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A4大小的纸张,以四号字罗列陈有庆曾经和现在拥有的头衔与职务,一行一个,可以印出整整四页。
现在这个精神奕奕的老人的主要职务,是亚洲金融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当我们在房间中见到他时,他正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大代表住在北京饭店参加全国两会,宴会厅外无数中外记者正守候着香港代表团的出现。
这位73岁的老人,已经是连续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他和他的金融家族,书写了中国华人金融界的一个传奇。在上海外滩的金融大道上,一座特别的建筑十分吸引眼球,这座颇具东南亚风情的银行大楼,便是泰国盘古银行所在地。盘古银行曾位居全球五大最赚钱银行之列,陈有庆,便是这个金融家族的第二代传人。
在自己的土地上出生
陈有庆是第三代泰国华侨,他家族的大部分成员追随着主要的家族基业行至今仍然定居于泰国,而他作为这一代的长子,却注定要一生与故土中国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缘。
1932年,尚在娘胎中的陈有庆让母亲带上了返乡的漫漫旅程。陈有庆的父亲陈弼臣当时久在泰国,在广东家乡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但陈有庆的母亲却执意要把他生在广东潮阳,她只身一人乘船漂泊了十数天,终于踏上故土,刚到汕头,陈有庆便出生了。
母亲说,他是老大,一定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出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陈有庆在故土上顺利诞生了,但是苦难这时才刚刚开始。
"那时候正好赶上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我和母亲不能回到泰国,父亲在泰国赚的钱也没法寄回来。"年幼的陈有庆一边上学,一边和母亲在田里干活,艰难养活着自己。
1946年,日本投降后,一家人终于能够团圆,此时陈弼臣已经于1944年和朋友一起在泰国曼谷创办了盘古银行,父亲派人到家乡接陈有庆到香港读书,1950年又把他接到了曼谷。"父亲当时不让我进大学,要我在他的银行里学习做金融生意。"后来陈有庆白天在银行学习,晚上去学校学习,慢慢开始读银行保险的课程。1953年,一心栽培大儿子的陈弼臣又将他送去纽约,陈有庆依然白天在银行,晚上去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有关银行的课程。
即使身为公司的领导人,也要让儿子从基层做起,因为陈弼臣认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一定要了解整个公司的运作。在陈有庆心目中,父亲对自己的培养方式是一个成功的接班人培养模式,如今陈有庆依然用这种方式,培养着自己的两个儿子。
五十年缘系香港
从1950年初次接触银行业务算起,这位老人已经在金融界摸爬滚打了55年,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金融风雨。
1955年,陈有庆第一次离开父亲只身进入商海打拼,他的目的地是香港。"父亲那时候只是跟我说,你在香港住过一段时间,所以就去香港开拓自己的事业吧。我们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让我在香港一住就是五十年,一路住到现在。"
当年23岁英气勃发的青年学子,如今已经是73岁饱经沧桑的老银行家。
"其实是父亲的眼光好,"陈有庆回忆起自己的年轻时代,觉得作为家族基业的创建者,父亲陈弼臣当时的眼界已经非常开阔。"他当时虽然主要生意在曼谷,但他认为应该发展世界其他地区的生意,而香港则是最好的中转站。在这里我们可以辐射到世界各地,香港是一个有发展的好地方,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都可以发展业务,所以我就按照他的想法不断寻求海外的发展机会。"
这其实才是陈有庆银行家生涯的正式开端。通讯和交通的不畅逼着初出茅庐的陈有庆慢慢不再依赖父亲,自己独立处理各种问题,做投资及经营从泰国进口的大米生意。而他的海外扩展计划,也很快通过香港这个出口,延伸到了美国、日本等国家。
当儿子在海外地区拓展生意时,父亲陈弼臣在泰国本土的生意也开始迅速发展。
金融航母启航
1946年,香港商业银行在香港开业,1959年,陈弼臣创办了亚洲保险公司,亚洲金融集团的雏形就此初步形成。陈弼臣仍然做着东南亚的生意,而香港部分的生意则由陈有庆全权负责。这种各自掌管自己所长地域生意,相互配合的家族经营方式,陈有庆如今也正在他两个儿子的身上实践,一个金融家族,正在进入有章可循的传承轨迹。
1990年10月,香港商业银行和亚洲保险成立了亚洲金融集团,同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要股东有盘古银行、UFJ银行、AIOI保险、UOB银行、新加坡亚洲保险、CAN集团。1995年,身为亚洲金融集团主席的陈有庆将所辖银行、保险证券等业务通通以"亚洲"这个名字开头,开始强调集团的整体性和全球化,特别显示出一个家族产业的整体性。
盘古银行在金融风暴前曾跻身世界五大最赚钱银行之列,现在仍为泰国最大的银行,股票价格比金融风暴时上涨了三倍,北京分行设立箭在弦上。亚洲金融集团,目前开始在国内开辟业务,亚洲商业银行在上海、沈阳、深圳分别设立办事处及分行,亚洲保险集团正在筹划进入内地市场。
"我们在内地的生意虽然慢一点,但我相信前景还是不错的,无论是经济前途还是生活前景。1975年我第一次来北京时跟现在相比,根本无从比起,我看着时代发展过来,我对这个地方有信心。"陈有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