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前副市长吴敏一说:“我当初的想法过于天真了”
黯然离开红蜻蜓
再见吴敏一,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宾馆。一样是5月,华灯初上时分,两年前的夜晚,他宣布下海的决心。“我现在是三无人员:无工龄、无工资、无职业。”他当时说。
那时,这个“三无人员”脸上没有对未来感到紧张和担忧的神情。他主动“断绝”后路,高声宣称他选择企业的“六条标准”(见相关链接),不顾一切地“跳”下商海。
两年时间,关于吴敏一有很多传闻。先是媒体爆炒副市长下海的新闻;紧接着是由他的下海引发的关于官员下海的讨论和批判;再就是他下海“呛水”的消息被一再渲染;之后,偶尔看到他换了“新东家”的新闻;最近,更有媒体描述他下海两年,只落得年薪8万元的结局。
再见吴敏一,他身上没有经历商战的疲惫,却多了许多自信和豁达。
“我已实现了当初在中央电视台与沈冰对话时许下的诺言和目标,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吴敏一不无“得意”地对记者说。据透露,两年来至少有四五个民营企业家,与他一直保持联系,并伺机“抢”走他。
“如果拿我现在的经历和体会看当初我自己制订的那‘六条’(选择所服务的企业条件),觉得有的标准要做些修改。最突出的是,其中有一条是我要求企业要度过了风险期的内容。两年的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企业,永远都会存在风险,企业越大风险越大。我当初的想法过于天真了。”
两年前,吴敏一用他的“六条”标准去对照,温州市千军万马的企业大军中,符合条件的却是“凤毛麟角”。四顾之下,他选择了红蜻蜓集团(下称“红蜻蜓”)。
2003年5月18日,辞官后的吴敏一到上海,帮助红蜻蜓拓展零售行业,并担任红蜻蜓新筹建的惠利玛零售连锁公司的老总。
从5月18日到红蜻蜓,到8月上旬黯然离开,吴敏一在红蜻蜓的时间不到3个月。
记者问及吴敏一为什么这么短时间就离开时,他笑着说:“回过头来看,当初下海时对企业的认识实在肤浅,自己认为对企业有经验,身在企业后,才发现企业每一步都要考虑风险与收益的比较,而这又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当我觉得原有的目标实现不了时,我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继续实现自己的想法。”
据说,彼此冷静了一段时间之后,吴敏一和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仍以朋友相处,而钱金波也在日前告诉记者说,他常打电话给吴总问好。
2004年9月15日,离开红蜻蜓一个月之后,吴敏一来到了上海东畅网络通信服务公司(下称“东畅”),公司主要提供电信通信网络服务及通信增值服务。记者当时和吴敏一通过多次电话,当时,吴敏一信心十足地向记者描述这个高科技产业的美好前景。
东畅企业规模较小,员工规模在四五十人左右,公司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吴敏一加盟之后,使之扩充到了3000万元)。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吴敏一放下自己的学者和原先副市长的身份,用“归零”的心态,亲力亲为地做起小企业。
吴敏一坦言,他在东畅工作5个月,使东畅从“迷你型”企业成长为许多老板竞相收购的潜力企业。严格地说,这段经历不算什么挫折。
“李书福带我入门”
吴敏一有一段经历不为外界所知。在辞官下海的两年时间中,有三分之一强的时间,吴敏一的经历与“汽车狂人”李书福有关。
吴敏一下海引得众多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们的注意,李书福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吴敏一刚下海时就诚邀过他。吴敏一去红蜻蜓前,双方就约谈了一次,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到吴敏一沉下心来做小企业,并小有成就,李书福在心里给他打了“高分”。他找到吴敏一,并交给他一个特殊任务,去北京整合非汽车产业的所有板块。
2004年春节刚过,吴敏一只带了一个旅行包,一名助手随同北上,当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难以想象,股权分散、管理分散、资金和财务分散,一些项目又遇到了严重的障碍。
在北京,李书福的投资涉及学校、地产、金融、旅游等各个领域。吴敏一接受任务,组建一个大的投资公司,并用股权优化的方法来调整、整合原来各自分散的各个产业板块。
吴敏一没有辜负李书福的期望,短短几个月内,成立起投资管理公司,组建起精明强干的团队,建立起财务、工程、决策等一系列内部管理体系,并用股权调整的方式,把各个子公司变成一个控股公司下的各个板块。使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从“充分授权、完全不管”转为“充分授权、严格监督”。
吴敏一这样评价他的老板:“我的经商可以说是从他这里真正开始的,我帮助他圆了整合多元化的梦想,也从他这里得到了提升……”
离开李书福半年多时间,吴敏一仍对他充满感情。事实上,李书福希望吴敏一能长期干下去,吴敏一也没有想到9个月后又要离开。
2004年11月初,吴敏一的好友温州商人蒋贤云一再劝说吴敏一去东北秋林集团出任总裁,帮助“秋林”渡过难关。
吴敏一感觉东北的局势更需要他出手,于是专程从北京赶往台州向李书福提交辞呈,而李书福不下5次挽留吴敏一,最后李书福依依不舍地说,“吴总,你假如真的要走,就算停薪留职吧,你随时都可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