的调查了解,没有对云药集团的发展进行系统、可行的安排,政府能把这么好的企业交到我们手里?”
郭家学
1966年出生在陕西旬阳,1985—1987年在陕西安康师范学校工作,后到一家公司做业务经理。1991年他辞职创业,东盛集团的前身主要是代理医疗设备,很快又转入茶生意,完成资本积累。1996年,郭家学零资产收购宝鸡一家制药企业,开始踏上医药制造行业。该项收购使其当年获利几千万元,郭家学看到企业并购带来的快速增长的效应,便一发不可收拾,展开大规模收购。1999年,郭收购了同仁铝业,实现企业借壳上市;2000年,收购因“盖天力”、“白加黑”而指名的启东制药厂和中国麻醉药基地——青海制药厂。后又连续收购丽珠集团、潜江制药等上市公司。2004年,收购云南医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