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亚迪有一件事情很奇怪,那就是对“王传福”三个“字”的概念要大于“人”的概念。
在37万平方米的厂区内,王传福造就了比亚迪的电池帝国:7年间,镍镉电池领域,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而这远远不是他的目标,在他的日程表里,三年之后,二、三这样的数字统统消失,“一”将取代一切。
比亚迪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突出:十余座宿舍楼的阳台挂满了衣服,这些色彩各异的服装就如同大庙里的彩幡,飘舞在拥有1.7万名产业大军的大本营里。
到比亚迪的当天,正逢其9周年厂庆。按照比亚迪的惯例,厂庆第二天是一年一度的运动会。
厂庆并没有邀请深圳的领导参加,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便是葵涌镇的镇长。会场上工人按照事业部分区就坐,每人头上都带着红色的棒球帽,整个会场看上去是一片红色的海洋;而坐在主席台上的比亚迪高层领导则统一穿着紫色罩衫。
在自己修建的体育场内,王传福俨然是一位将领,检阅着经过的“千军万马”。主席台下,顺序走过15个事业部的方阵,而当远道赶来的秦川汽车的方阵走过主席台的时候,队伍中打出一幅横幅——“王总,辛苦了”——这或多或少让人觉得抄袭了某次国庆大典的场景。
王传福惟一参与的项目就是高层的400米竞赛。作为裁判,王传福走下主席台鸣枪发令,枪声余音未落,比亚迪的20余位高层领导冲出起跑线,拼命地冲向终点。
其实,厂庆的表演并无太多新意,甚至有几个节目重复着韵律体操的形式,但出场的规模都要达到四五百人,进行到高潮的时候,音箱里传出女广播员动情的声音:“比亚迪,我爱你;我爱你,比亚迪!”
庆典一直进行到晚上10点钟,此中部分比亚迪高层陆续退场,而王传福一直到闭幕才约同我们一起离开主席台。
但是在回办公楼的路上,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部分工人因为参加演出下班没有打卡,在演出之后,来出入口补打,与散会的工人一同拥挤到只有4米多宽的出入口。因为疏导不利,出入口形成了堵塞。而当王传福路过时,虽然声嘶力竭告诉工人今天不必打卡了,但没有人听从他的命令。最终,王传福与我们好不容易冲出了拥挤的入口。
回去的路上,王传福碰上负责后勤的领导,他用严厉的口吻责令其赶快解决出入口的问题,那位领导连连称是。
面对刚刚出现的一次“抢路”风波,一连串的问号浮现出来:王传福在比亚迪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庞大的帝国究竟是如何构筑的?帝国的管理架构又是怎样?通过什么力量来维持体系的运行秩序?支撑比亚迪急速膨胀的核心动力又是什么?比亚迪并购秦川汽车能否成功,是否也会出现“抢路风波”?
一个人的决策
在比亚迪有一件事情很奇怪,那就是对“王传福”三个“字”的概念要大于“人”的概念。
比亚迪几乎每个工人都知道王传福。在参观比亚迪展示厅的时候,记者偶遇一位比亚迪的工程师,谈到王传福,这位工程师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相反,很多人却都难得见到王传福。原因是王传福一年之中只有很少的日子呆在深圳的比亚迪总部,每次回来又总是来去匆匆,而每年的厂庆是所有人都能够见到王传福的惟一一天。
然而,有一点毋庸置疑,王传福是比亚迪的领袖,他有着毋庸置疑的权力,比亚迪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要王传福拍板,他甚至不用与其他高层领导商议,不在乎其他股东提出质疑,也不屑香港的基金经理们说三道四。
“我觉得在比亚迪走过的路来看,我的决策有98%以上是正确的吧!”王传福这样告诉记者。
不管这种决策过程是否科学,但高速成长的7年间,比亚迪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没有人对于王传福产生过怀疑,也不敢。王传福相当自信:“厂里还有谁比我懂呢。”
比亚迪全部采用事业部制,掌管事业部的人,大多是和王传福一起创业的“兄弟”。在比亚迪,王传福的个人持股仅占28%,而其他34位高管则获得了高达22%的股份,王传福曾经承诺的股份,包括口头承诺的,在公司上市之后都兑现了。
王传福管理风格追求简单明了。比亚迪所有办公室都是玻璃墙,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一切,就连高层领导开会的会议室也完全透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王传福是那种技术上的天才。1992年,26岁的王传福就破格当了处级干部。此前,王传福曾出版过关于宝石鉴定方面的专著,而对此王传福称那只是“文人”为了评职称、挣钱用的。现在王传福的目标是创造出世界第一辆电动F1概念车。
从管理上的虚位,到研发、决策上的实位,我们很难分清王传福在比亚迪的实际位置,似乎如同“蜂王”、“蜂后”一般,在整个族群中拥有无出其右的地位并不可或缺,因为只有其可以延续一个蜂巢帝国的繁荣;同样他不在乎拥有对每一只蜂生杀予夺的权力。他认为这是做行业老大必须的宽容。
维系上万人的纽带
问题是“蜂王”用什么办法来统治上万人的帝国?
王传福1966年出生于中国安徽无为,而在比亚迪,一半左右的员工来自于安徽。翻开徽商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地缘文化的显著特点:血缘和族群关系明显,甚至一位徽商到外地谈生意,可以得到当地同乡的免费接待,而且在离开时还可以得到盘缠。
在安徽曾经有句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其中所说便是徽州人必须走出去的传统。
安徽人的经商传统和走出去的精神,对于比亚迪的管理来说是一个方便的纽带。地缘的相近,让管理的成本尽可能的降低。
比亚迪的工人绝大部分为女性,男女比例高达1﹕10。某位员工甚至开玩笑地说:“比亚迪的男工真的非常抢手。”
一位高管告诉我们:工厂基本上不允许工人离开厂区,因为曾经有过女工被骗钱财的事情发生。在休息日,工厂尽量安排工人加班,除了保证安全外,还会让工资有所增加。
与此相对应,如果某个班组经常不加班,工人就会有怨气,对于这些花季的少女来说,赶快积攒起一笔嫁妆,就可以回乡了。在比亚迪,月基本工资大概有600元左右,而加班多的女工每月可以拿到上千元。
比亚迪的职工宿舍8人一间,左右两边四张上下单人床,床与床之间只有一个很窄的过道,没有桌子。房间内没有任何插销,电器不允许使用,晚上统一熄灯,在车间内,水杯被摆放得非常整齐,吃饭到厂区中心的万人大食堂就餐。
在运动场旁边,是比亚迪出资与深圳一中合办的一所中学,在中学里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而这正是王传福希望营造的一种家的氛围,“职工来比亚迪寻找发展,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的,有在这里找到自己另一半的,也有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他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地缘文化、族群亲情、财富梦想、军事管理、家庭氛围,不敢说这重重纽带是维系着比亚迪帝国稳定运行的轴承,但这种纽带带来的最大收益显而易见,中国特有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在比亚迪得到最有效地发挥,或许这就是比亚迪能够打败众多竞争对手的重要原因。
血肉怎样战胜机器的
用一对数据可以说明比亚迪制胜的关键:王传福的固定投资是日本同类企业的1/15到1/10,而产品的价格,王传福又能做到比对手低30%。
很多媒体都在用“劳动力+机械化”来描述王传福扼杀成本的功夫,但是令很多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血肉之躯的工作效率会比机械手臂高?
相对于办公楼的透明化管理,比亚迪的车间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在我们再三要求下,比亚迪终于允许我们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参观车间,并事先约定不允许拍照,理由是以前曾出现过参观的人偷走了比亚迪制造工艺的情况。这不禁让我们产生疑问,难道充电电池的制造工艺简单到一学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