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一下啊,等我一下。”杨镭在一片嘈杂中寻找菜单,原本约定的采访时间一推再推,直到1月28日晚上8点一刻。而此时,杨镭还没来得及吃晚饭。
“唉,没办法,我最近的时间都是一分一分计算的。”不过,这也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从2003年3月“空降”到掌上灵通咨询有限公司任CEO以来,杨镭就开始了每天十几甚至二十小时的工作制。
跟他的工作时间一样,需要以分钟计量的,还有公司业绩的增速:2004年,掌上灵通全年销售额超过了4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整整提高4倍。而忙碌给杨镭本人也带来了丰厚回报——跻身中国第二届职业人经理大会评选的“中国十大杰出CEO”之列。
事业、家庭、健康,杨镭都做得不错,难怪有人说他是“三好”CEO。
竞争,加速度
现在的杨镭,经常带着索尼爱立信手机和IBM笔记本电脑“满天飞”。
很难想象,16年前,他在搭乘飞机去美国求学时,带的却是乒乓球拍和一根擀面杖。
带擀面杖是因为他太喜欢吃饺子,生怕美国没有;带乒乓球拍子,则是为万一混不好做准备:可以教人打球。杨镭从6岁就开始打乒乓球,水平达到“半专业”,还曾想过去当“球兵”。现在,类似的爱好更加广泛,游泳、高尔夫位居“至爱”。
对杨镭来说,运动带来的快感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本身。“运动带给我一种很强的竞争心理。”他说。而在有竞争的时候,杨镭往往很兴奋,尤其面对很强竞争对手的时候。“做生意也跟比赛一样,总之我非得赢你,对不对?”
2003年,杨镭接手掌上灵通时,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专业无线增值业务公司已经连续3年亏损,董事会给杨镭的任务是“在快速飞行中修理好故障”。
“海归”杨镭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求所有的人“本土化”,大到公司的产品,小到平时交流的E-mail。为了让占公司1/3的“老外”尽快融入公司文化,杨镭要求他们学中文。随后,原本只做短信业务(SP)的掌上灵通迈开了大步:分别与时代华纳旗下的特纳广播公司卡通网、日本索尼唱片及卡通剧蜡笔小新制作商、星空卫视等签约合作,将一系列国际知名公司尽收为自己的内容供应商;在北京建立新的技术服务部,把营销网络推及全国20多个省市;与麦当劳、宝洁、联合利华、诺基亚、大众汽车、虎牌啤酒等跨国公司联合开展营销活动,以期双赢。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媒体,掌上灵通先后与全国100多家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合作,并通过参与多场大型演唱会,开通了手机互动业务。
在掌上灵通率先推出彩铃之后,众多“老记”记忆最深的,就是杨镭不厌其烦地演示手机彩铃的玩法。“他那时就像个时尚先生一样。”一位当时采访他的女记者形容说。
彼时的新鲜玩意如今已“超级流行”,这不能不说也有杨镭的一份功劳。但杨镭的功劳当然不仅仅是彩铃。
2003年,掌上灵通一举扭亏,利润360万美元;
2004年,掌上灵通登陆纳市,募资8400万美元;
从准备上市到成功,掌上灵通仅用108天,这创下了“无线娱乐第一股”的辉煌。业界的评价是,掌上灵通的上市,意味着杨镭把“拇指经济”发挥到了极限。
上市后的掌上灵通继续出击,集合所有资源和力量在彩信、彩铃、IVR、KJAVA、WAP等等项目全面开花。
“我们的创意非常好,执行能力特别好,”评价自己的团队,杨镭向来不吝赞美,“很多战略合作伙伴,不管国内的国外的,经过选择往往都愿意跟我们合作;有的跟别的公司合作了一圈,又跑来跟我们合作。”
“我确实十分喜欢我现在的工作!”杨镭说,“像我这么干活,一天干十几、二十个小时,应该是给多少钱也是不干的;但当你真正喜欢这工作时,你也说不清楚这是玩呢还是干活,每天都有新的挑战,老是让你很有兴奋感,有激情在搏动。”谈到工作,杨镭永远是那么激情四溢。
“人对自己设定目标实现后的这种满足感,对自己的刺激、激励、鼓励,你会觉得那种享受就像人喜欢打高尔夫球,或者是喜欢跳舞等等,能够让自己突破某一种高度。而工作比这些更要刺激。”他说。
性情中人
“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
拨打杨镭的手机,就会有刀郎忧郁的彩铃歌声响起。
这个工作上“拼命三郎”式的果敢人物,在生活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
“我不相信有一个人会说杨镭骗过我,无论从金钱还是感情上。”杨镭以此证明自己待人接物的真诚;他对朋友很诚挚,还四处传递着自己的交友诀窍:吃小亏,当然是故意的。
“人其实有时越不追求什么,它就越来了,不要太功利。”生意场外,杨镭总是很淡然。
即使在员工面前,杨镭血液里流淌的浓重感情色彩也展露无疑。随着业务的拓展,掌上灵通的员工,从2003年的六七十人迅猛增加到500多人,平均年龄26岁。
“他们有的管我叫‘老大’,而不是‘老板’,”杨镭不无自豪地认真比较,“我真把他们看作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从心里喜欢他们。”所以,掌上灵通流行一句比较通俗的口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在中国做CEO有点像“大家长”、像大哥,得有更多人情味的东西,还要开导他们,这是杨镭的看法。在掌上灵通的公司里,杨镭一直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与员工共用一个大办公平台,他喜欢用眼睛与周围的每个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