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样的原因,进入柯达以后,我们提出来,顾客的满意度就是要全面满意,就是100%的满意。当时有人提出来说这怎么可能呢,我就举了这个例子。如果你不定在100%,那你永远连90%都做不到;如果你定在100%,也许偶尔,某一个春天的下午,你可能做到了呢,也许很短暂。可这个短暂就是证明你曾经定的目标做到了。
我小时候如果说我的化学怎么样都要考90分以上,那也许有一个学期我可能可以考到80分,可因为我的目标是及格就行了,所以就常常不及格。进入柯达后,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柯达是个高度精细的化工公司,谈到技术问题的时候,我真是后悔,恨当时念书没念好,看到那些“乌龟壳”(指化学分子式)的时候,就头疼。
桥梁与跨越
叶莺曾有3个迥异的梦想:跳芭蕾舞、做记者、做外交官。后两者她都实现了,而且做得相当出色。这3个看上去并无多大关联的梦想,在叶莺眼里,有着巧妙而紧密的联系,它们的共同点便是桥梁。
“我们把花拿到这里好不好?”采访中,看到摄影师为取景犯愁,叶莺主动帮忙,“我看他瞄了半天,不好意思开口,我就替他说了。”在“98协议”、与乐凯合资等重大项目中叶莺无往不胜,可能就是因为她的这种时刻用心研究对方的需要、以柔克刚的长处。在8年里,叶莺带领柯达中国成功跨越,她本身也在完成着自我的跨越。
《中国新时代》:我们知道你有3个梦想,看上去很迥异。
叶莺(大笑):其实差异不大。
《中国新时代》:为什么这么说?
叶莺:作为一个舞者,其实也是在诠释音乐里的精神和精髓,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桥梁是音乐和肢体的桥梁;后来做记者,其实一个好的记者就是一个忠实地诚恳地说故事的人,不是吗?而自己本身也是一个桥梁,这个桥梁是架在真理和事实之间,为社会所架的桥梁;而最后走到外交官的工作,那更是说故事,作为一个桥梁,这个故事是说明国与国之间如何双赢、如何互利,如何互补有无,在共同为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大前提之下,不牺牲两国之间的利益以及为多边不同的国家找到相同点,这本身也是一个桥梁。这三者本身是很有联系的。
柯达在中国是很新的一个公司,如何在西方企业的基础上融合中国文化的精华而形成一个非常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柯达文化,这本身就要传承过去100年所走的路和故事,然后这个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怎么样联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本身也是起了一个很重要的桥梁的作用。这个联系的这一条线就是我。
《中国新时代》:据说您很向往中国的国企,但是,如果您真的在国企,是不可能跟“邓凯达”打赌并赢钱的,可能还会故意输钱。如果置身国企,您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
叶莺:我觉得绝对可能。中国的国企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种盛会。就像咸水和淡水交接的地方,这里的鱼肉是最鲜美的。因为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还没完全脱掉计划经济一些好的东西,也接受了一些市场经济的精华。中国的国企在世界上真正是可以腾云驾雾的,因为现在的国企还有很多计划经济时的优势;重组后,它可以轻装上阵在市场上竞争。比如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国有很多脱胎换骨的国企现在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联想、TCL和早期的海尔。
《中国新时代》:您在《跨越——柯达在中国》一书的前言里写到:“柯达的企业文化正是根植于相互的尊重和信任。在这样的基础上,柯达在中国的成功,其实就是东西方文化之间,从尊重、理解到接受、欣赏的过程。”能否用简单的事例阐释一下这样的总结?
叶莺:我们把我们本地的经理人派到国外去培训,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接受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接收能力和消化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回来后,我们没有跟他们说你学的东西你就原本照抄,而是说你把你学来的知识消化了以后,输入到你的血液里,然后搭配中国固有的特性,再用你的方法来进行你的业务。很多来我们工厂参观的人都非常惊讶而且非常喜悦地发现我们的这个特别的做法。
并不是说柯达在美国的做法就是问题的正确答案,这只是做法之一,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地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