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借鉴印度改革

"人们应该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相互可以学到什么,而不是经将会超越经。" 2008年1月13日至15日,印度总理辛格三天访华,成为新一年外交一大盛事。由于这是印度政府首脑五年来首次访华,舆论关注更偏重中印关系的变化和提升,但我们仍然认为,此次辛格中国之行,应当成为中国业界人士思考并学习印度经验的契机。 须知,当前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人瞩目。在过去五年,印度年均GDP增长达到了8.5%,不久将突破10%。中印两国同为人口大国和新兴转轨经济体,两国改革初始状态颇有相似之处。经多年改革,印度既取得了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改革难题。目前,每提及印度,国人心理上仍暗存优越感;虽也有少数识者大谈中印比较,疾言印度优势,却很少引起广泛、真切的共鸣。实事求是地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深的遗憾。目前,国际上公认"龙象共舞"图景即将成真,我们更感到这种遗憾格外深重。 近两年来,笔者几次在新德里和北京与印度高层经济官员交流畅谈,此次亦细读了辛格访华的翔实报道,深切感受到印度改革领导人对中国的学习愿望之强烈、认同赞赏之真诚。用一些中国观察者的话说,印度的领导人"很虚心"。而这种态度,主要基于他们迫切的发展愿望和超常的学习精神与学习能力。应当看到,印度改革领袖们均受过良好教育,有丰富的国际阅历,能说流利英文。他们之所以能够心悦诚服地学习中国,贵在自知、自强和自信。邻国之间,特别是相邻的大国之间,察短易而取长难,印度领导人的学习态度,本身就值得中国人学习。 长期以来,印度人民以其政治民主制度自豪,乐于向外界展示其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自我定位。而中国有些论者认为,印度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与增长速度略弱于中国,国内社会阶层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远较中国为甚,吏治腐败也相当普遍。因此,民主制度对于经济发展并无实质性推动作用,更不应将此制度视为彼之长项。其实,正是有赖于民主制度,印度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的复杂国家的力量才得以凝聚在一起。民主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只是最不坏的、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印度仰赖这样一种制度,得以通过事前的充分D?商和社会各集团的利益诉求,使社会矛盾适度释放,而不至于因长期积累酿成不可收拾的大动荡。民主制度,应视为印度长期发展的可靠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