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只识3个字的10亿身家老板(二)



  最初让长子制定规章制度时,她就把这一招视为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员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陶华碧考虑到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员工吃饭难,她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当“老干妈”公司现今已发展到1300人,这个规矩仍然没有废止。这么庞大的企业,一直这样实行全员包吃包住,谁敢想,谁又敢做?然而,陶华碧不管花多大的“血本”,却始终坚持了下来。

  

    制度虽然这样制定了,但她还亲历亲为,总是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关心人,体谅人。公司里有一个厨师来自农村,父母早丧,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可他爱喝酒抽烟,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几乎都被他花掉了。陶华碧得知这一情况后,很是担心。有一天下班后,她专门请这个厨师到酒店喝酒。酒桌上,她对他说:“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从明天开始,你要戒酒戒烟。因为,你要让两个弟弟去读书,千万别像我一样一个大字不识。”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这个厨师深受感动,当即表示戒酒戒烟。但陶华碧还是不放心,她只让他每月留200元钱零花,其余的钱则由她替他保管;什么时候他弟弟上学要用钱时,再从她那里支取……

  

 陶华碧:只识3个字的10亿身家老板(二)
    只是关心个别员工,陶华碧觉得还不够。每当有员工出差,她还总是像老妈妈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把他们送到厂门口,直到看到他们坐上了工交车后,她这才回去……

  

    一个大企业的董事长,谁能像她这样为一个普通打工仔理财?谁能这样从细微处关心每个员工?不说是绝无仅有,也难找到第三个啊!虽然没有文化,但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公司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各异,他们每天吃、住、工作、生活在公司,时间久了,互相间难免发生摩擦,但只要陶华碧一出面,问题就迎刃而解。就这样,公司全体员工在她“亲妈妈”一样的呵护下,团结一心地为“老干妈麻辣酱”的迅速发展拼搏起来……

 到2000年末,只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就迅速壮大,发展到1200人,产值近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315万元。

  

“绝招”三:“诚信”经营是发展的“硬道理”

  

    公司发展到这个程度后,已经见过了世面的陶华碧,渐渐感觉到自己的“土办法”再也跟上激烈的竞争形势了,必须与时俱进。怎么个“俱进”法呢?她想:自己虽然没多少知识,可天下有知识的人多呀!毛主席不是说过吗?“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我就来个“他为我用”,“借智借脑”,把别人的现代化管理引进来!

  

    打定了主意,陶华碧就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开放城市,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直率地对他们说:“我承认自己‘老土’,但你们别土,企业别土!你们每个人出去后,都帮我拿回一点新东西来!”这一招还真管用,派出去的管理人员陆续回来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当公司走上正规化后,长期呕心沥血的陶华碧终于感到心真的有些累了。每当看到同龄的老太太们坐在树荫下,抱着孙子相互拉着家常,她就羡慕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加入她们的行列。有一天晚上,她情不自禁地拿着一个小凳子,走到了老太太们中间。她们看见她来了,顿时就把话题转到了她身上,问她:“你赚了那么多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还这样拼命干什么?”陶华碧一听,顿时愣了,真的不知该如何回答。那天回家后,她躺在床上仍在思考这一问题,几乎彻夜未眠。第二天,正赶上公司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按着会前的安排,作为董事长的她要给员工们讲一讲当前的经济形式,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然后具体工作指标由副总经理下达。会前,长子李贵山就为她拟了一份讲话稿,一遍遍地读给她听。她的记忆力非常好,听了几遍后就能几乎一字不拉地背下来。但在会上讲话时,她突然想起昨夜那些老太太向她提出的问题。她心里忍不住一阵感慨,马上转换话题说:“昨晚,几个老太太问我:‘你有那么多钱,还拼命干什么?’我想了一宿,也没有想出个结果来。看到你们,我现在有了答案:企业我带不走,品牌我也带不走。毛主席说过,未来是你们的。我一想呀,我这么拼命,原来是在给你们打工哩!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为了你们自己,你们更要好好干呀!”听到这,所有人都一愣,掌声随即响彻起来……

  感情,感情就是凝聚力,感情有时甚至就是生产力!凭着最朴素的感情,凭着企业家最精明的直觉,陶华碧悟出了这种道理。她乐了,也开心地笑了:原来,“老干妈”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地做好做大,就是全凭着感情的凝聚力;原来,最初的那套土得掉渣的关心每个员工的原始的规章制度,哪怕企业如今现代化了,依然是“安身立命”之本啊!

  

    2001年初,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当时,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她便准备向政府贷一部分款。南明区委很重视,立即协调建行给她贷款;协调好了后,区委办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到区委洽谈此事。她很高兴地带上王海峰和会计来到区委,乘电梯上到区长办公室所在的3楼。因为电梯很旧,门已经坏了,陶华碧走出电梯时,一不小心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她一下子跌倒在地。陶华碧爬起来后,两个随行人员以为她要发恼,谁知她却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贷了。”随行人员对她在这一瞬间就做出的这个重大的决定感到十分惊讶,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她不禁叹了一口气,说:“贷款,就是向政府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贷了,我们回去。”这件事,很快就被看到、听到的人“泄露”,传播开了。传来传去,政府官员和许多企业家却并不把这看作笑话,反而说:“‘老干妈’真是通情达理,跟这样最讲感情的人打交道,才放心!”从此,陶华碧和她的公司办起事来,更是通达。因为,“最讲感情”的她又拥有了“诚信”这块金字招牌。

  

    有了这样好的信誉,陶华碧好不惬意。办起事来从来风风火火的她,更是自信,特立独行。有一次,一位香港客商来“老干妈”公司考察,他对陶华碧十分敬佩,拿出自己的名片想和她交换。没想到,陶华碧微微一笑,说:“对不起,我不用名片。”那位客商很是吃惊,接着感叹起来:“您是我见过的惟一没有名片的董事长。”陶华碧一笑作答,她自信地想:全国各地,能吃辣椒的人有几个没吃过“老干妈麻辣酱”呢?“老干妈”不就是最好的名片吗?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老干妈”的品牌广为人知。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商品好了,假冒的就出来了。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市场上,竟然每年都有50多种假冒的“老干妈”!这是陶华碧最为头痛的事,她终于对这事不再“讲感情”了,开始花大力气打假。她派人四处卧底调查,但假冒的“老干妈”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她大声疾呼:“我才是真正的‘老干妈’!”但湖南的一家“老干妈”却继续我行我素。陶华碧这次犯犟了,她不依不饶地与湖南这家“老干妈”打起了官司,一打就是3年!最终,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打败了湖南的“老干妈”。这一回,陶华碧吃一堑长了一智;2003年5月,她的“老干妈”获得了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

  

    如今,“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达13亿,每年纳税1.8亿,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的第5名。陶华碧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老太太”,把一个民营公司办到这种程度,创造了新时代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童话。她的成功,令人叹为观止;而她的成功之道,更值得当今无论学历多么高的人们反思和借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1725.html

更多阅读

陶华碧: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干妈

在2008胡润富豪榜中,贵州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以15亿元排539位,成为“2008胡润富豪榜”中排位最靠前的贵州企业家。她仅是没有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说出她的名字,许多人也许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却几乎是

陶华碧:只识3个字的农村亿万富翁

这个大字不识4个的农村“老干妈”,连文件都看不懂,她是如何创办和管理好拥有1300多名员工的大企业?   创造这个新童话的农村妇女名叫陶华碧,说出她的名字,许多人也许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陶

陶华碧:把5块钱生意做成25亿

她把一瓶5块钱的辣椒酱做成与茅台齐名的品牌;   她每天卖出130万瓶辣椒酱,一年销售额高达25亿,每瓶辣椒酱大概赚9角5分;  她15年只贷过一次款,她的财务只有两笔最简单的账:进来多少,出去多少;  她15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商业交易

陶华碧:只识3个字地25亿身家老板

她曾经举过8磅锤,背过黄泥巴,背100斤赚3角钱。   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就连自己的名字,都是儿子成人后手把手教她写的。  她乐善好施,尽管自己的生活充满艰辛,但她却常常接济附近一所学校的一名贫困生,感激之下,这名贫困学生叫她“干妈”

白手起家的富翁 白手起家只识三个字的亿万富翁

一个没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 白手起家,居然在短短的6年间,创办出了一家资产达13亿元的私营大企业! 创造这个新童话的农村妇女名叫陶华碧,今年已经51岁了。说出她的名字,许多人也许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

声明:《陶华碧:只识3个字的10亿身家老板(二)》为网友终究是情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