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老实人没远见(4)



系列专题:《做最好的自己:做人不要太老实》

  我国东汉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充,少年丧父,家里很穷,但他立志要学有所成。首先,他通过优异成绩获得乡里保送,进入了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利用太学里的藏书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其后,当太学里的书不能满足他而自己又无钱购买时,他便把集市上的书铺当书房,整天在里面读书,通过帮人家干零活儿来换取免费读书的资格。就这样,他几乎读遍了洛阳城的所有书铺。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并写出了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论衡》。

 第13节:老实人没远见(4)
  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谈迁,29岁开始编写《国榷》。由于家境贫困,买不起参考书,他就忍辱到处求人,有时为了搜集一点资料,要带着铺盖和食物跑一百多里路。经过27年艰苦努力,《国榷》初稿写成了,先后修改6次,长达500多万字。不幸的是,初稿尚未出版却被盗了。这一沉重打击,令他肝胆欲裂,痛哭不已。但是这一打击却没有动摇他著书的雄心壮志。他擦干了眼泪,从头写起。他不顾年老多病,东奔西走,终于在65岁时,写成了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

  人生就像攀登高山,每走一步都有新高度,找准那座值得你为之努力的山峰,勇敢而执著地前进。

  ◎ 聚焦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

  主人的两头牛走丢了,就吩咐他的仆人出去找,可是等了半天也不见仆人回来,主人只得自己出去寻找。

  在野地里,主人看到他的仆人正在那来回瞎跑,就问他:“你到底是在干什么?”仆人回答:“我刚才发现两头鹿,您知道鹿茸非常值钱,所以不必找什么牛了。”主人说:“那你找到鹿了吗?”仆人说:“我去追朝东跑的那头鹿,谁知道它跑得比我快。不过请放心,我记得朝西的那头鹿有点跛,所以转过来再追它,相信我会捉到它的。”

  叫他找牛他去追鹿,捉东边那只时却惦记着西边那只,这种人不能聚焦目标,集中全力,朝秦暮楚,最后必定一事无成。

  胸怀大志的人应当想想,在这个世界上,究竟哪一种工作适合你,而且你一定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因此,你一定要努力寻找这种特别适合你的工作或行业,把它当作你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你所有的力量,向它发起攻击,并确信自己一定会获胜。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那件事情一定是一件精品,或许会流传下去的。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注重人生的理想、志向和目标。何谓目标?它犹如人生的太阳,驱散人们前进道路上的迷雾,照亮人生的路标。

  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在他人生的艰难征途上走过83个年头。从192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的实验室做试验,小脑受到甲型脑炎病毒感染起,他同病魔顽强地斗争了整整60年。在1939年全身瘫痪之前,他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所拥有的较全面的医学、生物学知识,坚定地选择“科普”作为自己的事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20050.html

更多阅读

第88节:老实人只顾自己(4)

系列专题:《做最好的自己:做人不要太老实》  这些都是人的负债心理在起作用。这种在得到对方的恩惠后,就一定要报答对方的心理,是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一个行为准则。  一位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证明了这种心理的普遍存在

第78节:老实人粉饰虚荣(4)

系列专题:《做最好的自己:做人不要太老实》  成功取决于缺陷,其前提是你知道自己的缺陷并以此挑战自己的潜能。而一旦你超越了自己的缺陷,你便同时超越了你自己。  一个先天四肢瘫痪的青年,长年坐着轮椅,每动一步,都得靠人推着。他没

第74节:老实人不知悔改(4)

系列专题:《做最好的自己:做人不要太老实》  ◎ 关于反省的经验之谈  一个人是否具有反省能力对其为人很重要。反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发生大效用。因为反省所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夜以继日的精进态

第70节:老实人过分直率(4)

系列专题:《做最好的自己:做人不要太老实》  很多时候,不讲场合,不讲方式,仅仅只是怀着一颗“我是为你好”的心,去劝说对方,反而会让对方产生反感,“怎么我想做的事,你就反对,你故意跟我过不去是吧”、“我知道我不对,但是你也用不着这么不

第63节:老实人喜欢嫉妒(4)

系列专题:《做最好的自己:做人不要太老实》  ◎ 给对手以适当的赞美  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被人赞美,赞美就是发现价值或提高价值,我们每个人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发现和提高我们价值的人。  一家成功的保险公司经理在谈到成功的

声明:《第13节:老实人没远见(4)》为网友末结的奢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