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清:世贸协的第一位华人理事



伍淑清小姐是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第一位华人理事,而且是唯一一位女性理事。多年来,她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频频接触来自各国几百个城市的知名人士,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解释中国政府的政策,在各种场合介绍中国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不但使世贸中心协会各成员对中国有了逐步的了解,接纳中国入会并给予中国最优惠待遇,还让北京等十九个内地城市先后加入世贸中心协会。

  伍淑清小姐出生名门,是香港著名美食品牌企业“美心”集团创办人伍沾德的长女。她既在商业上成就突出,是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的创办人,也是香港唯一担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女企业家,曾先后于1978 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荣誉,1987 年荣获第二届香港“商业奇才”称号,1990 年获得香港青年工业家奖。

 伍淑清:世贸协的第一位华人理事

  她积极奉献社会,除一手创建了香港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并亲任委员会执行主席外,还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华厨艺学院训练委员会主席、香港各界妇女联合会协进会副主席、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副主席、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宋庆龄儿童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副会长等众多社会公职,为服务香港及内地的经济发

  展,特别是少年儿童事业以及中国西部最贫穷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作出积极贡献。她的成就亦得到香港特区政府的褒奖,获得政府特颁银紫荆勋章。

  创办第一家合资企业

  1948年中秋,伍淑清出生在香港。父亲伍沾德甚是开明,不仅对儿女平等相待,而且鼓励伍淑清要念好书。1967年,受过正规教会学校的严格教育后,伍淑清前往伦敦St.Godrics 进修秘书课程,后又赴美国柏克莱Armstrong 大学读工商课程。

  去国外留学之前,父亲曾对伍淑清说,不学好就不能回来。她不但没有辜负这个愿望,而且远远超过父亲期待,她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四年的学业。美国岩士唐大学还破天荒将每学年只有一个名额的“杰出学生”荣誉授予了她这位来自中国的女学生。

  除了学习好,留学期间,伍淑清还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项社会活动,踊跃组织同学们搞联欢会、搞学术讨论会,发起成立摄影协会等学生组织,并且成功地当选为亚洲同学会副主席,成了校园内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以至于同学们常常说她的宿

舍简直就是一个小“联合国”。同时,她边打工边学习,除了注重观察国外餐饮业和超级市场的经营管理外,还在皮鞋店做过事情,也帮人家看过小孩,卖过保险,只要是正当的事情,什么都愿意去做。而且,不管是在英国、还是在美国,她都非常积极地融入当地社会,了解民生民情。这样的经历,对她以后总能快速适应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她说:“今天,你送我去非洲,我也可以在非洲做事情,做得好,到哪里都可以,到每个地方都是要适应环境,适应人生。”学会适者生存的同时,英美等发达国家人民的朴实、简单生活和作风,也让她很受启发,并养成简朴生活的习惯,贯穿一生。

  学成后,伍淑清投入到父亲在日本万国博览会会上开设的餐厅工作,从服务员做起,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1点,拉门、擦桌、收盘碗、洗刷、下单、点账,事事亲自做15小时连续不断,一干就是半年。期间,她继续发扬深入实际的作风,每天晚上都要去找一个国家的展台人员交谈,并在下班后带领员工到外面去了解学习日本人生活工作方式。

  回港后,伍淑清一边协助父亲经营餐厅,一边创建了香港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从零开始,从没有会员开始,到今天的2000多个会员,带领他们走向世界。而且她完全以世界的格局来做,取得很好的社会反响。她说:“不是香港一般的概念,绝对的外向型,因为我们是面向全球的,所以我是用世界的理念来做事情,为香港的企业到世界服务,为全球的企业到香港服务,为大家通过香港的平台到内地发展服务。”

  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不少海外投资者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为打消大家的疑虑,让世界各国商界人士看到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繁荣,知道香港仍然是推动世界贸易的好地方,伍淑清四处联络协调,在全球20多个城市激烈的竞争中为香港争取到了世贸协会第28届年会的举办权,并于同年10月成功举行。而在此之前,她更说服有关各方,于1995年在北京举办了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会员大会。自己独立做事以后,伍淑清以“速度”见长。

  至今,已不年轻的她仍步履急促,说话也快人快语,虽是较重香港口音的普通话,还时常夹带流利的英语和粤语,但决不拖泥带水,优雅的语音中透着干练和爽朗,对复杂问题的决断和处理,更是快刀乱麻。被赋予众多传奇色彩、已有26年历史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最初的诞生就源于伍淑清从广播里听到一则消息之后的快速决策。

  1978年12月10日,新华社香港分社带领包括伍淑清在内的12位港商到四川成都考

察访问。因当时的交通还很不便利,他们从香港坐火车到罗湖,罗湖以后到广州,再从广州坐飞机经过贵阳到成都,之后从成都到重庆,从重庆到湖北,再到广州之后返港。10多天内,跑遍了小半个中国。她回忆说:“当我初次踏上中国大陆时,像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终于找到了一个中国人的真正感受。”

  在从武汉到广州的火车上,伍淑清听到了广播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的声音。“我清楚地记得他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欢迎外商到中国投资。当时,我是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16位理事之一,内心非常希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点事情。”

  因自己的家族在经营食品方面颇具经验。听到广播后,伍淑清忽然有了一个念头。中国打开国门之后,将吸引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前来投资。但在内地的飞机上吃饭,空姐送来的食品竟是冰凉的,同机的香港人还纷纷抱怨,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在内地成立一家航空食品公司,来改变这种状况呢?回到香港后,她即找父亲商量,如何把做食品的经验和中国航空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1979年,中国第一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在此之前,伍淑清带队千里迢迢几经辗转到内地作了更为具体考察之后,开始和父亲伍沾德一起,和中国民航总局谈合作做航空食品的可能。

  因为没有先例,谈判过程显得漫长。当年6月,双方谈了三次,而且谈得十分费劲:“我们也不会讲普通话,用纸用笔沟通,用繁体字。有一个人懂一点点广东话,也帮我们沟通。”但6月的谈判并没有实际的进展,到了9月双方又接着谈。她回忆说:“那时,中国刚刚表示要开放,合资企业还没有先例,前途未知,外商心里不是十分有底,觉得风险很大,担心以后被吃掉。当时这种心理很普遍。”

  伍淑清和父亲分析,中国民航就要飞国际航班,国际航班上就要有合格的食品。让中国飞机上的餐饮率先走向世界,使它成为打开国门的第一个窗口,食品虽小,意义却不小,所以应该是有信心的,要接着谈。但中国政府方面,因为是第一批合资企业,所有的部门要研究研究再研究。一直很难有明确的结果。

  “我那时既不认识门路,又不认识人,常常是单枪匹马去谈判。当时人也年轻,有着一股傻劲,怀着一个理想,没想过困难。我相信,大家都是中国人,只要有诚意,可以开门见山地谈。”在这个过程中,民航总局还把准备和香港一家食品公司合资搞航空食品的事情汇报给了邓小平。邓小平当即表示了肯定。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

心,给了伍氏父女极大的信心。他们下定决心要做成这个事情。终于在一个清晨把这个项目谈了下来。

  198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京港合资经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册编号为001号。而伍淑清的“速度”在这个时候再次发挥功效:协议未被正式批准之前,她已耗资500万,将所需的食品机械从海外订好并启运,因此批文下达的第二个月,公司就正式开业投产了。曾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裁的徐柏龄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1980年5月3日下午,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首都国际机场宾馆西侧的广场上,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合资企业诞生了。时任中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也莅临祝贺,为历史性的“001”号剪了彩。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成立填补了中国民航航空食品生产的空白,开启了中国引进外资和兴办三资企业的序幕。人们风趣地称伍淑清为“天字第一号”。

  “天字第一号”之后,伍淑清又相继在上海、天津、大连、青岛、海口、厦门等多个城市兴办了航空食品、航空地毯、饮料等几十家合资或独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本身也已经历过3个发展的里程碑:一次是1980年到1988年,拥有第一个工厂,二次是1988年5月1号到2003年的4月30号,扩建了一个工厂,2003年5月以后,伍淑清又启动了第三个扩建工厂的计划,以适应2008北京奥运会的需求。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结束了中国航空餐只是凤尾鱼加煮熟鸡蛋的历史,不仅以高质量的供餐和良好的服务,提高了中国航空食品配餐的质量和水平,更赢得了许多国际航空公司的信赖,赚取了外汇。

  这也是伍淑清做生意的一贯原则。她说:“我们的策略就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提供我们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水平,培养人才,让我们的员工生活更好。其它都是次要的。我们做企业,第一是要对员工有利,对客户有利,对投资者有利。因为你客户没有利益,不要你的产品,员工没有利,不会在你企业做事情,投资者没有利,他不会投资给你。”

  投身西部大开发

  伍淑清有一个理念:“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有机会。”它说:“我是越穷的地方越去,因为越穷的地方越是可以突破他的思维,越是有发展的空间。有些地方穷不是因为天然的条件不好,是因为思想的落后,是因为一些条条框框的约束。”

  “越穷的地方越去”已经成为伍淑清的一大特征,投资航空食品的时候是这样,航空食品成功后依然是这样。投资做生意是这样,奉献精力,服务社会也是这样。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正努力做大航空食品的伍淑清,再次展示出她让人惊叹的速度和胸襟,在第一时间投入到这一振兴中华民族的新世纪的伟大工程之中。

  在2000年的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她作了题为《港澳同胞要为西部开发贡献力量》的发言,就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提出了3个计划———协助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协助西部地区引进和培养人才;协助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宣传,弘扬西部的优秀文化和传统。

  西藏这个西部最落后的地区,同样牵动着伍淑清的心。因为在外国听到过“Free Tibet ”(解放西藏)等分裂祖国的口号,于是决定去看看,结果一看就爱上了西藏。“每次从青藏高原上空飞过感受都不平静,心里总想着要记录下这人间少见的气势与美景”。

  早在1999 年初,伍淑清就建议在西藏举行了一场“爱我中华”音乐会,想通过文化交流让世界上有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西藏,认识西藏,“让外国人亲眼目睹到西藏,就能亲身感受到西藏今天的发展和变化,也就可以找到合作的商机”。

  从那时至今,伍淑清已经20多次到西藏进行考察访问。每次她都少不了到拉萨实验小学、盲童院、孤儿院等地看望当地孩子们,还到拉萨近郊的开发区考察高原地区无公害蔬菜和食品、商谈帮助其出口事宜等等。她曾邀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总干事到西藏访问,争取联合国的捐助。她积极地联络国外的投资基金,希望通过自己的“红娘”作用能为西藏做点实事,真正帮助西藏的人去发展。最近,她又计划今年下半年在西藏做一个航空食品公司,提供机会给当地的妇女就业,完全由西藏的妇女来管理。

  她说:“我对她们很有信心,她们做事情很朴素,很勤奋,很有佛性。我不懂西藏文,但跟她们接触,觉得她们很友善,因为佛教让她们很有爱心。现在提倡男女平等,没有工作,没有经济实力,哪里来的平等呢?因此一定要有平等的教育、工作环境和平等的机会。”

  西藏之后,伍淑清又启动了一项工程。在云南香格里拉建立一个妇女企业中心。在此之前,她还穿针引线,让香格里拉所在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府与美国夏威夷

州政府工商经济部,就香格里拉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人才培训、生态环境及文化遗产保护签署了备忘录,正式设立了“香巴拉”项目。准备首期投资300万美元,在香格里拉建立一个中国最完美的国家公园。并希望能透过联合国驻华马和励大使的推动,把“香巴拉”项目纳入联合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同时,她还在纽约和夏威夷积极宣传该项目,让美丽的香格里拉被更多的世界同胞所认知与了解。

  “香巴拉”项目中的妇女企业中心则主要是通过兴办企业,拓展当地妇女的生存发展空间。伍淑清说:“我们不光是做慈善事业,而是根据每个地方的经济情况,去想办法,做事情,帮助当地的人自己发展,自力更生,提高她们自己的经济,学问,健康和科学环保意识。这些都需要人去带动。带动起来就能形成良性的循环。”

  宣传中国西部成为伍淑清的必修课。为了吸引外国人到宁夏观光、旅游、创业,她出资组织实力强大的摄制队伍,拍摄“精品宁夏”的宣传片。另外,她也曾自费请香港的媒体朋友和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到西藏拍摄访问,用笔和镜头记录西藏人的真实生活,并制成光盘,拿到联合国机构和国外播放。

  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因为事业而耽误了婚姻,至今未婚的伍淑清对儿童充满了感情。

  考察宁夏时,伍淑清得知南部山区乙肝发病率较高,危害当地青少年健康状况时,决定通过联合国向这一地区捐赠有关物品,重点支持宁夏在南部山区贫困儿童中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很快,她在香港募集资金,捐赠了乙肝疫苗和相关医疗设备,支持宁夏推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委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进行项目管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高级项目官员桑妮兰女士曾称赞她:“如果说谁是宁夏孩子们的朋友,伍淑清是当之无愧的。”

  对于西藏儿童的健康,伍淑清也很关心。西藏的生存条件比较恶劣,有的小孩生下来以后,母亲的母乳不够,孩子就容易患上肺结核。并且西藏还有很多农民保持着游牧的生活方式,伍淑清便在香港成立了“中国西藏儿童健康教育基金”,从海外及民间的渠道为西藏儿童筹款,改善那些西藏残障儿童的生活状况。并在西藏的农村建立健康中心,给小孩体检,以此保证儿童的健康。

  常年在西部的奔波,让伍淑清对西部儿童的需求和改善西部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颇多的体会。她说:“应该每个地方搞一个儿童健康中心,对新生的孩子进行免费检查,我们已经做很多年了。没有健康的孩子,那个地方就永远发展不起来。另外,一

些很穷的地方,不应该只是给钱到户,也应该对新生儿给予关心,给孩子吃好的奶粉,现在这个问题在国内很严重,一些孩子吃成了大头娃娃。很多孩子的读书也是问题,师资越来越差。比如宁夏,有些孩子9岁才上学,等于有三年没有发挥培育他的智能。还有一个是盐要加碘。我觉得,国内现在对健康的重视还是不够,不是卫生部的问题,而是要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到社会中的团体,都要重视,特别是家庭的健康。有些地方的农民根本不知道怎么健康,还有就是生存环境的问题。

  在关心下一代上,伍淑清不但在贫穷地区做,也在发达地区做。早在1988 年,作为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和中国宋庆龄儿童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她,就倡议成立了由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北京培华人才

  培训中心。并亲自担任北京培华的理事长。这些年来,北京培华共举办了188 期培训班,培养了2700 多名学员。之后,北京培华还与北京朝阳区教育局联合成立了培华幼儿园,专门研究“独生子女幼儿阶段全面发展教育”问题。为了办好幼儿园,她在香港为孩子们募集了价值300 万港币的大型体育游乐器械、钢琴和各类玩具,设立了培华图书馆。同时,还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如强调社会和家长不应过多地注重孩子们的物质享受,而忽视他们的品德、责任心的培养,否则,“他长大以后,根本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成为有用的公民,只会成为在社会上滋事的公子哥罢了。”为此,她要求幼儿园竖旗杆,升国旗,向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香港人,伍淑清对香港的孩子也十分关心。香港回归后,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香港的青少年更多地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悠久丰富的历史,培养他们“爱祖国,爱香港”。为此,在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的支持下,她亲手建立了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作为基金执行委员会的主席,伍淑清以极大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工作中,从1998年起至今,她每年都带领数十个代表团的千名学生回到祖国内地进行交流。而且她不但“引进来”,也积极“走出去”,曾出资500万元设立“56个民族学生境外考察奖学金”,每年组织一个团到境外考察。她觉得这样的安排,虽然投入的人力和花费是巨大的,但影响是深远的。

  做了很多事情的伍淑清非常“低调”,她无数次到中国的西部,可是她的家人好些年并不知晓。直到2004年10月,同行的香港记者在香港刊物上发表有关文章,年迈的父母这才知道爱女在背后吃了这么多的苦,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做着一些无上光荣的善事。

  在关于困难,我们曾问伍淑清:您这一路下来,最难的是哪个阶段。伍淑清回答得很干净利落:每天都是一个新挑战,每天都要克服新困难。她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做好人生,不停努力。末了,还特别强调:不做最大,是做最好。

  谈及成功的体会。她说:“我觉得,人的一生永远在学习,现在时代改变越来越快,年纪越大,越要学得更快。”还和我们开玩笑说道:“我要比你们还快,比你们脑袋还好用,要是不够快,我就斗不过你们,没有饭吃了。老了,体力不行,脑袋还可以用起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9564.html

更多阅读

武则天的第一位面首是由谁引荐的? 武则天首都

武则天的第一位面首是由谁引荐的?文/乐奀面首,即男宠,也就是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面,貌之美;首,发之美。其基本条件是:年轻、貌美、健壮。在中国历史上,女强人秘招男宠(面首)之事屡见不鲜。最知名的当属中国第一位正统女皇武则天(624-705年

荀子——内圣外王之学:超越孔子的第一人

荀子——内圣外王之学:超越孔子的第一人代序——我为什么要写荀子《荀子·尧问》篇有言:“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

声明:《伍淑清:世贸协的第一位华人理事》为网友温柔体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