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序言】一以贯之(2)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Q:我们常说新闻作品是"易碎品",现在让读者回过头去,重读这些文章,你认为价值何在?是否可以说,它提供了一种思想史,更具体地说是中国改革思想史意义上的史料?

  -A:说是"思想史"之史料,可能过誉了,但对读者或多或少还有些参考价值吧?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其一,新闻的易碎性,这确实是我们常讲的话题,也是客观存在。其二,正是知道了新闻易碎,我们才希望自己的作品不碎,至少不易碎。我在1994年出版的那本《改革没有浪漫曲》后记中写到,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我是从日报的新闻记者做起的,这么多年,想的就是能写一点有生命力、以后看了不遗憾或少些遗憾的东西。后来,有机会做《财经》杂志,更是怀着这种心愿来做编辑、做记者的。

 第2节:【序言】一以贯之(2)
  -Q:《财经》希望其作品"不碎",其标准是什么呢?

  -A:"不碎"当然也是相对的。我觉得,如果说有个标准,就应当这样衡量:作为时代的记录员,在每个时期写的作品,固然有那个时期的历史局限,但要寻求超越,从而能够经得起更长时期的历史考验。

  -Q:这也许正是《财经》之所以为《财经》的原因,写"财经观察"时这种意识是不是更强烈?

  -A:我确实希望,这约1700字所表述的东西,能在比较长的时间站得住脚,回过头来看不感到脸红。1700字的容量非常有限,很难把每件事情都说得很周到,这就是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多位编辑不断地对其修改完善,甚至在大样上仍要看和推敲多遍的原因。现在回过头来看,虽然不能说每一篇都完美,但是,可以说,"硬伤"不是很多,这一点是令我欣慰的。

  -Q:本书选入的140多篇文章,贯穿其中的思想就是为改革鼓与呼。我们不断地说"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时而加快,时而滞缓。这些文章也记录了这一过程。你如何评价改革的历程?是否偶尔也会感觉到有些无奈?

  -A:新闻评论这种体裁,与学术文章及一般的理论文章的写法是不同的,它追求快节奏的出版、语言和文章结构所带来的冲击力,因此,不应把新闻评论看做完整的学术阐述。以此为前提,"财经观察"确实倾注了对改革的急迫之情。尽管文章表达的向往,并不能都变为现实,只是折射了我们自己以及与我们心心相印的改革者们真切的心声,客观上对改革起到了"鼓与呼"的作用。回过头来看,有些文章不但是急切的,甚至是过于急切,这既是可以理解的,也还是有意义的。我们常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Q:《财经》的宗旨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三独"(独立、独家、独到),还有一种表述是"复杂的自由主义"。无疑,在《财经》的各类稿件中,"财经观察"是最直接地体现主张的。现在回过头来讲,你是否对实现的程度比较满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1123.html

更多阅读

第5节:【序言】一以贯之(5)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何必讳言"不救市"》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有争议的社评。受到的批评,包括在互联网上受到的批评也比较多。首先,我很感谢大家的关注;其次,即使是有所批评,也很正常,也是我们应该承受和面对的。不

第4节:【序言】一以贯之(4)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Q:你一再强调写作中分寸的重要性,特别是立论的分寸把握。可以具体谈谈吗?  -A: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俗话说"文如其人"。我这个人性子比较急,有的时候非常急;但是,我写文章又非常审慎。每一

第3节:【序言】一以贯之(3)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A:我只能说还算欣慰吧。第一,"财经观察"总是能保持独立的气质,也许与有些人的想法一致,也有可能与之不同,但是,无论如何,是我真实的看法,是"我们"的立场。第二,所有的评论虽然重心各有不同,但能够

第2节:【序言】一以贯之(2)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Q:我们常说新闻作品是"易碎品",现在让读者回过头去,重读这些文章,你认为价值何在?是否可以说,它提供了一种思想史,更具体地说是中国改革思想史意义上的史料?  -A:说是"思想史"之史料,可能过誉了,

第1节:肯定的力量(1)

系列专题:《从推销员到顶级CEO:肯定的力量》  【序言】  梦想有多大,人生就有多大  儿时,家里经济不宽裕,我的梦想是大米饭可以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四代务农的家里虽然也有一点儿田地,但只靠父母的两双手,要养活我们

声明:《第2节:【序言】一以贯之(2)》为网友我是傲娇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