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房地产商人潘石屹有一段时间特别烦,因为有三个曾经亲密无间的老部下,却一起联合起来要起诉他。而他背后,是态度更加强硬、不肯轻易做半点让步的妻子张欣。
一个是13年前就跟随创业的合作伙伴、一个是25年前“睡在上铺的兄弟”、一个是30多年的世交,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挥戈相向”?
一个是从小生长在甘肃天水农村的“土鳖”,一个是十几岁就去了国外并深受西方文化浸淫的“海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由最初的争吵打闹最终磨合成牢不可破的“夫妻档”?
和媒体一直友善有加、相得益彰的京城房地产大腕潘石屹,在不久前接受国内某家电视台采访时却突然翻脸:“你不要再问了,要再问,我就不接受采访,你出去!”
是什么让潘石屹在采访中一直闪烁其词、最终恼羞成怒呢?事情得追溯到2004年6月的一纸诉状--北京红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汪钢、谢光学、姚军等人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该公司最大股东潘石屹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转让了原红石实业所拥有的现代城、建外SOHO的相关权益,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们的利益,并提出共计1.05亿元的赔偿要求。原告们在诉状中称:“潘石屹以上两次非法转让的实质,是其作为红石实业的董事长以权谋私、非法转移、侵占公司的合法财产及权益,使其变相成为潘氏夫妇共有的非法财产……”此案被业界称为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第一案”。
一度表现出巨大诚意的潘石屹,在与几个小股东经过20多轮谈判并达成口头协议后,却突然关闭了和解的大门。2005年3月15日,原告方在得出其已无和解诚意的结论后,由原告代理律师告知高院,请求法院恢复审判程序。据悉,法院已经下达通知,在2005年5月26日对原告另行提出的股东和董事知情权一案先行开庭审理。
但在开庭前的5月24日,事情突然峰回路转--原本“放手一搏”的几个当事人最终“偃旗息鼓”并签定了和解协议,潘石屹于5月25日在和解协议上面盖上了公章,赔款几天后即一次性全部付清,原告律师于6月1日正式撤诉。但双方约定,具体赔款金额对外保密。
“这个人真是太两面派了,我们觉得自己太老实了。”在和解之前,三个小股东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受过欺骗后的愤怒。
姚军:13年的创业合作伙伴
“我比较矛盾,我并不想走这一步。”
在三个状告潘石屹的小股东中,现任北京阳光时代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姚军,是当初对要打官司最想不通、也最不情愿的一个,“他们刚开始来找我时,我比较矛盾,我并不想走这一步。”回首从前,姚军有种“情何以堪”的感伤。
那是1992年,北京万通刚刚成立不久,去中关村买电脑的潘石屹碰上了24岁的技术人员姚军。打过几次交道后,潘石屹对他感觉良好,于是请他吃了一顿饭,并盛情邀请姚军加盟北京万通。
当时公司在北京怀柔县,条件十分艰苦,留不住人才,很多大学生呆了一个礼拜就一去不返了。但姚军还是很怀念那段没日没夜却干劲十足的创业岁月:“有时候累得不行,只要有两分钟的空档时间,我就会立马倒在地下,呼呼大睡。”
那时候,万通在海南的业务已经慢慢萎缩,公司的重点放在了北京。1993年,万通正好赶上发行法人股,姚军参与了公司股份改制并负责募集资金。当时没有证券法、没有公司法,没有人对此内行,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困难可想而知。“现在回想起来仍惊心动魄,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寻求潜在的投资者。刚开始没有什么动静,但到最后的几天时间里,大家开始疯抢起来,有时一天有上千万的资金打到账户上来,有些钱甚至都不知道是从哪里打来的。紧接着在1993年底,国家就开始了宏观调控,如果万通没有募集到这三个亿的资金,当时可能就没了。”
后来公司搬到了北京市东二环边的保利大厦,姚军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办公室在518号房间。那时姚军与潘石屹的关系,可以用“心有灵犀”来形容:“我们之间的交流,到了极其简单而有效的程度,他说一句话,别人可能听不懂,但我明白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很好地完成。”两人的私交也非常亲密,姚军回忆:“潘石屹和前妻当时带了一个两岁的孩子,我们都叫他宝宝,我非常喜欢那个小男孩。”
由于经营观念等诸多差异,潘石屹和其他5个股东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被调任到上海总部去任总裁,其实上是被架空起来。被看成是“潘石屹亲信”的姚军,也被调往上海出任总裁助理。1995年6月,潘石屹选择了“出走”,姚军也紧接着在7月份提出辞职。一开始姚军不太好意思这样做,感觉上好像对不起冯总似的,家里人也不赞成他放弃当时已有的稳定收入去冒险。潘石屹和太太张欣从夏威夷回来后,就给姚军打电话,邀请他一起去另外做一个小公司,潘石屹鼓动说:“如果做不好,大不了我们再回去打工。”
凭着分家时得到的大约二百万现金,潘石屹创建了红石实业,最开始就潘石屹、张欣、姚军三人。所有加盟的创业者,月薪都在原有基础上拦腰砍成一半,而且没有什么福利、没有奖金,原来月收入已经上万的姚军,每月只能拿到4500元工资了。
由于姚军在万通时积累的融资经验和资源,他仍被委派担任至关重要的“找钱”工作。“最开始的一二百万根本就不算钱,发发工资、交交房租就没有了,公司随时面临现金断流而倒闭的危险。潘石屹经常是告诉我什么时候需要用一笔钱了,我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去筹措。记得有一次,我终于把一笔几百万的借款支票拿到手,一个人坐在破旧的桑塔纳里,兴奋得啊啊大叫……”
有一个场景在姚军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开始时张欣还没有从她任职的旅行者集团辞职,仍在国贸中心三十几层的办公楼上班。有时我和潘石屹去找张欣,三个人常常站在临窗的办公室里,潘石屹兴奋地指着远处建外SOHO和现代城的两块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地盘啊!我们俩听了都热血沸腾,有干一番大事业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