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谎言与应对策略:左脸比右脸诚实》
警察在审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常会采用让对方一遍一遍复述的方法,从而抓住破绽,找到突破口。 ◆ 喜欢转移话题 一个人在说谎时,可能会突然改变话题,因为他不想回到刚才的话题,并且会用幽默和挖苦手段来消除某一个话题。 当你觉得对方可能在说谎时,不妨迅速转移话题。如果对方确实在说谎,会非常乐意这种话题的转换,顺着你的意思进行下去。或者你做出相信的样子,那么他就会更加大胆,说出更离谱的谎言,令自己原形毕露。 ◆ 会出现口误 弗洛伊德说:“某些不想说的话,却说溜了嘴,就是典型的自我招供!”一个说谎者如果担心被识破或者心中有愧就会发生口误。 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出现的言语错误或在一个语句中出现主谓语错位情况,或者是一个语句中有读音相似的文字出现,脸上再流露出不适当的神色,那么可以初步判定这个人在说谎。人们为了说谎,就得临时编造,这就会导致说话时犹豫、口误、缺乏细节等。如果结合着对方的表情加以分析,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说的话连自己都不相信。
![一分钟 早博6次 耳鸣 第30节:第三章 一分钟捕捉谎言的线索(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444657990795.jpeg)
当然,也有的说谎高手很少出现口误,但是绝对不会有人多次说谎,没有出现过一次口误的。 ◆ 语言信息过量 说谎者往往会用大量的词汇来一次次地修饰自己的谎言。语言信息过量也是谎言的破绽之一,因为它是一种反常的说话方式。说谎中的信息过量都不是说谎者的本意所为,而是他的表达失误。信息过量的失误是因为经验不足,矫揉造作,老想着把谎言编得更圆满。 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回答了“是”或“否”之后,他会很快针对该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一个高明的说谎者,可能在说话方式上很注意自己的言辞,他可能把某一方面,或者几个方面掩藏得很好,但是总会有那么一言、一行,或者一个表情出卖他。 谎言的线索在与说谎者的行为互动中 谎言解读:语言是很容易掺假和被伪装的,注意观察说话者说话时的行为互动,就能让你比较容易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没有经过精心演练的谎言,常常会在说谎行为的进行过程中即露出诸多破绽。要快速捕捉谎言破绽,我们必须注意一个人的姿势动作及其与周遭环境的关系,说谎者所作所为与言辞之间有很大关联。 ◆ 撇过头去 假如两个人在对话,一个人在诉说,一个人在聆听。谈话过程中如果聆听者感到非常自在、有安全感,他会把头靠向对方,希望获得进一步的信息。如果他把头撇开,不面对对方,这就表示他想要避开这件让他不愉快、不舒服的事情,他可能会立即、明显地把头撇开,也可能缓慢、谨慎地后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