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巾大王”:吴连仲



    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贫寒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一个卖过冰棍儿、当过泥瓦匠、蹬过缝纫机的打工仔。如今,当他穿行在自己所开设的三个工厂时,当他奔波在国内56个销售网点时,或者是当他驾驶着那辆黑色帕萨特轿车,赶赴又一个洽谈会议时,每每在他的头脑中思索的,却是如何对脚下路程的认真把握,和如何对清爽人生的持久保洁。 生活的亏欠,促使我努力去端平心灵的杠杆。

    1968年,吴连仲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李石乡四方台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85年,已经初中毕业不愿在家里无聊度日的吴连仲,经过多方联络,总算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上工挣钱的地方:建筑工地。然而,面对每天不厌其烦地倒灰,推土,抛砖 头,吴连仲的心里逐渐有些抵触起来。他想,自己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怕是也就彻底毁了,别说把日子过得象模象样,就是日后讨个媳妇都难。思来想去,他决定从小处着手,等手头有了一些积蓄,一准选一个让旁人看着都眼馋的项目,非干出点名堂来不可。 可是,一个泥瓦匠,每月不过百多块钱工资,想要积蓄,从何谈起啊!

 “浴巾大王”:吴连仲

    一天早上,吴连仲在上班途中偶然发现,在自家附近又新开了一个农贸市场,这不禁令他心头暗喜,他想,如果把自家园子里的蔬菜拿到这个集市上来卖,不是也能填补一下衣袋吗?说到做到,第二天,吴连仲就从自家菜园里采摘了一些蔬菜,推到市场开始叫卖起来。吴连仲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卖菜,他净挣了4块钱。高兴之余,他二番手再去,结果反倒赔了8元。 吴连仲说:“当时,差不多所有和我相识的人,都认为我走火入魔了,甚至笑话我说,吴连仲要是开个发财梦批发公司,准能挣钱!但是,我相信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我却在这当中发现,我身旁的绝大多数人,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心理,那就是,小钱不愿意去挣,大钱又实在挣不来。我呢,恰恰想的是,先从小处做起,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吧!” 果然,没过多久,吴连仲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被调动起来,他再次挑起了担子,摆上了地摊。他心里边只有一个念头,假如能赚,当然好事一桩;要是赔了,那就权当经验就是了。结果,心境一经调整,加上他尤其留意起每一个买卖环节的细微之处,既保证菜质菜价,又严格把握出入款项,几天下来,回头一数,自己居然净赚了270元钱。 扭亏为盈,虽然算是一件好事,可是,忙活了七八天才赚得了270块钱,这样的收入简直太让人感到憋闷了。 思来想去,吴连仲最终选定了沈阳“五爱”市场,作为自己寻求突破的起点。借我一根线头,让我给自己织一条路吧 沈阳“五爱”市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每天来此交易的人士络绎不绝,而从这里进出的商品也五花八门。 如今,再也不甘于现状的吴连仲重又下定了决心:就是硬着头皮也要闯了。也就是从这时起,几乎每一个星期天,吴连仲的身影总会出现在“五爱”市场的挡口中,一会儿看看皮鞋,一会儿又翻翻箱包,再不就是跟老板聊上一阵儿,甚至索性也帮助人家推销起来。一来二去,渐渐地,吴连仲简直成了“五爱”的熟人,尽管那些个商家很少愿意打听关于他的一些情况,但是,几乎所有时常与他打交道的老板们,一旦闲暇下来便会随口刺激他两句:“哥们儿,挺机灵的人,老是这么混下去多没劲啊!啥时候自个儿也鼓捣点啥,多赚点钱,不比啥都强!” 郁闷,惆怅,吴连仲一时陷入到了困惑之中。他甚至打算,如果在这里再找不到出路,不如就转身南下,另辟希望吧! 此后不久的一天,吴连仲意外地在“五爱”市场见到了自己的一个同乡,简单的几句交谈,他了解到对方正在给一个中间商加工浴巾。吴连仲听罢,下意识地觉得,恐怕自己的财路就在这里,于是他试探着问:“加工一个浴巾能挣多少?”“一分钱。”吴连仲以为自己听错了,再问,结果还是得到了同样的答复。吴连仲不解,怎么会是这么小的收益?对方见他一脸疑惑的表情,丝毫未加掩饰,坦白告诉他说:“老板出料,我出力,剩下的销路他来管,挣一分钱已经不少了!”吴连仲站在原地愣怔了半晌,最后如梦方醒般地一拍大腿,返身赶回家去。 那一夜,吴连仲失眠了。 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假如也去加工浴巾,一天下来,最快也就不过百八十个,而如果召集更多的人来干,得到的那点收入还不够付人家工钱。可是要放弃的话,自己这大半年来苦苦转悠的艰辛,岂不都白费了吗!思来想去,吴连仲决定,最好还是要在中间环节上入手,争取联系上个中间商,力争从他那里找到更大的财源。 第二天一早,吴连仲匆匆来到“五爱”市场,并很快找到了那个专门批发浴巾的老板,丝毫未加掩饰地说道:“老板如果信任的话,让老弟也进来加个塞儿吧!”对方打量了他两眼,半开玩笑地说道:“老弟,你要真有时间,我看你不如到外面给我跑推销去吧!”吴连仲明知道人家不会轻易接纳他,一边抚摸着眼前厚厚的浴巾,很是诚恳地说道:“好吧!大哥,过几天,我给你送一批活来,到时候麻烦你给看看就行!”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回到抚顺,吴连仲先是赶到了那个同乡家里,一边聊天,一边用心观察加工浴巾的工艺流程,并不时探问几句。同乡自然明了他的意图,但念及他的一番苦心,索性也就没做什么遮掩,一五一十地给他从头到尾地讲解了一遍。吴连仲听得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跑回家去,蹬上缝纫机,缝出它一沓漂亮的浴巾来! 然而,这又谈何容易。尤其对此时的吴连仲而言,既没有设备,又没有原料,甚至对制作工艺的了解,也仅仅称得上是走马看花。

    尽管这样,几乎已经孤注一掷的吴连仲只得跑到两个姐姐家中,总共借了一万块钱,二番手再次赶到沈阳,一口气买了两台缝纫机,又按市场价格买来了一批布料,并且特别选购了几个品牌的浴巾,回到家里,尝试着鼓捣开来。姐姐、姐夫见他一个大小伙子整天足不出户地围着缝纫机忙前跑后的,先是大为不解,尤其见到他把大批完好布料糟蹋得不成样子,开始不住数落开来,并且一致劝解他:“该立事了,安心上班,攒点钱,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吧!”他没有吭声,照例一丝不苟地忙着手里的活计,姐姐无奈,只得返身坐到了缝纫机旁,帮助他一起“研发”起眼前这个实在有些蹊跷的项目来。 半个月后,当吴连仲带着和家人一起加工制作的整整一百件浴巾,出现在“五爱”市场那个专营批发商面前时,原本以为他只是随口说几句志气话的老板惊愕了,他先是简单看过了那些样品之后,一把拉过吴连仲的手,认真地说道:“老弟,你这批货,我破例收下了。另外,你今天就可以从我这免费带回五匹布去,我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你到时候给我拿来一万件浴巾就成了。”此话一出,吴连仲立时觉得自己的鼻根发酸,激动得险些流出泪来。 擦亮眼界,我努力让自己看得更远 1990年,吴连仲在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后,已经越发清楚了浴巾的选料、加工、销售过程中的一些要领,他并且还根据加工数量的日益加大,把先期获得的收入,全部用在了购买相应加工设备上。可是,人员呢?吴连仲一想到这里,不禁有些困惑起来。转念一想,不如就去就跟女友商量商量,一来也可以培养一下感情,再者还可以从中看看她到底愿不愿意跟我闯一条新路出来? 结果,当吴连仲把自己的想法跟女友温振荣一说,她爽快地答应了。与此同时,女友还告诉他:“要不是你一下子拿到了这一笔合同,我的家人还有朋友可说啥也不同意我再和你来往了,他们觉得你没大出息……”吴连仲听了女友这一番话,心底里既感动,又难过,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次竭力争取,不仅给自己找到了一条出路,同时还赢得了一颗爱心啊! 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吴连仲和女友,加上几个被他雇来的邻居,开始每天不停地忙碌起来,他们从起初的每天加工制作三五十件,一点点加快到每天加工制作一二百件,并且还逐渐消除了废品。 为了不贻误工期,重要的是不能丢掉了信誉,吴连仲只得决定,他和女友的婚事简办,省下的钱还是购买设备吧!此外,他又抓紧时间相继招募了一些工人,还把自家特意腾出的两间房屋改装成了生产车间,开始紧锣密鼓,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此后,随着吴连仲加工能力的日益加强,他又相继和对方签订了几宗加工数额较大的合同,生产、管理和收益也随之逐渐步入了正轨。

    1995年底,正当吴连仲带领着工人们连班加点,按部就班地忙着生产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从省城沈阳传来:由于经营不善,产品销路一时受阻。对方甚至还非常诚恳地跟他商量:那五万原料款可以继续赊账,还有,那台价值13万元的毛巾机,也可以低价转卖给他。吴连仲听罢,顿时踌躇起来。他当然担心积压在自己手上的几万件浴巾的出路,又想借此时机拉班子另干。可究竟如何是好呢?举棋不定的吴连仲并没有即刻给出答复,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回到家中。 当晚,他先是把产品销售受阻事实跟爱人说了一遍,而后两人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算了一笔账,最终下定决心,买下设备,扩大规模,自主经营。 1996年初春,抚顺洁王浴巾厂正式宣告成立。就是在这天,吴连仲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中期发展规划:半年内打开省内产品销路;两年内实现产品更新换代;五年内产品辐射到全国。 有了目标,心就野了。他先是初步给厂里制定了一个月度生产计划,特别强调务必要把住质量关,同时又及时招聘了几名专职推销员入厂,而后只身一人踏上了自我推销的漫长历程。所到之处,吴连仲尤其强调的就是他的“洁王浴巾”可以比之其它任何同类品牌都要耐用,而且,但凡出现使用过程中抽丝现象,他绝对一概包换。无疑,抓住了浴巾质量的“要害”部位去讨好商家和顾客,得到的认同自然要比只顾兜售好得多,加上他还采取了诸如“以销定奖”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一些商家认购的积极性,没过多久,辽宁省内一些大中城市市场的日用品销售货架上,便开始陆续出现了“洁王浴巾”的身影。 销路有了,质量必须跟上。于是,善于琢磨的吴连仲,又开始在及时吸收、消化用户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开始尝试使用全部棉纱原料生产浴巾。结果,这一类型的产品一经推向市场,立刻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吴连仲颇感欣喜,又一连开发出与之对应的一个系列产品,结果同样收到了较好回报。

    时至今日,吴连仲的浴巾生产规模已经从建厂初期的一个车间,扩大到目前的一个主厂两个分厂,从业人员也从开始时的2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80余人,产品品种也已经从原来的7个增加到如今的三大类共计20余个,并且已在全国13个省市开辟了近60个销售网点。 对此,吴连仲曾经打趣地说道:“我虽然是生产浴巾的,可是我却经常用它来擦眼睛,因为我还想看得更高,更远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127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每日盘感 11月14日作者:吴欣然

可信吗?原文地址:【每日盘感】11月14日(作者:吴欣然)作者:记忆qd医药行情可能先行启动,经过三个月反商业贿赂利空打击,整个医药板块调整了三个月,基于2014年医药行情利好不断:1、招标不再唯低价,而是唯质量,这样对医药降价空间拉小了;2、反商业贿

转载 孙连仲简介 孙连仲

好~原文地址:孙连仲简介作者:爱吃素的虎孙连仲(1893.2.2-1990.8.14) 字仿鲁,原名孙席儒,河北雄县龙湾村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抗日名将。孙连仲的父亲孙保安,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三个儿子中排行第二;幼在私塾读书,稍长,于里中开设面店。

台儿庄孙连仲田镇南池峰城 田镇南

孙连仲(1893年2月3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鲁,汉族,中国河北雄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著名抗日战争将领。孙连仲原名孙席儒,他曾说过,他幼时家里养有骡马,雇有长工。孙上过几年私塾,可是他对读书没有孙连仲多大兴趣,经常逃学,而最好摆

声明:《“浴巾大王”:吴连仲》为网友做你的英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