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当然,政治体制改革可称"知难行更难";在中国推进民主离不开"文化合理性"的中国特色,又是"难上加难"。虽然繁荣的经济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政改作为空前复杂的浩大工程,仍然要求政治家有高度智慧,要求成本最小化的周密设计,要求经历不断试错的渐进式经验过程。以民心论,现在可谓既求改亦企稳,有愿望也能面对现实。不过,民间的期待之火确实在熠然跃动,这对领导者会是挑战、机遇和考验。
![第23节:中国在历史性临界期(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55432540139.jpeg)
-2007年第21期- 中国在历史性临界期 在新一届领导层及中国近中期发展方略已定之后,接下来要的是行动。 2007年10月22日上午11时30分,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闭幕后,胡锦涛率新当选政治局常委与众记者见面;紧接着,新一届政治局委员名单公布。随着"十七大新领导班子组成"这一最后的、最大的悬念获解,历史也经开新的一页。 应当承认,中共历次代表大会均意义重大,但就海内外广泛关注而言,五年前的十六大、今年的十七大,肯定还包括五年后的十八大,当为重中之重。经因很多,但根本经因还在于,中国在多年经济高速成长后已经处于历史性的"临界期":对世界经济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内部体制转型和社会发展面临多重机遇和复杂挑战;执政党领导层也处于代际转换之时。十七大承前启后,具有特殊的分量。 十七大之焦点有二,其一是大会提出的中国近中期发展方略,其二为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领导层。 如今,大会落幕,方略已明。十七大报告在回顾往昔五年之后,将改革置于各项论述之首,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明确"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用语掷地有声,消弭杂音。 2008年即将ó?来改革开放30周年。业内人士最为关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将如何深化。报告明确提出,未来国民经济须当"又好又快发展",而且明确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则,需要悉心领会。 在相关的八项部署中,市场化取向相当清晰。例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列于首位,阐述时则申明既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亦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处于攻坚阶段的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在八项部署中单独列项,重视程度超过以往。在财政领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确定为改革基本目标,"提高转移支付规模比例"和"建立资源补偿机制",列为通往目标的必要手段;在金融领域,"体制改革"、"市场发展"、"结构优化"和"多种所有制形式"成为关键词,"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正是有意着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