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视:立足IT,他被称为“中国服务器之父”;(当时想每人家里面有台电脑,根本是很难想象的)
功成名就,他不曾有一丝松懈;(方法可以变,但是拼搏的精神咱们不能没有)
技术创新,他总结出成功经验。(要敢于创新,敢于做别人没做的事)导语: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商界风云》。中国向来有轻商的传统,“无商不奸”,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商者得出的一个结论。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随着一些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跨入了商者的行列,儒商的概念,儒商的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崇尚和尊敬。山东,一直被人们称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那今天呢,走进我们演播室的嘉宾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他研发的产品连续九年蝉联同行业的第一品牌,他也从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一个集团的总裁,他被人们称为是“中国服务器之父”。他就是浪潮集团的总裁——孙丕恕。
主持人: 孙总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刚才您一进门我就看见您这个西服上别着一个浪潮的徽章,那今天咱们既然从浪潮谈起,咱们就从这名字谈起。这“浪潮”总给人一种势不可挡的概念,那您先给我们讲讲 “浪潮”的来由是什么?
孙丕恕: 我想浪潮这个公司,这个名称的命名也是蛮有意思的。首先这公司是一个传统的,有六十年传统历史的一个公司。那么公司历史比较悠久,但真正叫这个改成“浪潮”这个名称是83年的事。那么当时83年的时候,美国有个叫托夫勒的人写了一本书叫《第三次浪潮》,这本书实际上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但是我们现在再回头看《第三次浪潮》这本书的时候,当时它提了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说信息技术会促进社会迅猛的发展,主要的推动力,是在于信息技术的,信息时代就要到来了,信息时代到来。当时我们的前辈人,就是我们上一级的经营者,就是抓住了,选用了,敏感地感觉到公司可以用这个名称。那么来进一步推动我们,进入信息产业,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所以这就把我们的公司的名称,我原来的公司名字叫山东电子设备厂,就改成了浪潮这个品牌,并且注册了浪潮这个名称。
主: 把公司名字改为浪潮,也就是说咱们“浪潮”,意思是站在第三次浪潮的潮头。
孙: 对,是这个意思,站立在第三次浪潮的潮头上。
主: 但刚才您说到1983年,1983年改这浪潮的时候,当时这种信息行业是一种什么状态啊?
孙: 像当时电脑大部分都是大型机,小型机。在统治着整个说IT这个技术了。现在讲IT技术了,整个电脑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就是大型机。IBM刚刚开始,推出了这个个人电脑,就是咱们现在用的这种个人电脑。那么浪潮就开始在介入涉足计算机这个行业。那么当时做一个计算机,是很高深的一个技术,比如一个产品,现在买台电脑说有几千块钱,三五千块钱。那么当时一台电脑五万块钱。
主: 那阵好象还没到……还没到286的了,当时叫8088。
孙: 0520A,浪潮0520A。所以很多人,老一点的人一提起浪潮就会想到浪潮0520A,很有名气。,当时叫8088,64K的内存,多少兆的硬盘。
主: 当时就刚才您说的8088A是浪潮第一台,浪潮牌的计算机么?
孙: 对,我们当时叫浪潮0520A。
主: 恩,当时是什么时候研制出来的?
孙: 就是这个83年开始。
主: 那当时您觉得84年研制出第一台浪潮牌的计算机,意味着什么?
孙: 实际上当时心情是比较激动的了。因为一方面这个产品当时只有美国能做,我们也说是仿制,当时叫仿制么。这个仿制,仿它的产品能够仿制成功,但是说兼容,当时说多台机器,能够兼容IBM的PC就是IBM的软件能转了。非常骄傲啊!非常的了不起,并且说价值也是非常巨大的,那么从材料费来讲,当时一台电脑就赚几万块钱。
小片一:
1982年,浪潮的前身山东电子设备厂已经是一个有5年亏损史,濒临倒闭的小厂,企业处于困境之中,产品滞销,效益下滑,举步维艰。就是在这一年,当时的领导班子痛定思痛,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进行了深刻分析和论证,敏锐洞察到“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其中蕴藏的巨大发展机遇。于是果断做出“涉足信息产业,开发和生产微型计算机,抢先在国内占领一席之地。”的战略决策。当时,浪潮人毅然用上面拨的10万元指定做收录机研发的“救命钱”全数“悄悄”投入微型计算机的研发,从而揭开了浪潮以技术创新走向辉煌的序幕。在这场风云骤起的信息产业大战中,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孙丕恕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当时,他21岁。
主:您还记得,您当时大学毕业的时候,是多少钱?
孙:45块钱吧,第一年45块钱,第二年是54块钱,转正之后54块钱么,所以说一台电脑,说真的是没想象到,我们两个谈的,做这个节目的我的感觉就是说,当时想的每人家里面有台电脑,是根本是很难想象的。那绝对的,当时是一种高精尖的一个技术啊。高精尖技术,并且是很有钱的单位才能买那么一台电脑,一台电脑5万块钱,很多单位我想一年的工资也就,才那么一点啊。
主:您还记得当时大学毕业的时候拿45块钱是哪年么?
孙:就是83年毕业之后么。83年毕业之后就来到浪潮了。
主:哦,当时是从事什么工作?
孙:当时我主要是做开发的,就是开始从事计算机的开发工作。我们公司当时叫我们当时这个公司的名字,叫山东电子设备厂,品牌是浪潮品牌。那么就开始做这个电脑的开发的工作,我们公司就有一个,叫开发室吧,现在实际上就是开发组,就是从事计算机的开发工作,当然当时的开发主要是仿制,就是买一台IBM的样机来,仿它的东西,仿出来。
主: 把它都拆开了。
孙: 拆开来,拆开来看怎么能自己做出这么一个系统来。
主:那当时,据我了解,您是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对吧?
孙:我实际上是学电子的,当时我上学的时候没有计算机这个专业。还得根据当时的情况。
主:学电子专业的?
孙:对,学电子专业。
主:当时来到浪潮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想大干一场?有没有这种当时这种意气风发的感觉?
孙: 是这样,当时我们现在实际上,当时这个公司呢,是一个延续的公司,不是到83年形成的。实际上在这之前,它是做计算机外部设备的。那么也有很多老的工程师,因为当时也没有计算机专业,他们也没学计算机,并且新的这个计算机这种设计既有硬件又有软件了。那我是学这个,虽然学电子的,在学校里也学过计算机这种,学过计算机的一些课程,像这个单片机啊这些课程就有学过了,比较懂这方面。那么来了之后,实际上我们这些年轻人,就开始在挑大梁,就在做。虽然有个年龄大点的人在领着我们,当我们这个组长,但是真正的这个工作就交给了我们这一群年轻人。
主:毕竟当时来讲它是一个太年轻的行业了。
孙:对,太年轻的行业。那么那些年龄大一点的人,他就做愿意做外部设备的一些产品,那么我们这些年轻人就开始进入仿制这个,当时这个IBM,叫IBM,PC,XT的机器上来。
主:恩,那说实话,您现在也是非常年轻,但当时,回想当时那种意气风发,更年轻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有感触的事啊?
孙:我感觉说实际上当时毕业后,只有二十一,二岁么,那么就进到这个企业里面来,这个来做这种应该说在国内也是比较有开创性的工作的,很多的这种事情。一开始说拿来这种机器,你在学校里面你也没有见过这样一个机器,当时学校也买不起这么一个产品。我上学时也没用过这个东西,就是老的那种小型机,拿到之后感觉看也是无从下手,虽然这个任务交给了你,但是你也无从下手。我们怎么,从哪地方开始做,开始说,就仿人家的东西,你怎么能仿出来,那么我们就把它拆开看,那么我们就从仿主板开始,仿一块卡开始,当时插五六块卡开始也比较深,从哪块卡开始,也是先易后难。先找一块容易做的,我们开始再仿制它的一个过程。
主:那当时,也应该有遇见不少困难吧?
孙:当时困难是很大的。就是说你买那个机器,你只有个使用的说明书,任何资料也没有了。它那个电路是怎么样,里面的这些程序是怎么来设计的,你一点都没有办法。能找到这方面的资料,那个时候也不说现在想查个资料啪啪一查,到互联网上查一下。当时您那组几个人,我们当时组有六个人。六个人,就开始在做这个。
主:那当时肯定是没白天没黑夜的一直在滚在一起。
孙:是,是这样,我现在也在看跟现在这些年轻人经常也在看,我当时就是说实际上当时也年轻么,毕业就来到这个公司,吃完饭之后,晚饭吃完之后,大部分时间实际上就在办公室里的,就在弄这电路图,包括这个电路,每个电路,它怎么怎么,它这个设计该怎么来做,就不停在想。大部分时间实际上在办公室在做,我有时候经常就像原先(一样),回到我们公司的时候晚上有时也回去,或者离开很晚的时候,到了九点十点,我又在看看,哪些年轻人还在办公室里面做事,就像当年自己一样。当时就是,我当时就想是这样,但是现在也不可能完全这样了么。不能退回20年去要求这些人。现在过20年现在这年轻人再来说我就怎么要吃完饭,我还要去办公室里继续干,就像原先我那样那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