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知足的好奇心:和盖茨的交流中他给我的最大启示
在微软,大家都把比尔8226;盖茨当做神,平时极少有人敢跟他开玩笑。盖茨一般也会给人一种冷漠、高傲的印象。他从不爱客套、寒暄,如果你第一次和他见面,他可能根本不会理你,因为他觉得和陌生人谈什么都谈不深,那就根本不用浪费时间和你说话。他总是希望每一次谈话都是有意义的,他都能从中获取很多信息。
不过我对他倒从无畏惧之心。随着我进入微软管理层后,我得到了更多次和盖茨深谈的机会。别人看我们的谈话气氛,会觉得我们彼此很熟,甚至就像一对哥们儿,我相信这在微软管理层中是不多见的。其实,我只是投其所好,尽量只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中国消费者的心态,中国市场的特点,也包括一些技术问题。这时候他就会全心投入,非常认真。同时,他也经常问我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Jun,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短信息在中国会那么发达?而美国人几乎是不发短信的。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事,为什么偏偏要花时间去发几条短信呢?”有一次在和我的谈话中,他就饶有兴致地问起这个问题,脸上写满疑惑。
“比尔,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比口头语言更加丰富、含蓄、富有魅力。这一点是美国无法比的。所以在中国,使用短信息正在成为一种人际交流的文化……”我清楚地记得,当我详细地回答完他的问题后,他脸上的表情,就像一个总喜欢问“为什么”的孩子,又得到了对于一个疑问的满意答案。
罗娜特女士的推荐,回国做真正的“中国通”
进入微软的第三个年头,我迎来了到那时为止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契机。
微软总部里大部分的员工是美国当地人。美国人通常把自己的家布置得非常漂亮,家庭观念很重,而只是把工作看做赚钱的方式。他们极少和同事交朋友,相互之间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往来。在东方文化背景下长大的我,对于这种方式却感到有些难以接受。我决定按自己的风格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对于那些曾经在工作上帮助过自己的同事,逢年过节,我都会发邮件给他们表示感谢和祝福。这样的方式看上去很简单,却在人际关系比较淡漠的微软里给别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劳丽8226;罗娜特是总部的一位部门经理,我们级别相同,不过她的团队有100多人,我的团队只有20人。有一段时间,我们两人的团队在工作上有很多合作,她给予我的部门相当大的人力支持。我发现罗娜特女士工作十分努力,也十分能干,于是向公司上级提交了一封表扬信,使罗娜特女士得到了应有的提升。而且,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给她发邮件问候:“我的部门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谢你对我们的帮助……”
后来,在公司内部的所谓政治斗争中,她一下子从经理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员工。在微软公司里,有太多这样的案例。周围的人也都非常现实,去她办公室的人没有了,只有她去别人办公室的份儿。午餐时也变成了她孤零零一个人,往日众人簇拥的场面消失得无影无踪。中国的老话谓之人走茶凉,她人没有走,茶却已经凉了。
但是我没有忘记她。我还是跟以前一样,逢年过节时继续给她发去问候的卡片,不断地和她进行交流。我的心思很单一,因为在过去的工作当中她曾帮助过我。我没有任何目的,在我的人生信条里,做人就是要简单。
过了一段时间,事态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当初她是从IBM跳槽来的。她原来在IBM时的顶头上司此时也被微软挖过来了,并做上了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她因此一下子升任高级副总监,管理一个300多人的大团队。围着她转的人顿时又多了起来。可我还是跟以前一样,对她保持同样的问候密度。我不会因为职位的升与降来决定彼此关系的近和疏。
1997年夏,微软决定在上海建立全球第5个“技术支持中心”,为包括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大中华区微软产品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总部为此张榜在公司内外公开招聘总经理。招录总经理的告示发布后,全球有1.8万人报了名。我对此没有过多的兴趣和奢望,也就没有报名应征。一圈面试下来,由于公司评委们对应聘者都不满意,作为评委之一的罗娜特女士忽然想到了我。她对于我的业务能力甚是了解,认为我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我向各位推荐一位负责这件事的最合适人选,他就是中国人唐骏。我不是他的上司,但曾经与他共过事,我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担当这个重任,建议公司对他作一次全面的考评。”评委们一致同意给我面试机会。这就是微软的风格。无数技术人员经年累月都像牛一样默默埋头苦干,而管理决策层却可以用光的速度提出一个决策并迅速执行。
很快,我又一次接受了一回8轮面试。这一次的8位面试官都是微软总监级以上的厉害人物,每个问题都和最专业的管理知识相关。他们为我的令人满意的回答而惊喜,同时也相当不解:微软的技术人员中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对管理颇具心得的人?这时,我才第一次详细透露了自己以前的从商经历。于是,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地,我脱颖而出,成了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的负责人。
职场中的做人原则
看似非常简单地,我顺利从一个总部的普通部门经理,一下子成为微软一家海外机构的总经理。在微软工作的中国人很多,抓住这个机会的只有我。我认为这得益于自己在微软摸索出的另一条生存法则:做人。
但我并不想因为自己在这次升迁中的经历,就建议大家在周围人中找一位失落者来安慰。对他人的关心必须发自内心,这是做人的基础和根本。只要罗娜特女士过去帮助过我,无论她在任何的处境,对我来说她都永远是我的朋友和值得尊敬的人。我以这样的心态和罗娜特女士交流,也成就了我的事业。我甚至没有因为被选拔上了总经理而专门感谢她。直到现在,我还是和她保持着和从前一样的简单关系。
许多了不起的成功,其实都靠点点滴滴的细小努力积累而成,做人就是这些细小努力中最重要的部分。
向上、感恩、关心—这三种性格是做人最需要的。如果一个人能力不错,性格又好,想不成功都很难。
接到总部的任命后,我十分兴奋。对于回国后将遭遇怎样的问题和挑战,我没有多加考虑。我对微软的管理机制充满了信心,认为那绝对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时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也当然自以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
在美国的企业里,不少只在中国工作过几年,或者到中国出差、旅游过几次,甚至只看过一些有关中国的书籍、报道、电影的人,就可以自称“中国通”,并且依据这些不全面的信息就作出针对中国业务的决定。我相信他们当然无法和我相提并论。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我离开中国时是1985年,在已经过去的12年间,中国的市场环境、商业氛围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我任Windows NT开发部的部门经理时,曾经和中国区的Windows NT产品经理产生过一次很大的分歧。在一次定期的Windows NT中文版产品准备会议上,出于对技术完美的追求,总部方希望,宁可把发布时间延后也要尽可能地保证把产品的功能做得完善。而中国区则认为,目前的功能对用户来说已经足够,更要紧的是产品的发布时间一定要准时,以保持产品换代的稳定性。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平衡的矛盾。最后我代表总部方决定:“微软是一家以产品主导的公司,我们一定要给用户提供功能齐全的产品,发布时间可以推迟但功能一个不能少。”当时我坚信自己作出了一个听上去很有道理、非常符合公司理念,并对用户尽心负责的决定。当我回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切实体会到中国市场的现状后,我才发现,在总部工作时的我还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市场,我当时的决定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但无论如何,我终于在海外留学和工作12年后,得到了回国为祖国效力的机会。在我自己的国家里,我也定将成为真正的“中国通”…… (本文来源:网易商业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