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商业模式设计指南:商道逻辑》
③显著性。新闻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程度越是著名,新闻价值也越大。国家元首、政府要人、知名人士、历史名城、古迹胜地往往都是出新闻的地方。 ④趣味性。大多数受众对新奇、反常、变态、有人情味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有人认为,人类本身就有天生的好奇心或者称之为新闻欲本能。 (2)事件营销策划者必须了解新闻损耗率。新闻的加工过程充满了非常多的偶然因素,并非所有的新闻原材料都能呈现在你早晨阅读的报纸上。因为新闻有自己的损耗。所以对于事件营销的策划者来说,必须了解这一概念,并且尽可能地减少这种损耗。 ①新闻法规的限制。新闻必须要合法,有些事件虽然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但却与新闻法规或政策抵触时,一般很难成为公开的新闻。或者其中某些“敏感”的部分会被删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价值。目前,在一些领域还是存在明显的新闻禁忌的。例如关联到宗教问题、关联到下岗问题,或者在某个区域如果一则新闻会表现出这个地区比较落后的一面,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新闻传播者的限制。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新闻采编者的新闻敏感度、写作能力、编辑技巧和知识修养等都直接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 ③新闻传播媒介的限制。新闻传播媒介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也是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新闻编排处理不当、报纸印刷质量低劣、广播电视音像效果不佳,都可能影响受众对新闻的接受和理解。 有的时候,新闻事件的发生是稍纵即逝的,可能摄影、摄像记者的镜头还没驾好,新闻事件已经结束了,怎么办呢?如果主办单位自己做了比较精心的准备,比如提前安排进行了记录,这些资料就可以提供给记者来采用。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 第186节:第五章 正确的实现形式(3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63683878038.jpeg)
④新闻接受者的限制。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接受理解能力对于事件营销的实现同样具有影响作用。 读者是有自己思维的人。他们往往通过对新闻的阅读产生自己的独特联想。有时这种联想对于事件营销的策划单位是有利的,有时则是相当不利的。 3、事件营销的两种模式 (1)借力模式。所谓借力模式就是企业将组织的议题向社会热点话题靠拢,从而实现公众对热点话题的关注向组织议题的关注的转变。要实现好的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相关性、可控性和系统性。 ①相关性——就是指社会议题必须与企业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也与企业的目标受众密切相关。 ②可控性——是指能够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如果不能够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有可能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