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一个固执的老人(一)



  山城人固执、偏执,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尹明善亦是如此。

  尹明善固执,一个处于六十耳顺阶段的老头,猛然间扛起了民企造车的大旗,且义无反顾;尹明善偏执,2000年接过了重庆足球这面大旗后,开“家长会”、发表“禁毒宣言”,结果却是连续二十几场的不胜,成为中超一大奇观。

  3月12日,北京南三环的一家宾馆内,记者见到了尹明善,其人高高瘦瘦,可能是太过劳累的缘故,他的声音有点嘶哑。在接受《中国商界》记者采访时,尹明善坦陈,“造车是一条不归路”。对于他来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更像一句谬论,“很多时候,机会只有一次,失败了就失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是没有的。”

  尹明善为何选择一条不归路?这背后是责任、利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赚的钱几代都花不完,现在如此折腾,操劳的原因——圆一个梦,一个民族自主创新的造车梦。”

  梦想实现

  2003年,力帆集团老总尹明善经常召集力帆的智囊团研究下一步如何发展。因为摩托车工业受一个经济规律局限: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200美元,销量就会逐渐变小。

  投资金融、房地产、通信、IT......众股东众说纷纭。

  一天,尹明善像往常一样来到嘉陵江畔散步。忽然人声嘈杂,街面上一组婚庆车队身披花饰鱼贯而行,30多辆浩浩荡荡,一色的本田雅阁。

  旁边一对男女的对话却引起了他的注意。年轻女孩说:“全都是本田车,好神气!”男友发话了:“我也有本田摩托啊!”“本田摩托后来不做本田轿车,哪有今天的辉煌?”“那倒是,一个企业属什么行业很要紧,把牙签做了世界第一又怎么样?”

  一语惊醒了在江边若有所思的尹明善。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个企业选择一个行业是非常关键的事情。

  “当今世界摩托老大本田年销售25亿美元,而汽车老大丰田年销售1600多亿美元,是前者的60多倍。而且从二轮到四轮的成功者不乏先例,本田、宝马、铃木、起亚都是摩托起家,但汽车做得更成功。”

  想到这些企业的在行业间的经典转换,瞬间,尹明善茅塞顿开,力帆也具备相似的条件。

  有了好的创意,下来就是如何做的问题了。尹明善思考着。

  几经周折,尹明善花了两年时间控股(95%)了原重庆专用汽车公司,该公司的“公告”可做客车、卡车、微车。可智囊团又意见不一了,有的说先大投资造卡车,有的说客车,最后多数人意见先造微车。

  一天,重庆市管理汽车的一位领导与尹明善通话:“你不是问过我先上轿车好还是先上微车好吗?我想过了,在重庆先上轿车好。因为长安已是中国微车老大,同城竞争你难避其锋芒。兄弟相残,政府难以支持弱小的挑战者。”对尹明善来说,这可是心窝子的话呀。

 尹明善:一个固执的老人(一)

  尹明善告诉记者:“品牌定位后向上冲难,向下打易。先造轿车,高筑坝,高蓄水,起步虽难,往后则可挟轿车之高位,下冲微车、卡车、客车。于是力帆决定先从轿车入手。”

  力帆汽车项目组的人曾去过美国、英国、韩国,甚至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到处打探合资合作的可能。

  四处考察了一圈的尹明善忽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源于力帆摩托车国外合资的实践:“遵守合同,共同赚钱;技术机密,严格保守。”

  这个实践让尹明善清醒地认识到,“大众、通用、丰田等来中国合资合作,只会用产品换利润,不会用技术换市场,不能用慈善家标准来要求投资人。要想事业长久,只能自主创新。

  2004年9月21日,对外宣称,在该年年底以前要推出重庆市首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此语一出,饱受质疑,固执的尹明善没有退缩。

  自主创新是摆在尹明善面前最大的一个难题。

  “当年力帆要20多万元开发摩托车发动机,不也是有人批评力帆头脑发热吗?要开发发动机,至少需要2000万元,可事实证明,力帆只用20万元就发展起来了,并做到了今天40多亿元的资产。力帆是生产摩托车的,转产汽车并非很难,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摩托车配件的生产与汽车配件的生产在工艺上差不多。”尹明善自己并不觉得力帆造车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

  按照尹明善的设想,到2010年,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将年产微型汽车、客车各10万辆,骏马工贸集团年产卡车、工程车30万辆。换一个角度看,力帆汽车将在4年后达到年产50万辆以上的规模,并推动集团年产值在目前基础上翻两番,最终达到200亿元。在外界看来,尹明善是继李书福之后名副其实的第二个汽车狂人。

  去年夏天,尹明善随中国政府代表团访泰国。同行的海尔副总裁说:“老尹,力帆造车晚了。”老尹答:“非也。我记忆中海尔造家电也不算早,至少你们出道时远远晚于金星、飞跃、雪花,甚至晚于重庆的红岩、金鹊、五洲。”

  而在尹明善心里,现在正是民企造车的大好时机。

  知天命的辉煌

  熟悉尹明善的人都说他沉默寡言,一生如是,老来也没什么改变。整天都好像在思考问题,像那种独居动物,不太合群。惟一的乐趣就是一个人散散步。看上去与印度的苦行僧无甚差别。

  这个喜欢思考的54岁的老人要造摩托车?当时的情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号称“摩托车之王”的“嘉陵”和全国名列第二“建设”的眼皮底下,那时“连摩托车轮子怎么转都搞不清”的尹明善却一心要做摩托车。

  在别人看来,这条道上已经有两只老虎拦路,还有数不清的同行虎视眈眈,没有相当实力,一头扎进去无异于自寻死路。1992年,尹明善不顾众多亲友反对,用东拼西凑的20万元资金,带着仅有的9名员工,创办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当时尹明善的底气何在?优势何在?尹明善说:“在创新!”

  尹明善说:“当时我们没有国企的资源依托,也没有先入者的品牌优势的条件,表面上看摩托车市场空间尽管不大,但技术空间很大。创新空间更大,利润空间也就无限大。”

  技术创新说起容易做起难。

  说起尹明善当初的技术创新也是惊心动魄的,将市场琢磨透了的尹明善发现,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来,自己组装后再卖出去,成本仅1400元,而卖价高达1998元,这是一条当时无人知晓的捷径,“建设集团”对此也浑然不觉。于是,他开始悄悄分批从“建设集团”趸来发动机零部件组装销售,同时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自己的零配件。4个月过后,当“建设集团”突然醒悟,下令一个零配件都不许卖给尹明善时,他自己独立设计的关键配件已横空出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1317.html

更多阅读

白家粉丝陈朝晖:营销造势的鬼才(一)

四川白家食品公司董事长 陈朝晖商界在线:商界在线的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陈朝晖董事长,欢迎陈朝晖先生。 嘉宾简介 

史玉柱:最成功的失败者(三)

史玉柱的装备(一)  靠卖软件起家的史玉柱,自然和电脑游戏不会陌生,但他真正喜欢上电脑游戏是在1996年,当时巨人出现资金危机,债主接连登门,搞得史玉柱无法正常办公,于是,关起门来的史玉柱把电脑游戏当成了唯一的消遣方式。  2002年末,

周小弟:为了体面的生意经(一)

  草根出身的周小弟在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的时候,也不断寻找做一个“体面”社会人的附加值  周小弟为自己建了个大宅子。宅子就座落在他家老宅的原址——上海南浦大桥浦东一侧的引桥旁边,一个幽静的院落之中。  据说,

尹明善孙女尹安妮图 尹明善—被总理看好的企业家(二)

 "企业做到几百万时是自己的,做到几十亿时,就是大家的了,一个没有国际资本进入的企业,注定是个做不大的企业。"他说。   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尹明善的气魄是宏大的。仅仅只有一年多时间,力帆出口量就超过有10多年出口历史的嘉陵、建设和

声明:《尹明善:一个固执的老人(一)》为网友眼泪回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