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调的卓越地产因成为年内香港股市首只“折戟”的新股而不得不应对各方的关注和质疑。
在卓越停止上市进程后,总裁李晓平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为此次没能按卓越理想的定价上市“找原因,写总结”。
“我们6月份启动上市,短短5个月的时间,现在想来,还是有些仓促。如果是3月启动,会更从容一些。”
在李晓平看来,此次上市未果,首先是市场时机的选择难以把控,其次是公司本身和投行“有些事情没做到位”。
在10月28日发布推迟上市公告后,坊间即传出:卓越上市未果主因承销商摩根士丹利举荐不力。
对此,李晓平并不认同,他仍然把市场变化不定归结为主要原因。
上市路拥挤
在卓越上市之前,恒盛、华南城、宝龙虽成功上市,但均跌破了发行价。
“如果你是投资人,买了前三只股票,都跌了,后面的你还敢买吗?”
李晓平认为,三只破发的股票对卓越等在后面等待上市的一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卓越原定每股招股价在2.1—2.6港元之间,集资67亿-78亿港元,按2010年的预测利润算,市盈率为8.5—11倍。
“如果我们把下限放到8,也能上,但即使上了,形势不好,也会跌破发行价,所以我们想等等。”李晓平告诉记者。
在上与不上的抉择中,是卓越对“价值最大化”的坚持,而之所以能让卓越有空间去选择,还在于卓越之前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没有压力,可以从容行事。
众所周知,此次在香港股市出尽风头的恒大地产,由于之前引进了美林、郑裕彤等一系列战略投资者,不得不在今年上市。因此,对于定价,可选择余地不大。
即便卓越有选择权,面对接下来的市场形势,能否按照其心理价位成功上市,目前仍是未知数。
除了“破发”,“拥挤”是李晓平把上市未果归结为市场原因的另外一层重要含义。
据记者了解,除了恒大、龙湖等市场关注的焦点外,花样年、南国置业、旭辉地产、景瑞地产等正在准备赴港上市的地产企业多达近40个。
“不仅如此,还有其他行业的很多公司也在等待上市。”李晓平说,“上市企业多了,投行也就应接不暇,相应的,投资人对公司的了解也就有限。”
公开资料显示,卓越的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UBS,龙湖的保荐人为花旗、摩根士丹利和UBS,禹洲地产的独家保荐人也是摩根士丹利。
显然,在民企上市扎堆的背后,作为保荐人的投行们也面临着分身无术的困扰。因此,在向投资者推荐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有轻重之分。
反向路演是关键
李晓平告诉记者:“经历这次上市,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市场时机是不可控的,但上市时机好坏对上市成败又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事实上,尽管李晓平一直在强调市场的原因,但是,他也不否认投行在上市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龙湖极具轰动效应的反向路演是李晓平多次向记者提到的,在对话中,记者甚至能感觉到李晓平对龙湖的羡慕。
但是,龙湖之所以能做出这一系列有条不紊的路演安排,也在于这一年中,跟投行打交道所获的经验。事实上,去年,跟恒大等众多公司一样,龙湖也通过了香港联交所的聆讯,但苦于市场转冷,必须搁置,从那时起,甚至更早,龙湖就开始了与投行打交道。过去这一年,恰恰为龙湖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跟投行交流、反复制定推行计划、不断地让机构投资者了解龙湖。因此,能卖出好价钱,也是顺理成章。
反观卓越,“商住并举的双引擎模式”,“深圳CBD的土地储备最多”等也均是卓越引起为傲的优势。
“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路演。即便做了路演,基金经理到了年底,都在盘点,也不愿意出去看盘,所以对你的了解就少。”李晓平感叹。
在此次上市进程中,多方面都显示出卓越的稚嫩,李晓平也承认,“第一次上市,对上市规则不了解,眼见为实,现在多了很多经验。”
“就宣传推广一事来讲,龙湖、花样年均被香港联交所警告。但是卓越始终是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出格的行为。”知情人士透露,“卓越聘请的奥美公关认为,卓越一向低调,大肆的宣传计划跟企业的行事风格并不相符,一旦宣传了,投资者会把卓越跟恒大等公司做对比,对招股反而不利。”
即便如此,在公关的手法上,外界仍看不到卓越明确的思路。
不管怎样,通过此次启动上市,卓越都认为获得不少的经验。
李晓平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也在启动反向路演,请美国的投资人和国内的基金经理来看我们的盘。”
另外,“我们现在就要求投行做调查,有多少开发商要在这个阶段上市,不要太密。”
总之,“我们现在处于随时上市的状态。”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