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的安南·博格来中国才两年,但他一直急切地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实际上,这位阿尔斯通中国总裁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令人惊诧。且不说在中国举行的各种商务聚会上,他不仅会按照中国的习惯向宾客们一一敬酒,还会细心地提醒从法国总部来的主管们,教他们中国喝酒的规矩;他甚至对老子的理论颇有研究。
博格的目标当然不只是成为一位中国专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阿尔斯通”和“中国战略”是挂在他嘴边的词语。
毕竟,发电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是阿尔斯通的核心业务,而中国正是这方面需求最旺的市场之一;仅发电业务一项,来自中国的订单就占到阿尔斯通全球订单的80左右。
发电与轨道交通、浪漫法国、中国哲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安南·博格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结合在一起,帮助这家法国公司完成本土化升级,把中国转变为其面向全球市场的生产基地。
安南先生来中国
2003年9月,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宣布,由水电业务销售高级副总裁安南·博格接任阿尔斯通中国总裁。接到这一任命,博格非常高兴,他丝毫都不怀疑,去亚洲工作将会是愉快而富有挑战性的经历,“况且,中国是人一辈子必须去一次的国度。”
于是,他举家搬迁到北京。对于这位新来的上司,阿尔斯通中国的员工颇感亲切,他们很快发现,这位也叫做“安南”的先生非常健谈,说话时表情生动,嘴角的胡须还会轻微颤动;他好奇,充满了学习的热情;而且经历丰富,在非洲、南美、北美和欧洲都呆过,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先是在法国驻多米尼加共和国使馆做外交官,然后自己创业,在西技来克美国公司当销售经理,还曾在阿尔斯通国际合作部负责拉丁美洲业务。
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也许容易造成个人事业的不连贯性,但博格却认为这是他取得今天成就的关键。“对年轻人来说,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做各种不同的工作很有意思,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博格坦言:“人的一生最需要的就是变化,只有保持变化,才不会陷入固定模式,而失去创造性。”不管工作如何变动,这位前外交官和企业人都牢记这样一点:到哪个国家,就按哪个国家规矩办事,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入乡随俗”。到中国上任时,精通5门语言的博格发现,他面临的最大挑战首先还是语言交流问题。“真正畅通的交流需要用当地语言完成,虽然我们的员工都能流利地讲英语,我还是希望自己能用中文和他们交流。”博格淡淡地表达着自己的遗憾。
但他显然不打算继续这种遗憾。到了中国以后,他在“过了学习语言的年龄”依然积极参加中文学习班,每周上4个小时汉语课。“在中国做生意就要懂中国,学习中文能帮我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做生意的方式,因为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方式。”
为了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甚至还专门学习《老子》。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个用毛笔书写的大大的“气”字,这是应他的要求专门挂上去的。博格一本正经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个中国字我很喜欢———气。我喜欢它的发音,更喜欢它的含义。我知道在中国,气代表宇宙万物的根本,是中国功夫的力量之源。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经常就盯着这个字看,希望它可以赐予我解决问题的力量。”
我不喜欢被形容成“浪漫”来到中国,安南·博格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除了尝试用中文和他的中国员工交谈之外,他更重要的工作之一还是去领导他们。
在北京三里屯阿尔斯通中国的办公区中,中国员工占了大部分的比例。提起他们,博格毫不吝惜他的褒扬之辞:工作努力、专业、学习能力强、友好。“很多时候,我的下属们在各自的专业上都强过我,我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都会向他们请教。”
“到中国之前,我曾听说外企里的中国技术、管理人才流动性很大,很不稳定。不过来中国后,我才发现这个问题在阿尔斯通几乎不存在。我们的中国员工都很忠诚,对公司很有感情。即使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也不会轻易离开公司。”掌舵阿尔斯通中国之后,博格启动了公司管理层的本土化策略,着重培养有潜力的本土人才,把他们送到总部或其他国家的公司进修培训,为以后成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做准备。
在日常事务上,博格自称自己的管理风格很简单:“我对他们充分信任,让他们自由发挥。也就是说,我喜欢明确地告诉下属需要达成的目标,而并不对具体方法作出限制。当然,如果发现他们的工作方法出现问题,我仍然会在第一时间出面,指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他(博格)不是一个严厉的人,从来不会对下属发脾气。”阿尔斯通中国的一位行政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听到记者的转述后,博格哈哈一笑,“不过,这并不代表我对他们要求不严格。”
阿尔斯通是家法国公司,博格知道,在中国人心目中法国意味着浪漫。不过,他一脸严肃地宣布:“从经营公司的角度,我绝对不喜欢被冠上‘浪漫’这个形容词。我更希望人们在提到我或者我们公司的时候,说到的是工作能力、工程技术等比较实际的东西,而不是像通常提到法国就会想到香水、时装等等。”
助力三峡与上海地铁
让博格感到骄傲的是,虽然他来中国才2年,但阿尔斯通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已经有近50年,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如今,他们在中国拥有2家独资公司和8家合资企业,中国已成为阿尔斯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作为世界一流的发电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设备及服务供应商,阿尔斯通的本土化战略就是要长期参与到中国的本地建设和工业领域中。博格强调说:“这个战略已经成为阿尔斯通在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三峡工程中,阿尔斯通已经成为最大的技术供应商,在总共26个水轮机和发电机组中,阿尔斯通负责向其中的16个提供先进的技术。博格还专门提到,阿尔斯通早在1999年就赢得为上海地铁3号线(轨道交通明珠线)供应28列具有世界最新技术的地铁车辆合同。如今,阿尔斯通为3号线提供的地铁车辆已开始投入运营,而且他们同上海在城市轻轨建设方面的合作也正在进行。
“不管是轨道交通还是发电行业,中国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这里巨大的市场潜力,是阿尔斯通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机会。”因此深入了解中国,拓展中国市场潜力正是博格首要的任务;而把中国从阿尔斯通的销售中心转变为辐射全球的生产基地,则是博格执掌中国区帅印后,阿尔斯通的关键战略。
“对阿尔斯通而言,中国已经不仅仅意味着亚洲市场的中心;这里将是我们的新总部,是我们覆盖全球市场的新生产基地。我们若不在中国取胜,就不可能决胜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