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2016财富 李嘉诚与财富之痒



  李嘉诚一向热衷慈善之事,但这次“冠名风波”却使他如坐针毡。一方坚持撤消冠名,另一方表示决不妥协,原本双赢之事,最终却闹得两败俱伤。事实上,这场由冠名而引发的对峙,完全可以看作是公众对财富态度的反映——它体现的是“利”和“义”二字,仍然是国人两根脆弱而敏感的神经。

  《少林足球》里曾有一句很无厘头的台词:“那些都是虚名,就好像浮云一样。”联想到周星驰在大陆高校受到的追捧,信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超人李嘉诚似乎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以李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早前拿出10亿港币捐给香港大学医疗学院,这是亚洲有史以来个人单项捐款的最大手笔,作为回报,港大决定将医学院改名为“李嘉诚医学院”,却没料到这一冠名事件竟引发公众舆论巨大的反弹。近百名反对者在医学院门前静坐,高举“名不改,爱港大”、“维护学术自由、保护百年传统”的横幅。在他们眼里看来,这所培养了孙中山的百年名校,其传统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校方此举有媚俗拍马之嫌,更有甚者认为这是一场交易,担心医学院可能跟李旗下的长江集团成员“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利益关系。面对这场舆论风暴,没想到一贯低调行事的李第二天便高调反击,“在高压姿态的情况下,任何人更绝不应该为了一己的超然洒脱,而折损港大校务委员会和校长的尊严及大学的国际声誉。”言外之意,绝不放弃!

  “名可名,非常名。”世间可名之“名”,皆是“虚名”。而为了这一虚名,李为何偏要如此执着呢?精明的他难道不知道“沽名钓誉”对身价的折损率吗?答案当然不是。李的“固执”与其说是出于对学校声誉的尊重,不如说是对财富的尊重、对商人的尊重,或者说是对中国人骨子里“轻商思维”的颠覆。如果站在李的角度看待这场风波,不禁会生出许多无奈的疑问:行善数十年,捐款近百亿,却换不到人们起码的尊重,难道仅仅是因为“商人”的身份吗?作为10亿善款的回报,冠名难道也要被当作是一笔超级大买卖吗?

  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从来就缺乏对商人的尊重,这个传统延续了几千年,直到今天的商品社会,还没有完全剔除这个基因。在一次名为“奉献的艺术”的演讲中,李对此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不知从哪时开始,‘士农工商’这样的社会等级概念,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内,几千年来,从政治家到学者,在评价‘商’的同时,都异口同声的带着贬意。他们负面的看待商人经济的推动力,在制度上各种有欠公允的法令层出不穷,把司马迁《货殖列传》所说的从商人士‘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资源互通有无、理性客观的风险意识、资本运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创意贡献等等正面的评价,曲解为惟利是图的表征,贬为‘无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惟利主义者。”

  而反观反对冠名者的言论,更是充斥着这一“贬商”的论调。香港大学医学院1983年毕业生蔡淑梅发表在《明报》上的评论写道:“在现今以金钱挂帅的社会,只要挂上一个价钱牌的名字,才是真有价值的,”进而又言“李先生机关算尽,投资买名的经验最为丰富,却忽略了‘名’亦有虚实之分,”并质疑“把自己的名字套在别人的头上,如果得不到大众的认同,这顶高帽,你会戴得安稳吗?”

  且抛开这句话里的贬损意味,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其背后道德观的可疑。在香港,李的故事家喻户晓,之所以成为香港人的榜样,是因为其拥有的庞大财富,还有他一直强调的“义”字。1980年李基金会成立,迄今为止共捐出76亿港币用于教育、医疗、文化和公益事业。面对媒体,他曾多次形象地将这一基金比喻为自己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善款遍及全球,而其中选择冠名的只有20%(数字来自李致函港大全文),显然“沽名钓誉”是立不住脚的,更何况这次是由港大提出冠名,反对者“投资买名”的“罪名”真是欲加之罪、不知所云了。至于最后那句“得不到大众的认同”则更有偷梁换柱的嫌疑,某网站的民意调查显示,有49%的民众持支持冠名的态度,虽然这也被反对者讥讽为“名的价值、历史的价值,还有金钱的价值,从而再看清楚香港人的‘拜金主义’”,但这句批判式的口号显然忽略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的财政来源?在清华的杨振宁就表示理解港大的做法,认为学校筹措资金是一大困难,并坦言:“如果李先生捐给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10亿元,我一定将‘中心’以他命名。”而在其他国家,接受私人捐赠早已成为大学普遍的做法,即使港大内也有此先例,比如梁琚法学院大楼、包玉刚公法研究中心,而美国排名第二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在获得李4000万美元的资助后,也决定为其冠名(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校名亦是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的),其校长包信乐对这次风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冠名)在美国大学非常正常,该校对于冠名的准则,并非纯粹以金额大小作衡量,还要考虑有关捐款对学生及培训是否有利,以及捐款者的人格,因此双方都把命名视为自己特殊的荣誉。

  从包的话里可以看出,命名是一件严肃的事,并不是有钱就可以胡乱冠名的,而现在大家的反对态度,却是情感多于理智。“君子重义,小人重利”,义和利就像两根脆弱而敏感的神经紧绷在国人的意识里,两者似乎根本没有平衡共存的可能。大家现在反的,不是什么捍卫清誉、保护学术自由等美丽的口号,而是骨子里,在情感上反对李这样的富豪,而这份情感恰似李嘉诚们的难解之痒吧!

 李嘉诚2016财富 李嘉诚与财富之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0869.html

更多阅读

李莲英与小德张 李莲英用嘴伺候慈禧

李莲英与小德张凉月轻风清末著名权阉李莲英在家乡置地三十六顷,珠宝金银不可胜计,并在北京购置房产七八处。慈禧死后,李莲英出宫。此后,李莲英一直住在护国寺棉花胡同的一所自家宅院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天,李莲英突然接到一张请帖

郭德纲与“非诚勿扰”之类比 郭德纲上非诚勿扰

郭德纲与“非诚勿扰”之类比“郭德纲徒弟李鹤彪打伤记者”引发的连锁反应还未停,继而李菁、何云伟前日宣布退出德云社后,暂停所有小剧场演出,进行内部自查。书店接上级通知,所有有关郭德纲、德云社的书籍、音像制品全下架。

李清照与李煜词风比较 李清照前期词风

李清照与李煜词风比较[摘要]李煜、李清照词题材的多样性,是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及亲身经历有密切关系的。李清照和李后主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处于不同的时代,又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和生活境遇:一个是贵妇人,后来国破家亡,成了茕茕孑立的贵妇,

声明:《李嘉诚2016财富 李嘉诚与财富之痒》为网友泛舟碧波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