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一个十字街的拐角处,一顶蓝黄相间的帐篷下,一位戴着蓝黄相间的工作帽、穿着蓝黄相间工作服的大龄女工正满面笑容地向那些行色匆匆、准备上班的人们出售一种名叫“真味包”的早点。带着它,众多的上班族又开始了繁忙的一天……
寂静的下午,记者与“真味包”的主人相识了,她就是福州市真味包点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晓萍。在她下岗后的六年时间里,带领几十位下岗员工艰苦创业,在“真味包点”的世界里品出“真味人生”,开辟了再就业一片新天地,先后获得了省市“再就业个人”和“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然而,谁会想到,六年前的陈晓萍命运是怎样的呢?1996年的新年钟声刚刚敲过,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的陈晓萍下岗了!此时她还不到35岁。陈晓萍一下子跌落到了生活的低谷:沮丧、焦虑、难过、痛苦……
“决不能这样呆着消磨自己,一定要靠自己闯出一条新路!”陈晓萍联合几个过去相识的下岗工人在市场调研中发现:福州人虽不擅长面食制作,却有许多人以包子、馒头当早点或主食;可是市场上售卖的大都是由市郊乡镇或外来人员在简陋的环境下做的,从卫生到质量都存在问题。假若能有一种质优、价廉、卫生、美味的包点产品填补市场,在早餐服务与快餐业上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陈晓萍带着几个姐妹东借西凑十几万元,购设备、定店址、搞装修。1996年金秋时节,福州市第一家专业生产中式面点的店铺开业了。
不过,“真味包”并非一帆风顺。陈晓萍和她的下岗姐妹们不仅面临年龄、知识、专业技术等问题,而且在资金、销售布点及审批等各方面也受到制约。光是生产厂址就搬了四次,几搬几拆,公司损失不小,这对于一个还未站稳脚跟的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还有,既然公司定位是早餐和快餐服务,就必须能便民、利民,可在零售点布局的审批上,又碰上城管、环保、卫生、交通等等方面的障碍。
好在福州市各级政府领导给予了许多的关怀和支持。1998年,市委市政府为支持公司开展零售便民服务,先后两次特批60个摊点安排再就业人员经营;市总工会多方帮助解决厂房困难;市工商局给“真味包点”办理了商标注册;市里派出专人陪同陈晓萍等下岗职工代表到上海、杭州取经学习。陈晓萍在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接纳下,赢得了发展的转机。经过6年的拼搏,“真味包”已成为福州市的一个知名品牌,是最具规模的包点生产单位,并拥有了中心生产基地和配送车队。立足社会,回报社会,六年来,陈晓萍一直把吸纳下岗职工作为企业用人的首选:杨芳,福州二轻鞋革工业公司下岗工人,现为真味包点公司一流的面点制作师傅;陈萍,原为福州印刷厂职工,现在是公司优秀营业员;杨兰强,原为某造纸厂副厂长,现为公司工会主席。如今,真味包点有限公司有职工90名,属再就业人员的就达60名,其中49位是属“40、50”的大龄再就业人员,还有好几个是特困人员。
有的下岗职工刚来时心情不好,陈晓萍她们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让他们尽快适应新工作,并建立了党组织和工会,定期开展活动,特别注重精神激励。大部分再就业人员对公司有了认同感、归属感,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可以说,福州大街小巷的每一个真味包点的营业点,撑起的不仅仅是一把遮阳伞,而是下岗职工对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