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改革的成本和不改革的成本(1)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2004年第7期-

  改革的成本和不改革的成本

  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之经因,及其近来的成功治疗,足以为鉴。

  随着2005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复苏,至少有两个问题引起海内外业界高度关注:其一,日本经济重振对世界及亚洲经济的影响;其二,日本经济过去十余年沉浮的经验教训。第一个问题相对简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复苏对全球经济的正面意味是显著的。至于日本"失去的十年"有哪些经验教训,对中国最有启迪之处,我们以为应当集中于对制度转轨的理解。

  经济学家们说得很清楚,日本的经济衰退不是周期性,而是结构性的;结构性改革的艰难,造成了日本经济复苏的迟滞。日本总务兼邮政改革大臣竹中平藏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也承认,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应该达到2%~3%,实际经济增长率仅为1%。日本没有遭遇东南亚或者韩国那样暴烈的经济危机,因而没有迫在眉睫的压力,也就没有改革的动力,于是在停滞中一待就是15年。

  日本的产业£?金融£?政府政策一体化,造就了强大的社会利益集团,其经有的终身雇用制也导致国民对传统体制的依赖。因此,纵使"小政府"和进一步市场化对国家的长远经济发展更为有利,这种转轨却因为无法分摊成本而无法启动。

  拖延则意味着时机的丧失,日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泡经滋长及其崩溃。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在泡经破裂时期导致银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全面失衡,经济增长水平持续滑坡。这种"不改革的成本"是可以量化的。根据芝加哥大学教授Kashyap的测算,自1992年起至改革前的2001年,日本银行业累积不良资产达83万亿日元,占当时GDP的16.5%,经历年核销仍有42万亿日元损失余额,占GDP的8%。如果结合政府金融机构损失约78万亿日元,金融体系损失余额大约为12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纳税人直接及或有承担的损失占到了日本年度GDP的24%。

 第15节:改革的成本和不改革的成本(1)
  与中国的情况类似,日本银行业也为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了资源配置作用,并在不完善的银企借贷关系中承担了巨额成本。高负债、低利率导致日本诸多企业成为没有自有资金的企业,同样,银行也因不良资产过高出现资本金的明显不足。因此,把银行转变为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也成为我们的亚洲邻国改革的目标之一。

  解决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削减不良资产存量以改善经济主体本身,进而革除银行运行中的体制缺陷,实现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基础性目标。在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之后,日本所理解和执行的是两种改革--被动改革和主动改革:前者系处置不良资产,而后者的突破口是邮政改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1110.html

更多阅读

第15节:女人的幸福女人定(15)

系列专题:《自由是幸福真意:女人的幸福女人定》  尽管我现在已经可以对此付之一笑,可那种震惊仍在继续。我——老了?这不可能。我过30岁生日那天恍如昨日。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老妇都是指那些年过八旬、穿着长围裙和戴头巾、在自己的

第15节:古典的巫士与“做梦”(7)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这种一致性与一贯性要如何达到?”我问。  “关键是集合点的位置,或者说,集合点的定着。”他说。  在那时他不愿再多说,于是我问他那些古代巫士能不能够变回蛋形,他回答说在某个时候

第15节:与其背后抱怨,不如当面提出要求(1)

系列专题:《最实用的读心沟通术:女人的对话心理学》  5_与其背后抱怨,不如当面提出要求  女性在职场中容易受到性别歧视,其主要原因应归咎于女性尚未充分认识到"两性之间存在表达方式的差异"。众所周知,除去最近三十年外,男性一直担

第15节:幸福的方法(4)

系列专题:《人生成败分水岭:神奇的情智管理》  其实,在幸运中常常包含着不幸,比如财富多,担心被偷、被抢;社会地位高,反而失去了自由;事业做得大,闲工夫就没有了……  同样,在不幸中也往往包含着幸运,比如没有地位、名誉,我们就不会被地位

第15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1)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第4章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  如果能够明白,"过去"只有站在"现在"这个角度上看,才会有序可寻,我们就不会时常嚷嚷"我早知道会这样",借以夸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会再犯将

声明:《第15节:改革的成本和不改革的成本(1)》为网友风吹浪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