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但是我觉得再过20年,这种拼搏的精神还是要的。
孙:对,你说的是对的,方法可以变,但是拼搏的精神咱们不能没有。
主:对,我想是这种敬业,拼搏。
孙:可能我们把时间就是一段。你怎么来抓紧时间,来攻克这个技术难关,我认为还是这种精神。
主:那么我想对于这样的一个行业来讲人才也很重要的。那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人才?
孙:事实上这里面你还得有一种,就是说创新中的一种动力,就是说做这个事永不满足的一种动力,再一个就是还得脚踏实地的,不能说光好高骛远的去看,光说,还得要怎么能把这件事脚踏实地的做下来,并且呢还得要找到一种能把你这种想法能够实现的一种方法,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的一个人才。
主:那咱们今天再说的实一点啊,现在这大学生就业压力都比较大,你的企业每年相信肯定招了很多大学应届的毕业生,您当时招的时候,这种标准是什么?
孙:实际上就说,一种是说从技术层面上的,我们要看他有没有技术的这种潜质,那么,对企业来讲,主要是三类的人,一种是技术人,一种市场的,一种是管理的那么技术上这种潜质,他的这种反应能力,这种敏感,这是第一位的。那么对市场人员,他可能就是对市场的这种沟通能力要求的比较强烈,那么从管理,审论,综合问题的能力,就要求的比较强一些,但是不管哪条,这些东西是很难在大学学了四年之后你就能学会它,我就跟他说到了单位,你既然来了,就要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个事,是吧,干好这个事的过程中,可能得思索,怎么能把这件事干好,除了说公司的一些流程,一些做法,但是这里面有些东西,一是不能破坏这流程做法,对于技术上的,很多事不是来想,直接来想,很多事不是流程规定的,那么就要你出主意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要直接把他克服了。同样给你个任务,那么有的人可能就做得很好,有的人就做的一般,那么,几个事下来之后可能谁不是个人才,谁是个人才可能很快大家就能感觉出来。
主:在实践中去检验。
孙:在实践中就检验出来了。
小片二:
“有多大本领,就给你搭多大舞台”。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对于IT企业,尤其如此。
为了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浪潮实行了“搭舞台”的用人制度,即对科技人员实行“有多大本领,就给你搭多大舞台”的政策,保障经费,保障薪酬,保障住房。同时,公司积极倡导“每个人的成功,就是浪潮的成功”的用人观点。现在,一批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脱颖而出,活跃在公司的关键技术和管理岗位。
浪潮良好的用人机制同样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加盟浪潮。在服务器和网络技术领域颇有建树的留美硅谷专家王衡;新加坡高性能计算中心的院士庄文君博士;嵌入式系统设计专家梁志豪先生等IT行业的专家纷纷加盟浪潮。目前,浪潮集团拥有持美国“绿卡”的技术,管理人才40多人,这些国际化人才的加盟,提高了浪潮在前瞻性技术领域的研发水平,拓宽了与跨国公司技术交流合作的渠道。
主:就当时90年的时候,您已经是技术副总工了,而且当时PC机卖的非常火,但是您却提出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意见,您说要研制小型服务器,当时是怎么想的?
孙:实际上你看从83年开始,到90年的时候,这个电脑的普及率的提升,价格也在下降,当时那阵一台电脑还在赚呢。
主:当时我觉得真火啊。
孙:当时那阵一台电脑还能赚一万块钱,但是应用的普及啊,很多单位都有了多台电脑了,它就在探讨一个联网的形态就是能不能连个叫局域网了,现在大家没再用这个词了,局域网就是把电脑给连在一起了,同时我们也看到,银行,现在银行叫通存通兑呀,就是你拿着个卡,到哪个银行你都能取,到哪个银行你都能存,现在不说信用卡了,就是那个活期存折像工行的到哪个所你都能取,当时不是这样,当时是你在这个所存,只能在这个所取,不能互联的,那么说在一个城市里面所以很不方便,当时我们就感觉到,银行现在有这种趋势,叫互联互通,叫通存通兑啊。
主:就是现在的银联。
孙:哎,银联,就是我在这个所存的钱,我到这个所也能取,是吧。那么叫通联通兑,这种需求就上来了,每个城市,都需要两台机器,因为它要备份啊,一台在工作一台在备份,否则死机以后当机以后,另外一台利马可以转入工作,不影响用户这种存钱取钱了。那么就感觉这种需求就比较旺盛,我们算了一下,当时看了一下,一台机器,有可以卖一百多万人民币,那么开始就感觉说,开始在做那么一个,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一定的技术,我就想说我们PC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做到486了,当时叫486了,还没到奔腾这一代。那我就说我们能不能跟上新的这种需求,这种变化,那么做循环机,当时就叫循环机,所以我在90年的时候,就跟公司提出来,说专门成立,剥出一个队伍来,剥出另一拨人来,去开发这么一个循环机。
主:那當時那当时PC这么赚钱,您提出这么一个意见,有没有别人有意见的?
孙:实际上从公司层面来看,当时PC是很赚钱的,那么所以我就也在争论,也在争论说我们有没有人敢去做那个东西,这个东西都是,根本就,现在根本就是,现在想还是我现在想都有点后怕,当时怎么能够想那么个念头,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推论,弄起来太难了,因为这个东西,一台机器卖一百万块钱,都是美国的进公司。
主:对,而且当时是不是我们在这服务器的技术上落后太多了。
孙:落后太多,根本就是你基本上是能做出来它也不信你,用户也不信,也不是说崇洋媚外这种关系,就是人家感觉你是平民出身的,我现在都时常在想想,就是说这个东西我可能想的太超前了,就是我们来做,当时也在争论比较大,争论比较大就是说我们应不应该转进来,转进来当然说这前途是比较好,一年能卖多少台多少啊,这就出来利润。一算这个数一从销售额从这个利润,这个数就很好,当然大家争论也比较多,但是我还说,在公司里面是副总工么,还有一定的技术上的这种权威,权力,我是这样,你主要的人继续开发PC,继续来做PC这种工作,那么另一(些)剥出一半来,去开发这个循环机这个产品,我亲自来带领来做这个课题。
主:那我特别想问,当时您在考虑这服务器的时候研发小型服务器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现在可能一台PC只能赚不到一百块钱了?
孙:当然没想到会这么严重,但是总体感觉这种,因为为什么当时会,会这么挣钱,其中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有技术的含量比较高,就算你没几个人会做,是吧,你想现在讲你说你看那你都会装出一台电脑。买个箱子买个主板买个电源,DIY出来了,当时那是不可能有这种,没有做出这种标准,也没有办法比方说我什么东西都能买到,所以你必须得自己设计,所以这就是说你只要这块拥有技术,它有核心竞争力,那么有核心竞争力它才能挣钱,这一步步的这种环境我想才能真正体验,就是从PC为什么转到今天了,就是它谈不上什么技术,就是公开化的一个东西了,那么这就是说,说起这个PC,当时这个趋势已经比较明显的看到了说技术这种公开化,越来越强烈了,很多公司开始在介入,因为你要技术,有技术的时候,有门槛的时候,它进来人就比较少,这种门槛越来越低的时候才会大批人进来。那么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它技术门槛在降低,所以预测到会下降,但没想到说像今天这样么,这么残酷。
主:那您觉得从原来的PC,后来转型做服务器,都获得了成功,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秘诀
孙:也说不上什么秘诀了,我想就是说,一直就是说要敢于创新,敢于做别人没做的事,那么这个别人没做的事我是说,可能说他们在国外的公司做过了,中国人没做,我们就勇于,去敢于打破这种,不能说我就不会做,我就得只能做低端的。这种垄断浪潮保持了多年,国产品牌销量第一的这种位置。那么,前几天,我们又获得了服务器国家重大发明奖,那么这些都是说,都是说从直接收获的角度来讲,体会来讲,就是说全都参与,全都是在里面做事的,都是在里面做到了一定的高度了。
主;我想呢,这个对于IT行业来讲呢太重要了。
孙:对,就是说,你要敢于冲破自己的这种框框。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是说,光有这种念头还不行,你还得脚踏实际的,真的能把你这种想法,这种念头付诸于事实,那么,这里面就有很多想法,包括一个团队的,一个班的,也不是说你一个人能够做的了的,那么,这里面就要做这么些具体的工作,首先呢,就得有念头做成这个东西。
主:那刚才您说的可能更多的是从一个个人的角度来讲,那么我想问您,比如说现在IT行业已经进入到一种白热化的这种程度了,在这么一个非常青春年轻的行业当中,怎么让自己的企业永葆青春,永葆他的活力?
孙:事实上这就说到一个团队,说到一个企业了,是吧,我想从现在看来,IT这个行业虽然是一个高新市场,但原来更多的是一个传统的产业了,很多的方面。但要谈到创新的方面,永远是第一位的,首先你要保持创新的激情,创新的活力,但是这里面,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那么另一个层面,要紧紧抓住客户的这种需求,关注客户,客户的需求是做很多创新的很多的原动力。
主:有目的。
孙:有目的,不光是一个技术驱动,要从技术驱动转化成为市场驱动,那么这个方面,包括我们现在讲,比方说,我们现在讲税控,税控这个业务,那么这里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一个市场驱动技术,驱动市场,税控机,现在国家有这种需求,怎样把税控制,那么我们现在就把这个需求很好的整理出来,变成这个产品,比方说像北京酒店里面吃完饭刮浆的那个发票,包括很多的机器,都是我们给提供的,那么就把它应用了,把他实际化了,明显这种产品,包括这里面很多技术上的创新型的工作。
小片三:
说到技术创新,这就引出了一个,“中国芯”的故事。其实,一切都源于一台DVD播放机。
那是在一次浪潮技术交流会上,主持人正在往DVD播放机里放光盘,突然一位员工说:“你们知道吗?中国的DVD播放机一台才挣一元钱!”,所有人都沉默了。有谁不知道呢?中国DVD播放机采用国外核心CPU芯片,国际6C联盟对中国生产的每一台DVD播放机征收几十元专利费!
所有人又同时想到了自己的产品,核心芯片采用进口的CPU芯片,不只是浪潮,几乎所有的国内厂商用的都是国外CPU芯片。这时候他们意识到,“没有自己的CPU芯片,信息产业大厦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没有自己的CPU芯片,就要受制于人!
终于有人打破了沉默:“我们自己做CPU芯片吧!”所有的目光都投了过来。没有怀疑,没有讥讽,有的是坚定的自信与支持。
于是,浪潮人从2003年5月份开始踏上了自己的“芯”路历程。
决心总是很容易下,但过程永远是艰难的。
在浪潮之前,有不少公司做过国产CPU芯片。在经历了“中国芯”诞生的狂喜之后,中国芯却陷入了产业化的困境,只开花,不结果。没有产业化的基础支持,技术又受制于人,前途渺茫。
许多国产CPU芯片不能实现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和专利垄断,为了避开外国公司的技术壁垒和专利垄断,浪潮决定采用开放的体系架构和SOC设计路线,以设计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OC芯片。
革命的精神有了!科学的方法有了!可是,研发工作也异常辛苦。
从2004年4月份开始,在封闭开发的一百多个日夜里,初次离乡的小伙子们,每天面对着电脑屏幕,分析各种复杂的时序图,解决各种各样的技术难点,没有人因此放弃,甚至,当这个念头在脑海闪过时,他们都会深深的自责。
终于,2004年11月,自主知识产权的浪潮SOC芯片在新加坡一次流片成功。经过权威机构的严格测试,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关键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孙丕恕在看完应用演示后激动地说,“这是浪潮第一款CPU芯片,就叫做扬帆吧,让我们借着税控机市场启动的浪潮,让国产CPU芯片扬帆起航!”。
浪潮成功了。可是在IT这个领域,没有人敢松懈。这一刻,你还是王者;下一刻,你就会成为往事。于是,在看似理应欢呼的时刻,浪潮人却早已悄然开始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