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么发达的地方,居然还有小朋友不能穿得温暖?”着急的麦黄小珍连打几个电话,“2分钟,就搞定了,不到三天就让小朋友穿到了衣服。”
长期为筹款而奔波于香港各界名流的麦黄小珍,有着自己的“生意经”:这一次和你要,下次肯定不会找你了,要转了几圈之后才再会回来找你
“我感觉现在是比较过瘾!”尽管已经开了一整天的会,世联顾问行政女总裁麦黄小珍丝毫没有倦意,在接受《中国新时代》独家采访时,仍然谈笑风生。
让这位香港女人觉得过瘾的是自己正在投入的没有任何个人收益的事业,因为她的另外一个身份是香港最著名的慈善机构之一,乐施会筹款委员会主席兼董事会成员。与来自亚洲最大家族之一的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智思先生一样,不拿任何薪水参与乐施会的管理工作。
这家成立于1976年的香港慈善机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国际性机构,先后在全球超过60个国家推行扶贫及救灾工作,其超过85%的资金来自香港市民的个人捐款,其中不乏社会各界名流。而最让麦黄小珍觉得震撼的一次捐款是来自一名香港老妇人,在其去世时,捐献遗产11亿港元——这也是这家机构最大的一笔款项。
“说白了就是要钱。”麦黄小珍笑呵呵地解释自己所负责的筹款委员会工作,“因为我们是一个非常需要钱的机构。”而麦黄小珍负责的筹款委员会每年在香港将筹到一亿三千万港币,对于这位女总裁而言,参与慈善筹款工作及活动显然占据了很多时间,然而已经在乐施会工作20年多年的她,言语间颇为愉悦,似乎向人们“要钱”并不是一件很羞于开口的事情。
筹款是一种关系圈
在麦黄小珍的记事本里,乐于慈善事业的企业以及慷慨的朋友们会依据“个人喜好”被分成各种类别,比如有些朋友比较愿意扶贫,有些是喜欢捐献艺术方面的。麦黄小珍对于自己与这些朋友的良好关系显得格外在意,“朋友之间,一般都是谈得来的,价值观都是很相近的。那我说起乐施会的事情,(他们)一般都比较支持。”
此刻,麦黄小珍在京广中心16层的房间里,刚刚和SOHO中国公司联席总裁张欣通完电话。因为工作的关系,麦黄小珍与潘石屹夫妇在香港得以认识,恰好“张欣也在香港住了9年,人也很友好”,于是,她每次来北京都会主动和他们联系。与张欣有着近似背景的麦黄小珍,也和这对中国房地产明星夫妇成了好朋友。
但由于时间匆忙,麦黄小珍仅仅和张欣寒暄了几句,便结束了通话。其实,热心的麦黄小珍正在忙着为北京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筹款。“是一帮外国朋友做的,目的是搭建一个中国和世界艺术的交流平台。”尽管是非盈利机构,但谁来出钱成了能否成功启动的关键,于是,麦黄小珍给张欣拨了电话。
“这个我肯定要问张欣了,但这一趟比较匆忙,没有来得及(面谈)。”麦黄小珍爽朗地笑,显然很有信心,“如果她不行,那也无所谓,因为起码让她和她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情。”
在朋友圈里,直率、坦诚的麦黄小珍自嘲地评价自己“这人事情太多了”,但对于承担着每年筹款重任的麦黄小珍,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不错的口碑。
麦黄小珍最为神速的一次筹款经历是,2006年春节前后为一所学校筹集救援衣服。那段时间香港突然变得很冷,一个校长打电话找到麦黄小珍,让她帮忙找捐赠保暖衣的企业。当时麦黄小珍非常诧异,“香港这么发达的地方,居然还有小朋友不能穿得温暖?”
不巧的上,时值年尾,很多服装厂都没有存货了,着急的麦黄小珍连打几个电话,“2分钟,就搞定了,不到三天就让小朋友穿到了(衣服)。”
“最关键的是让人信任你,放心地把钱交给你。”麦黄小珍显然有着自己的“钱经”。她笑眯眯地透露说:“我还是有技巧的,比如这一次和你要,下次肯定不会找你了,要转了几圈之后才再会回来找你。”
对于麦黄小珍来说,如何维系这样的关系圈成了每日必须的功课,甚至有时候抽空一个电话或者一声问候都显得那么重要。“朋友都是一个圈一个圈的”,她感慨说:“网络这么发达,所以五步之内,所有人的都能找到。”
“饿着的感觉是最难受的”
和潘石屹有着“14年饿肚子”的感觉一样,麦黄小珍回忆说,自己早年时候家庭也很穷,“很早就从大陆到香港去”,正是这样的经历,每当开会到一半,潘石屹嚷嚷着肚子饿了、先吃饭的时候,麦黄小珍总是表示很理解,“饿着的感觉是最难受的。”
尽管童年时家庭很艰苦,但已为人母的麦黄小珍表示,贫穷“不一定会阻碍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因为知道来之不易,她坦言自己从事慈善事业的一个理念就是:慈善不一定就是给钱;而香港乐施会也是这样的理念:助人自助,对抗贫穷。
1984年,当时还在香港廉政公署工作的麦黄小珍,经过先生的介绍参与了乐施会的慈善活动;十年后,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华电力负责公关事务的麦黄小珍,被推荐入了乐施会的董事会,负责筹款事项。
其实,麦黄小珍早在读书的时候,就开始了义工的经历。“一般就是下课以后,到图书馆里陪小朋友看书。”然而当时,年轻的麦黄小珍“还没有很清楚地意识到(为什么要做)慈善的行为”。
在中华电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七年,连续撞车3次,这样的遭遇至今让麦黄小珍印象深刻,“可能就是常常想公司的事情”。麦黄小珍自嘲地说。在2002年,本想从此退休,安心做全职太太的她,在一个人思索了半年之后,选择加入了世联顾问集团。
对于这位兼着慈善人士身份的企业高管而言,“事情永远做不完,就像一个圆圈,身边这一圈做完了,外边一圈还有,一件完了又有一件。”麦黄小珍开玩笑说,“不知道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但麦黄小珍却乐此不疲,“企业本身要做的事情,和我的兴趣很多时候都能接轨。”最令麦黄小珍得意的是肯德基在香港庆祝20周年时候,客户特意向她咨询。热衷于慈善的麦黄小珍说企业的形象就是爱心,应该推“关爱”。肯德基一开始觉得这样的主题“太宏大”了,但在麦黄小珍的劝说下,最终推出了“肯德基真心意社会服务基金”,选择与乐施会合作,每个月20号,卖一个“乐施餐”捐献给乐施会。出乎意料的是,那天的食品肯定全部卖光。
麦黄小珍坦言,自己的“慈善情结”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目前世联顾问的经营理念。正像乐施会不接受来自烟草、军火等企业的捐献一样,麦黄小珍也表示世联顾问“一般不接烟草等公司的客户”。
“虽然有些时候帮助他们解决了危机公关等事情,但如果企业找我问企业品牌的打造,那我就会告诉他从关爱出发,因为人的关爱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这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和蔼示人的她在谈到自己企业的特点时,显得颇有些“倔”,“现在我自己的企业生意,应该利用自己的信念做出来。”显然,这样的信念就是先有“关爱”的姿态。
在采访前,麦黄小珍刚接待了来自美国的一个从事医疗设备开发商的客户,在她的牵线下和中国的一个基金会谈合作,麦黄小珍的建议是:生意先别谈,先带进来先进设备,给消费者做免费的咨询。“这样做从战略上也是非常合理的。”麦黄小珍再次笑了,“所以我感觉现在这样比较过瘾啊!”
然而,对于麦黄小珍的“坏消息”将是不停地奔波,这位女总裁指着已经整理好的行李箱说,“大部分的时间都会花在中国内地,因为慈善工作将是这里的一个重点”。显然,她已经做好了继续在内地打拼事业的准备,尽管这是一份不拿薪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