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强:中国内地的超级隐形富豪



据统计,卢志强的资产远远超过了那些在胡润富豪榜上风光无限的内地富豪。这位外界不熟悉的“老板”,直接、间接掌控着的资产总额超过2600亿元:他是泛海建设(行情论坛)(000046)、泛海控股、光彩投资的实际控制者,而泛海控股是民生银行(行情论坛)(600016)的第二大股东。这个在中国资本市场颇具知名度的“泛海系”,实际上便是卢氏的“一家天下”。

  卢从未登上胡润的富豪榜,行外人也很少知道卢,更少有人知道他便是泛海系幕后真正的控制者。外界能够见到卢志强的场合,恐怕只有每年的两会——他是全国政协工商联界的委员。但尽管在这样的场合,卢志强仍然“少言寡语”,询问“谁是卢志强”,多半会得到错误的答案。

  出生于1952年的卢志强,最初的工作在山东潍坊一个事业单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商品经济浪潮袭来,刚过而立之年的卢志强终于耐不住寂寞,下海经商。下海前,他是山东潍坊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山东泛海集团公司是卢志强下海后成立的第一家公司,吃的是他的老本行:教育和培训。凭借他在事业单位中积累下的资源,卢志强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他像大多数下海经商的人一样,开始寻求更赚钱的行业。

  很多人在类似的“惊险一跃”中选错方向,溺死商海,但卢志强显然是幸运者之一。尽管当时的卢志强还不知道“房地产”这个概念,但他看到了国家启动住房改革的迹象,并认为“盖房子”以后或许可以挣大钱。他把泛海的主要业务方向转向了建筑和房屋开发。这次决策,使房地产成为卢氏迅速崛起的突破口。下转A12版

  1988年,卢志强做出了他商业生涯中的又一次正确选择:来到北京。他在北京注册了泛海控股,并成为他日后操作地产业务的主要平台。一年后,意识到外资可以在税收方面享有优惠政策的卢志强,又在青岛和美国分别建立了青岛泛海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泛海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此后,卢志强和他的企业频频以“外商”身份出现,正源于这家在美国注册的公司。

  即便如此,彼时的泛海还远不能成其为“系”,至多可以被称为卢志强掌控下的多家公司,因为这些公司还没有在资本层面上关联运作——那时的卢志强,还没有如今泛海建设这样的资本平台。这一切直到卢志强完成从组建到控制“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并随即借壳上市之后,才有了质的改变:泛海终于开始了向“泛海系”的转变。

  2000年以后,知道卢志强的人慢慢多了起来。这一年,卢志强以泛海控股的名义,参股民生银行1.3亿股,占后者总股本的9.42%,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二大股东。2002年4月,泛海控股进军保险业,成为民生人寿保险的发起人之一。而在更早前,卢志强就已经插手“券商”,黄河证券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至14.5亿元,便是他一手导演的“杰作”。

  “开创了大场面”之后,卢志强加入了全国工商联,位至常委,还兼任山东省工商联副会长,同时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政治的“光环”至今仍然笼罩在这位来自山东的“隐形富豪”头上。

  时至今日,卢志强依然低调,但不乏圈内好友。史玉柱、段永基、张宏伟这些志同道合的民营企业家,先后成了卢志强的“挚友”,而他们之间的友谊,也令人对卢志强以及泛海系的未来多了几分猜想的空间。

卢志强:泛海建设是个“下金蛋的鸡”

  他一向低调,几乎从未接受过媒体的专访,但是,在泛海建设即将增发的关键时刻,作为董事长的他还是走到了前台,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他表示,自己将倾尽心血经营一手创建的泛海建设,使其成为会下金蛋的母鸡。同时他还感叹,前所未有的资本市场发展契机下“小老板好当,大老板难做”的处境。

  小股东大智慧

  记者:此次增发过程出现了一个插曲,第一大流通股东黄木顺等联名提出扩大增发规模的方案并获得通过,开创了流通股东自发推动公司发展提案的先例。

  卢志强:是这样的,所谓小股东也有大智慧,利益的趋同使他们也更多地站在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他们此次联名提议扩大增发规模,考虑得就比我们周到。从上市公司来讲,你不用负债就能解决认购大股东资产的资金;从大股东而言,增发募集的现金马上就可以投入注入资产的前期开发,而对于流通股来说,对增发认购的资产质地的认同,对目前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不用增发2.5亿就可以募集那么多资金,就能达到“三赢”,为什么不做呢?

  记者:增发数量5亿股是一定的,而大股东认购价格也是固定的,要提高融资规模是不是意味着,向机构增发那块的价格会提升,这样会不会担心机构认购的积极性?

  卢志强:不是这样理解的,按照证监会的要求,机构认购要进行询价,按照价优先得的原则认购。机构给出的价格是自然价格,它肯定会找到能符合它利益的最佳的点。有人出50块钱,也会有人出30块,关键是看其对公司的认可程度。所以询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市场行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不会担心认购的积极性,增发价格肯定比市场价格低,2.5亿股,募集62亿,平均下来可能也就是目前市价的一半。现在已有很多机构非常积极地找公司接洽,希望能参与定向增发的认购。

  他们为什么会愿意认购呢?还是看好公司未来几年的变化,看好我们的资源,也看好我们团队。我们自己也考虑过,增发注入的地产开发未来形成的收益将会持续增大。其实很多人,包括地产的同行都看出来了,泛海建设不说别的,就是北京东风乡的200多万平方米的项目装进来,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贡献就很大,更何况明年上海、武汉、深圳更多的土地将全部推进开发,这会产生多大效益?我们保守一点,今年利润7亿多,明年达到16个亿没什么问题。这对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来说,是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评估能得到的。

 小老板好当 大老板难做

  记者:第一次增发时大股东以较低的增发价格全额认购资产,到目前为止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溢价。而这次再增发5亿股,大股东也将以比较低的价格认购其中的2.5亿股,中间产生的巨大的溢价,有人质疑这是大股东是为了“套利”也是为了将来大非解禁后进一步“套现”,您怎么看?

  卢志强:大股东把最好的资源注入到上市公司,使公司的股价不断提升,这是市场和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是市场行为,谈不上是为了套现而有意为之。

  如果大股东真想套现,什么方式最快?当然是将土地打包卖了来的最快。为什么非得弄到上市公司去走那么大一圈。另外,你说我套现为什么?套了现做什么?

  或者退一步说,如果要套现,从现在的税收政策来讲,把公司股票卖了,公司要交所得税,完了还要交个人所得税,这一圈折腾下来接近50%的钱没了,你说我犯得着要这么做吗?另外,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讲,我套现之后做什么?拿着几十、上百亿的钱还是要重新寻找项目,重新再开始运作。你说,既然这样,我何必不守着泛海这个会下金蛋的母鸡,好好经营把它做大做强?

  从资本市场经营的角度来讲,使你的资产价值最大化是应该追求的,但是对企业家,尤其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讲你退出干什么?这些年我的经验告诉我,小老板好过,大老板不好过。小老板因为钱不多,可以有很多种转型?但是大老板,你拥有上百亿、上千亿资产的时候,你会想到从上市公司套现退出吗?坦白讲,如果我重新再寻找项目、创建公司,可能再也拿不到已注入泛海建设的这种土地资源了,重新通过招拍挂拥有大宗处于城市核心区域土地的历史机遇也不会再有,如果有,价格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卢志强:中国内地的超级隐形富豪

  就我个人而言,现在集团总部给的工资够我养家并且支撑房子。即使有需要,我可能会卖我拥有的其他资产,泛海建设是我一手经营,不断的创建的,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股改时,他们说三年禁售期,我说五年、十年禁售都可以。

  即使如果有一天真的缺钱,泛海是个不错的公司,它的股票很值钱,我拿它融资不行吗?好的东西我拿它融资,不管在什么时候金融机构都相信我,在贷款、授信额度方面肯定会给我提供方面,为什么非得转让出售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9942.html

更多阅读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

人物小传:郑强,男,汉族,福建武夷山人,1960年9月出生,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

任志强:大时代的“主人翁”

     冯仑在为任志强《野心优雅》写的序言里,说在任志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大时代最典型的人物面貌”,这典型人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口气大”:“说的都是大词,操着总理的心,满口大话语、大概念、大理论、大道理。”这恰与郭敬明的

中铝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资本猎手卢志强为何看中联想控股

豪掷27.55亿元成为联想控股的“三当家”,使泛海集团[1.24 0.81%]及其掌舵人卢志强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资本市场屡屡得手的他这次也似成竹在胸。 泛海集团为何携巨资入局?在昨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卢志强以新进股东身份透露了三大原因

任志强:分化中的楼市价格

任志强 华远集团总裁新政出台之后,政府与民众的眼睛都定在了房价的涨跌上,都在观望中期待着房价的下跌,回归于理性的合理之中。而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五月份的数据则似乎让所有的人都大失所望,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12.4

声明:《卢志强:中国内地的超级隐形富豪》为网友烈酒诱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