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华为收购港湾核心资产终于尘埃落定。华为总裁任正非笑了,李一男曾经的“背叛”和“威胁”都已经化为收购过程中的阵阵快意。
任李之间的渊源可写成一部恩仇录。2000年之前,李深得任赏识,是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2000年底,李创办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成为华为的分销商。据说李一男先坏了规矩,要发展自己的品牌。2002年因争夺客户,华为、港湾交恶……
“小华为”威胁大华为走出华为的李一男拿着从华为股权结算和分红的1000多万元设备北上京城,在2000年底创办港湾网络公司。其后的发展表明:李一男并不满足在华为取得的成功,他似乎有着更大抱负,期望再次感受到创业的激情。
港湾初始创业就碰到电信业的冬天,李一男聪明地收缩战线把力量集中到数据通信业务上。中国互联网业务高速发展,网民也成倍增长,这为数据通信业务带来巨大的商机;同时,与移动通信业务的强手如林相比,数通领域只有思科一家独大,后来者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进入。对技术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李一男敏锐意识到这一点:“华为目前在数据通信领域是一个相对薄弱点,同时也是一个潜在机会点,我本人也很感兴趣在这方面发展。”
港湾和华为最初的合作是甜蜜的,港湾成为华为绝对一家独大的企业网产品的高级分销商。任正非期望港湾能成为华为内部创业的一个典范,并给足李一男面子,在李一男离开之际于深圳五洲宾客专门举办了场面隆重的欢送会。
渴望创业成功的李一男并不满足港湾只是一家分销商,他怀着更大的雄心,渴望能推出自己的产品。港湾成立—年内就迅速推出自己研发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数通产品,这意味着港湾从华为的代理商变为华为的对手。事实上,港湾是一家最为成功地应用了华为的战略、战术和企业经营理念的公司,港湾的“小华为”称呼由此得来。不过,港湾更希望消除自己的华为痕迹,突出自己商业模式与华为的不同。
在李一男的精心经营下,港湾开始声名鹊起。技术出身的李一男自然重视研发,港湾每年研发经费的投入占整体销售额的12%-15%,研发资源人员占到公司员工总数的大半。港湾方面表示:自己是所有高科技企业中投入研发人力、物力比例最大的公司之一。
高投入结出了硕果:2001年11月,港湾在国内第一家推出机架式以太网骨干交换机;2002年1月,港湾在国内第一家推出ADSL/VDSL混插大容量机架式IPDSLAM系统;2003年5月,港湾在国内第一家推出支持OC192接口的T比特核心路由器。港湾声称:“这些宽带网络建设中应用最广泛、最主流的产品领先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12-18个月的时间。”
与之对应,港湾在2001年到2003年的三年里发展迅速,年销售收入分别是:2001年的1.47亿元;2002年的4.1亿元;2003年的10亿元,每年几乎以翻番的速度迅猛增长。
通信业是个砸钱的行当,资金压力一向被看作港湾的瓶颈。不过,李一男的“华为背景”,以及带领港湾超常发展而被称为“天才CEO”,这两个概念深受风险投资的青睐。2001-2003年,港湾分别从瑞银华宝背景的华平创投、上海实业旗下龙科创投等数家机构总计获得1.16亿美元资金。当年在华平创投负责对港湾投资的祖文萃声称:“港湾真是难得一见的好项目。”
港湾在创业的前三年中一片风光,相比之下,华为在这段时期有些黯淡。华为重金投入的3G研发只能苦苦等待,甚至在联通CDMA招标中意外失手,忽略小灵通让老对手中兴缩短了与华为的差距,在数据通讯产品上除了遭到港湾的挑战外,华为还与思科惹上了“世纪诉讼”。任正非在一次会议上为此自责:“不要太看重面子。在华为犯错最多的是我……大家为维护领导人的威信,给点面子罢了,我自己心知肚明。”
尽管如此,华为依然还有卷土重来的强大实力和勇气,后来的事实表明忽视华为将会招致沉重的代价。
大象发怒了面对思科的诉讼和港湾的挑战,华为适时调整战略,在2002年对数据通信业务进行整合、重建销售渠道——港湾不再是华为的代理商。尤其是在2003年和美国3COM公司合资后,华为有足够的精力来应付港湾这位新崛起的对手。
而此时的李一男似乎过于乐观。在一份内部资料里,港湾认为“创业企业在迈过10亿元以后,再增长到40亿-100亿元就比较容易了”。港湾为此制定的2004年销售目标是20亿,当时港湾公司上下包括代理商都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困难。
华为此时在企业网市场重新发力、寸土必争,改变了思科独霸数据通信领域的格局,与思科的官司也以和解告终;面对港湾的挑战,多年征战南北的华为应对自如。李一男忽然发现,现在已不是港湾去抢华为的单了,而是华为倒过来跟港湾抢单,过去华为不关注的一些百万元的小单,只要港湾参与竞标,华为都势在必得。
李一男领军的港湾进入2004年后开始面临“成长的烦恼”:竞争日趋激烈、对手不断挤压、员工离弃。港湾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2004年合同销售为10亿元,增长率为零,而此前每年都几乎是翻番的增长速度。此外,假账风波和匿名邮件事件也不时袭击港湾,虽然最终被证明那是谣言,但却延缓了港湾的上市进程。此消彼长,华为在郁闷数年之后实现销售大幅增长,海外业务也高歌猛进。
2004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达460亿之巨,如果把港湾比做狸猫,那华为就是一头大象,现在,大象发怒了。
进入2005年,港湾继续遭到华为的竞争,似乎前景不明——上市无望、士气低落、并遭受着资金吃紧等流言的困扰。在今年3月,港湾有出现转机的迹象,李一男成功说服风险投资人追加投资。由TVG投资携淡马锡控股及港湾原股东华平投资、龙科投资再次向港湾注资3700万美元。外界认为此举是李一男谋划在今年带领港湾再次向纳斯达克进军的信号。知情人士也证实:港湾现在已进入上市准备期。
正当此时,华为向港湾发出律师函,港湾上市陡添变数,也使两家公司数年来的竞争公开化。不管结局怎样,从商业运行的一般规律看,华为与港湾的发展史、经营、竞争方略等都将在MBA教案上留下浓浓的一笔。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任正非屡败屡战,终于把华为带出了冬天,开辟了属于华为的一片天。现在,轮到李一男了,他能带领潜湾走出黑暗,走向胜利吗?
明争暗斗由此开始。
2005年5月在港湾酝酿上市前夕,李给任写了一封信,意欲高挂免战牌。可是,最终华为的一封信断送了港湾的上市之路。随后,又传出华为“搅黄”西门子收购港湾。
如今一切都成明日黄花,在修理与反修理的过程中,任李之间的心态各有不同。
尽管李一男仍是港湾的法人,但是李一男的去留则成为关注的焦点。可以排列出多种组合:第一种,真正一笑泯恩仇,任放心让李掌管港湾;第二种,李回到华为,被束之高阁;第三种,李离开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