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的砺练,成就了别人眼中“一夜暴富”的施正荣。
施正荣,江苏无锡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尚德)董事长。当其率领的无锡尚德(NYSE:STP)于2005年12月24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后,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十几天之后,他成为中国首富的代言人。 时间定格在1月10日。这天,当无锡尚德以收盘价29.3美元的良好态势震撼全球资本市场时,43岁的施正荣的身价已达到了160亿元人民币,从而成为中国首富。 他不喜欢一夜暴富这个词,他是一个富有务实精神的海归实业家。掀开无锡尚德的历史,就意味着掀开了施正荣的创业史。 投资最阳光的行业 施正荣,1983年获得吉林大学学士学位。三年后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学位。不得不承认,施正荣的学术道路是一路畅通的,他于1988年被公派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1992年,获得了太阳能科学博士学位。 此后一年,留校任太阳能研究中心研究员,1993~1995年,在该中心任项目科学家及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研究组经理,1995年筹建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任执行技术董事。 2001年,施正荣回到国内创业,正是用他在澳大利亚自主研发的多晶硅薄膜专利技术与中方股东共同兴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个背景是,之前的施正荣,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在澳大利亚苦修专业已达14年。 这个领域是施正荣非常熟悉的,并坚信自己的专利对发展中的祖国大有裨益。按施正荣的说法,德国等太阳能利用先进国家,已发展到居民购买太阳能屋顶发电系统,安装在住宅顶层,白天把生产的电能卖给并联电网,晚上再把电买回来;居民已从电能的单纯消费者,变成生产者+消费者,而中国利用太阳能发电几乎是空白。人多资源少的国情,决定了太阳能发电在中国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因此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开创太阳能发电事业。锁定太阳能事业后,施正荣就找到了自己更大的空间。然而这一切,并非是坦途。
在最初阶段,2002年3月,施正荣面临着一丝困惑。来到无锡已经8个多月了,生产线还未投产,产品未问世,甚至一度有人对他的技术表示怀疑。但这样的压力并没有击垮他,经多方努力,2002年7月,无锡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 第一条生产线调试一个月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就超过了对董事会承诺的14%,对技术怀疑的声音消失了。 第一步的成功迈出,给了施正荣极大的信心和勇气。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中国的能源匮乏,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能源与环境问题,如果能解决好这一问题,仅中国就有很大的市场亟待开发。 同时,世界各国在能源开发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而太阳能是未来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这意味着,太阳能不仅仅在中国,在全球都将是个巨大的、迫切需要开发的市场。 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评价施正荣说,他的投资行为是非常正确的,除了和他的专业有联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市场未来的潜力。 日久天长的投资理念施正荣更看中的是太阳能发电的可持续性。而这,从无锡尚德的标识设计中就能体会其中的寓意。 其主体颜色为红色,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最热烈的色彩,由此体现出无锡尚德从事的是朝阳产业,同时寓意为旭日喷薄,大展宏图。 而标识中的白色部分采用的是英文字母“S”的变体,与公司名称“Suntech”的发音相呼应,同时其形状又是电力的标识,明确说明了尚德公司是以经营太阳能电力为主的企业。 标识中“S”的变体形状又似弯弯的一条河,代表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寓示着不枯竭的能源和生命。而且这个“S”从左至右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给人一种突破自我、永恒发展的感觉。 可持续性,这正是无锡尚德所倡导的。从他们的核心理念当中可以看到,为股东创造持久价值,为员工创造持久机会正是他们所追求的。
在无锡尚德公司中,可持续性的要素包括创新、协作、速度。正是基于这些要素,无锡尚德才能有超常规的发展,并取得不俗业绩。
在施正荣看来,创新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更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动力。在无锡尚德,创新包含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层面的含义。管理创新将使尚德由一个成立不久的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为走向国际市场的现代化企业。技术创新将保证企业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 而员工的团结协作、同心同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无锡尚德的成功不只是因为某一个人的出类拔萃,而是因为他们更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具备了优秀的团队,再加上迅速出击,这为无锡尚德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的竞争,因为人才流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在无锡尚德看来,每一个员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讲求速度,从而加快企业运营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抢占市场先机,让企业站在市场的潮头浪尖,企业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投资理念,无锡尚德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始前进。 三年三级跳 2001年的施正荣,当时靠融资600万美元起家。2002年,刚刚开始运作的无锡尚德还处于亏损状态。然而,到2004年净利润已经达到1845万美元。 回想起当初创业的情形,也许这是令施正荣终生难忘的。创业初期,由于大半年时间内没有上生产线,一时间人心动摇,人员流动很大。甚至施正荣带回来的一个博士也另投他门。“当时大家都沉不下心来做好生产,也没心思搞企业文化。”施正荣说, 有一个细节更让施正荣没齿难忘。因为2万元的合同,连清洗公司员工都冲进他的办公室耀武扬威,要搬走设备抵债。 在设备到达后的两个月里,施正荣从早到晚,天天和设备滚打在一起。当第一台设备在众人的怀疑声中顺利生产时,他第一次看到了别人信任的眼神。为了寻找市场,他在国外一呆就是几个月,当大把大把的订单从海外飘向无锡尚德时,施正荣知道,自己在一步步向目标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