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与新任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在酒桌上相遇,你最好不要和他叫板,因为曾在内蒙古插队的郭树清不仅酒量不小,而且性格耿直。
对比张恩照和郭树清的简历不难发现,郭更具有浓厚的学者色彩。相对于没有读过正规本科的张恩照而言,郭树清理论建树颇多,共出版著作13部。
1978年,郭树清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跨入南开大学哲学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哲学专攻经济学,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后又顺利地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于光远,专门研究比较社会主义体制。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家计委,转年8月,参加吴敬琏课题组。可以说郭树清是十分幸运的,因为他先后得到了两位大师的真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郭树清等人被称为“整体改革论者”。1988年5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完成。书末的作者简介中这样描述,吴敬琏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经济学,周小川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发展经济学和国际经验比较,郭树清的研究方向是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李剑阁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经济体制比较。
这部饱含郭树清等人心血的研究报告虽然有理有据,论据充分,但由于当时极“左”思想还很有市场,他们的设计显得过于超前,所以并没有获得迅速反应和重视。研究心血,只好束之高阁。
吴敬琏、郭树清等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完成的那份《中国经济体制中改革总体设计》的研究报告,后被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找出来了,他不但对这份研究报告很感兴趣,而且建议逐步采取这一方案。
1996年,年届40的郭树清被提拔为国家体改委秘书长。1998年,体改委改为“经改办”后,郭树清被任命为“经改办”两委员之一,再次向“上”走了一步。
同年,只有42岁的郭树清调贵州省任副省长,分管外资和金融。2001年起,郭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恰逢中国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期。据社科院一位学者介绍,郭有比较强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学术素养,平时喜欢写、喜欢思考,不轻易附和盲从别人,较为自信。郭树清写过很多书。与央行行长周小川、北京市长王岐山、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等官员的经历类似,郭树清也被定义为“学者型官员”。并且,他们都是原国家体改委的人,曾经对中国改革产生过重要影响。有意思的是,周小川、王岐山也都曾在建设银行担任过行长。
身为央行副行长的郭树清到建设银行履新,舆论普遍认为,这对重树投资者对建行的信心,谋求建行上市具有正面影响。
郭树清出任建行董事长后表示:一定不辜负国家、股东、广大客户和全行员工的期望,与全行员工一起,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努力把建设银行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
不过,郭树清虽然有丰富的宏观经济管理经验,但对他来说,最大的任务和最大的困难都是如何带领建行走出目前的人事变动危机,并最终成功实现上市。
郭树清链接
姓名:郭树清出生日期:1956年8月6日职称:研究员、教授1978年至1982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读本科;1982年至198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88年2月至1988年7月,在国家体改委国外体制司工作;1988年7月至1993年4月,在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任副司长;1993年5月至1996年3月,在国家体改委综合司任司长;1996年3月至1998年2月,任国家体改委党组成员、秘书长;1998年3月至1998年7月,任国务院体改办党组成员;1998年7月至2001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1年4月至2005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2005年3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主要代表作品:《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与吴敬琏、周小川合著, 988年 《模式的变革与变革的模式》,1989年
《中国GNP的分配和使用》,1991年
《经济体制转轨和宏观调控》,1992年 《新时期的宏观调控》与王梦奎等合编, 1993年 《改革攻坚的思考》,1997年 《总量、结构与市场化》,1997年 《整体的渐进》,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