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形容2004年的话,我把复星定位在“体检”。今年宏观调控以来,外界对复星无论是造钢铁,还是搞多元化,都有很多的质疑。
复星该怎么办,我们今年做了很多的思考,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对复星集团非上市的部分进行了全面的财务审计,把有关的报告提供给利益关系人;第二是对战略进行了调整,提出适度的多元化,但是要坚决贯彻经营的专业化;第三是请最具权威的资信评估所对复星集团资信做了一个评估。
做了这三件事情之后,我觉得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在做体检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的感悟。比如说很多民营企业对国家的审批问题有一个困境,一个项目的审批往往需要三到五年,还不一定能批下来。三、五年之后这个市场肯定发生了变化,我们还能上这个项目吗?
今年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银行的利率市场化,但中国还缺少一个类似像标准普尔这样的公司,到底谁是好企业,谁是差企业,每个银行评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信息不对称导致出来的结果就是往往好企业拿不到好的利率,差的企业不见得就拿不到一个好的利率。另外,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大讨论,权威在哪里?怎么样才能给自己一个完全的证明,没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面对这些,我今天一个最大的期望,就是在这里想跟大家一起来呼唤宽容,我们需要一个更宽容的环境。因为我觉得管理没有定式,管理充满着创新,当海尔第一次国际化的时候就受到了质疑,当TCL做这么大国际化动作的时候也受到质疑。当然,还有今天的联想,它做这样的战略选择,大家也有担心。不管是多元化或者是其它的战略,都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支持。小平同志讲不要争论,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停滞于争论的话,就没有这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经济的成长。因为不争论,我们走到了今天。当然,现在很多问题已经不能不争论了,但我希望这些争论最后不是越争论越不明白,越争论分歧越大,而是在争论过程当中形成宽容和包容,形成我们共同的意见。在争论过程当中我们往前走,还不是往后退,这需要我们共同拿出勇气。
我想说一说对未来形势的判断,关于中国需要多少钢铁的问题,国外一家机构给出了一个结论,它说纵观美国和日本的工业化过程,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钢铁消费量增长跟GDP增长之间有一个系数关系,也就是说钢铁的消费量会略高于GDP的增长。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数字来说的话,到2010年中国的钢铁会有4.5亿吨的消费量,再加上现在国际钢价大大超过中国,我们已经开始出口,我说过未来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钢铁将在中国制造,看来很快就要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鼓励更多的企业去创造更多有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呢?所有这些需要宽容的环境,让市场更多为我们说话。当然,在这里我不得不说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的好朋友王均瑶离开了我们,他跟我一样的年纪。我曾经跟他在一起讨论为什么要做得这么辛苦,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我们对这个社会充满了感恩。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时代能够给一个民营机构创造这么好的条件去发展。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有一个梦想去激动。我们可以全力以赴去做二十年,我们可以让这个国家变得非常强大,非常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