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念鲁:工行应考虑在境内上市(一)



 ——聚焦“中国金融改革路线图”系列访谈之一

  工行境内上市的意义不仅在于还利于国民,而且它将如同香港股市上的汇丰银行一样,成为整个市场的“定海神针”,从而巩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

  2005年是中国的金融体制和金融环境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从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到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再到资本市场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等,可以说每一项改革内容都蕴涵着“十年不遇”的变局,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中国金融改革路径的具体选择上,似还有诸多可以反思和探讨之处。

  在前述金融改革的几个领域,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启动最早,2003年底,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外汇储备的注资就掀起了轩然大波;以此为界,国有银行的再造路径也渐清晰,即:剥离不良资产——以外汇储备或财政注资为主要特征的股份制改造——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按照这一“路线图”,中国建设银行10月份在香港完成IPO,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也在为明年海外上市进行准备。不过,随着建行IPO的完成,“海外上市”这个早已为国内外业界所熟知的国有银行改革路径也引起了新的争议。

  11月8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向《中国企业家》呼吁,“海外上市”不应成为国有银行改革的惟一路径。他建议,中国工商银行应选择于明年下半年在境内上市,这不仅对工行自身是利大于弊的选择,更可能成为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机。

  过于“倾向”境外投资者不可取

  《中国企业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一个必要步骤。建行上市后,有关国有银行资产“贱卖”的说法也随之而来,您对此有何看法?

  吴念鲁:前不久我写了一篇《重新考量银行业改革》的文章,有人已经把我当成“贱卖论”的代表了。“贱卖”这两个字我不敢说,但是我认为,当前国内银行上市前过于倾向引进境外投资者的思路不可取。由于把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作为上市的先决条件,在国有银行的改革上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在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时,如何充分发挥境外投资者的作用,实现国家利益和商业银行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又要让境外战略投资者获取好处,实现双赢的确是件难事,双方在定价、利益冲突等方面都存在矛盾。

 去年,中国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时获得了86%的净资产溢价,而今年建行股权转让仅获得了17%的净资产溢价,中行获得的溢价更低,只有10%,工行的股权转让预期获得15%的溢价,都低于交行的价格。

  在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时,净资产是双方定价的基础,但是还应考虑品牌、机构、市场、产品、客户、职工,特别是国家支持等因素。海尔的品牌值550亿元,中行、工行的品牌价值显然应该超过海尔,同时这些国有银行拥有至少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客户资源,而且在国家的支持下,不良资产大部分已经剥离。如果这样综合考虑的话,我认为交行引资的价格应该作为一个底线。国有商业银行在寻求战略投资者时,应联合起来共同商定一个不低于交行的底价。然而实际引资过程中,这些国有银行不但不能做到相互通气,甚至有些银行还要相互竞争,这就使得国有银行很难获得与外资谈判的筹码。

  除价格外,国有银行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如何衡量利益冲突,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目前尽管从已经引进外资的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情况来看,基本上没有形成根本的利益冲突。但是汇丰银行入股交行,整体看可能出现利益冲突。汇丰银行一直对发展在华业务有所图谋,目前其国内业务居外资银行首位,在国内设有12家分支机构,两家银行在未来业务发展上存在着利益冲突。从获利分配上看,交行盈利1元,拥有交行19.9%股份的汇丰银行只能获得0.2元,而其在华机构的盈利则能百分之百落入自己腰包。

  汇丰银行的主席郑海泉曾经表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汇丰将增持交行股份至40%。按照惯例,金融企业对外投资持有股份超过25%则并表处理。这就意味着,若汇丰增持交行股份超过25%,交行将成为汇丰的子公司。当然,如若交行成为汇丰子公司可以获得发展良机,也未尝不可。但眼前的威胁还有,目前汇丰银行已向交行派出几名高管协助管理,今后还会派出技术人员,这一方面能对交行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技术更新有一定帮助,但同时交行大量信息也被汇丰掌握,汇丰完全可能利用自己成熟的服务吸引交行高端客户转移。

 《中国企业家》:那您认为国有银行应该怎样选择战略投资者呢?

  吴念鲁:对于战略投资者,国际上的一般标准是要求业务上有共同的战略方向与合作目标,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相当数量的股权,并在投资后股权冻结一年半以上(目前国内规定股权至少冻结3年)。

 吴念鲁:工行应考虑在境内上市(一)
  在战略投资者的选择上,其实不一定非要紧盯世界排名前50家的大银行不可,相反可以考虑发展那些具有专业特长、业绩稳定发展的中等银行作为战略伙伴。而且近年来相互持股、换股,已经成为跨国银行进行整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管理层可以鼓励国内银行通过相互持股、换股引进国外投资者。双方可以按市场价格进行换股,不花一分钱,各自就能得到良好的投资伙伴,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补性更强。当前西方不同国家的银行,在业务上,特别是某些专门性业务联合经营,结成伙伴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过由于国内目前实行分业经营,相互持股、换股涉及到监管、关联交易等法规的改进。

  所有的战略投资者都不会保证永远不出售或转让其持有股权,因此国内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要防止其套利变现、恶意收购。战略投资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当股票价格上涨、溢价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时,出于集团利益的整体考虑,战略投资者将盈利变现的例子不胜枚举。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引进的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期初步定为3年,因此在思想上要做好对方撤资套现的准备。另外,管理层应鼓励商业银行并购整合,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

  《中国企业家》:境内的战略投资者好像给人以“不安全感”,特别是德隆出事之后。

  吴念鲁:目前的情况是,“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宁可以较低价格引进国外的战略投资者,也不考虑引进境内的战略投资者。例如,今后交行股价如上涨到3.72元,汇丰则只需把入股交行的19.9%的股权脱手9.9%,就可以拿回本金,到时不花分文便能持有交行10%的股份。无论国有银行还是地方银行,都试图找国外的战略投资者,而且引进的资金量并不大,只有几个亿。尽管境外资本可以带来经验和技术,而境内资本在历史上入股银行都曾经有“不良企图”,但不可忽视的是,境外投资者也完全可能成为战略投机者,因此国内银行上市前过于倾向引进境外投资者的思路并不可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130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服装业研究:出路在模式创新(一)

 中国服装行业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从最早的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占据的“统治地位”,到如今万紫千红的“奇装异服”,中国人的服装消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中国的服装行业,也在

段永基VS王志东:倒腾挪移阳光创富(一)

出场人物:段永基 王志东 关键字:阳光创富 商业影响力:互联网 资本力量  在互联网的创富模式出现之前,中国企业家的个人财富增长往往呈现两个极端:要么是灰色部分居多,要么是增长缓慢。而自王志东们开始,中国企业家阳光创富的大旗被正

李彦宏:商业谋略缔造百度神话(一)

从制造百度营销、股价神话到PK掉Google野心: 我们出售了在百度的小额投资,前不久,百度最大的竞争对手Google,已全部出售了自己所持百度2.6%的股票,Google的一位新闻发言人表示,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成功地在中国运营搜索业务。而在众

吴又:从先锋诗人到前卫书商(一)

商界在线:各位“商界在线-天天直播”的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与空姐同居的日子》《赵赶驴电梯奇遇记》等多本畅销小说的总编辑吴又先生。 嘉宾简介:  吴又,写小说,写诗,职业为

声明:《吴念鲁:工行应考虑在境内上市(一)》为网友野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