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商业模式设计指南:商道逻辑》
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它都是在消费者心智中拥有一块地皮——心智资源。我们看看汽车业,法拉利占有了“速度”,奔驰拥有“名、望”,宝马牢牢控制了“超极驾驶机器”这个定位,而沃尔沃几十年如一日只讲两个字“安全”。 企业通常把名牌等同于品牌。事实上,名牌不等于品牌,名牌只是在需求营销这个特定时期,因为知名度而给消费者提供了品质的安全感而存在的短期现象。 只有在消费者心智中完成了注册,即成为某个类别或特性的代名词时才能成为品牌。特劳特说过:“营销是一场认知之战,而不是产品之战。CEO必须要掌管营销,即必须掌管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换言之,即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建立品牌。” 国际品牌的延伸,当年许多美国大企业都栽过大跟头。1960年代末,IBM做电脑赚了大钱,通用电气很眼红,大举投入进军电脑领域,结果全军覆没。 后来IBM忘掉了对手的教训,发现施乐做复印机赚了很多钱,于是也大举进入投入推出IBM复印机,最终一样在浪费无数金钱之后全军覆没,因为IBM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就是电脑,而施乐的定位是复印机。 要命的是这种品牌延伸现象象流行病毒一样,又从IBM传到了施乐身上。施乐从1970年初开始大举进入IBM所在的电脑领域,不同的是它在电脑业顽强坚持了20多年,然而结果还是一样,消费者坚持施乐就是复印机,令施乐大受重创。 任何成功的品牌都占有一块心智资源,这是品牌的基因。戴尔占领的心智资源是“直销电脑”,虽然它现在已经是全球PC的老大哥了,但还是继续在自己的领地扩大份额。中国的EMS是一个成功的快递品牌,大家曾经几乎把EMS当动词用——“我把文件EMS给你。”这是EMS成功的标志,即一个品牌能够成为某个代名词,它将很大程度上垄断这块心智资源。可口可乐品牌之所以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品牌,就因为它成为“可乐”的代名词。我们看到很多小孩子想吃果冻的时候,他会怎么说呢?他说“妈妈我要喜之郎”,喜之郎就变成了“果冻”的代名词。 品牌延伸就花费而言,延伸品牌所需的开支和开发新品牌的花费完全一样。不一样的是,新品牌应该看成建设,品牌延伸则是自己花钱破坏自己的心智资源。启用新品牌才是成长的模式,指望通过品牌延伸来实现成长壮大,从中长期看行不通的。
![品牌价值主张 第123节:第二章 确定价值主张和战略定位(2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64422764011.jpeg)
对于寻求国际化发展的企业而言,在消费者心目中先进行企业定位的推广,再以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取胜,也无疑是一条可行有效之路。 第四节 第五节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中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