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认为,国家投入这样大的力度到宝钢,宝钢从方方面面都应该具有当代水平,包括劳动生产率。“所以从一期开始,原设计是3万人。各方面都喊人不够。快要投产时,上级来检查,也说人员没有配齐。”说到这里,老部长欣然而笑。
宝钢一期、二期投产后,按照当时国际人均生产800吨钢的标准来减人。二期后基本就不进人,而且每年都减人。由劳资处专门组织被裁减的人员利用宝钢的边角余料来搞生产,并取名新事业公司;从事生活服务的人员以及其他辅助人员从宝钢分离出去,成立开发公司,实行独立经营。这样,宝钢到二期工程结束时,宝钢员工数量就减到一万人。
在通过减员增效的同时,宝钢还加强对员工的严格管理。决不允许游手好闲的现象在宝钢出现。有一次,黎明偶然发现工作期间,有两个工人在晒太阳,他就找到管理员工的领导问,他们俩干什么工种?负责人回答不出。黎明就风趣地说他们是“太阳工”。并立即指示:这样的工人,要到新事业公司去工作。
在优化企业硬环境方面,黎明提出了更为超前的理念:他首先开展净化厂区的工作。过去在攀钢的经历使他深切地认识到高水平的企业应该具有高标准的生产环境。
当时工厂里到处张贴“庆祝国庆”的标语。黎明偶然看到宝钢运输部贴着“庆祝国庆”,就问运输部的有关领导国庆是什么时候,对方答道10月1日,黎明说:“不对,今天是10月10日。还挂着庆祝国庆的标语,这怎么行呢?”
他还提出不准写黑板报,如果有必要可以到《宝钢报》投稿,当时很多人就说那样一来宣传部没有事做,黎明斩钉截铁地说,“没事做,可以减人。”
与此同时,宝钢主张打造对社会有益的工业环境,还广植树木吸收污染,并取消各厂之间的围墙,代之以种树,打造“绿色宝钢”。有一次黎明见到一辆运输货物的卡车把刚刚种好的树苗轧了,就坐小车追大车,然后从车上下来把人家训了一顿,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宝钢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为全国首例。由于厂区距离员工的住处比较远,工人工作十分辛苦,为使工人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于是公司决定:谁先完成减人计划,谁先实行5天工作制。初轧厂第一个实现五天工作制,后来就有工人去找那些尚未实行5天工作制的领导,质问领导为什么不减人。经过一年的减人,到当年年底,全厂实行5天工作制。
诚信为本 打造品牌
1996年,一汽大众几个月不订宝钢的货,黎明要求将这件事写入宝钢史志中并提出:“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
谈到树立宝钢品牌的问题,黎明认为诚信最重要,只有讲诚信才能使客户满意,才能打造出宝钢品牌的美誉。为此,老部长还给《国企》杂志的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
当初中国施行两种价格机制,一种是国家统配价,一种是市场价,宝钢大部分合同是统配价。在即将于次年初实行并轨的那年11月,宝钢收到文件,宝钢当年的合同如果拖到次年就可以按市场价收费,当时预计可多赚3个亿。黎明就召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开会讨论,提出是要诚信还是要多赚钱。那段时间,好多钢铁企业都开始延迟交货。但最后宝钢还是决定以诚信为本,坚持按合同交货。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第二年钢价下调了,那些拖期的企业大失所望。在实行市场价格机制后,宝钢的产品虽然价格略高,却依旧受到众多买家的青睐,因为在客户眼中,宝钢更讲信用,靠得住。
回忆起1996年一汽大众几个月不定宝钢的货的事情,黎明依然很激动。黎明提出:“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这一点要体现在令客户满意上。首先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同时提出“为用户创造价值”即从成本角度出发,为用户着想,为用户创造价值,使用户得到比其竞争者更大的价值。
黎明还提出“订了宝钢的定单就等于拿到宝钢的产品”。作为替代进口的优质板材,宝钢超前地提出“讲求诚信”,百分之百按时交货。在距离用户最近的地点设置陪送中心,保证在第一时间送货到客户手中。在服务方面,黎明提出“服务在用户开口之前”——弄清楚用户生产的产品的情况,在用户开始研发新产品的时候,就清楚地把握其产品的特点和需求,满足客户在“研发-生产-销售”的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切需要。
另一件令黎明记忆犹新的事情,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韩国的东部制钢一直订购宝钢生产的热轧板,但是后来韩国人称宝钢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行,“你们宝钢每一次来都说好话,但就是不改,所以我们就不订你们的货。”面对这样的情况,黎明要求把韩方的讲法直接登到《宝钢报》上,包括韩方所说的一些直言批评宝钢产品的话。不久,韩方看到宝钢的做法,深受感动就又恢复订货了。
下篇:深谋远虑
许多钢铁行业的专家和宝钢现任的领导都认为:现在的工作和发展思路都是在延续着黎明当年的战略。加上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宝钢在黎明卸任后稳健前进,进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
运筹帷幄 战略超前
宝钢这样的企业,不能和鞍钢等老企业相比,而要和国外的先进企业比。黎明提出,“质量好时早出口”。没想到一出口,漏洞百出。
宝钢的产品面市后,产品质量远远超过国内其他钢厂,以至于当时有人说:“宝钢生产的产品中的废品比有些钢厂出产的产品还好呢。”
宝钢人很清醒,用具有当代水平的装备生产的产品不能和老企业比,甚至不能和国内产品比,而要和国外的先进的钢铁厂的产品比。于是黎明迅速提出:“质量好时早出口。”按10%的产品出口,由国外用户品评。没想到一出口,漏洞百出,出现了质量和管理问题。宝钢有些员工连开单子都开错。严酷的现实使宝钢的员工意识到,宝钢与国外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盲目乐观只会止步不前。
除了钢管以外,宝钢一期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钢坯,当时主要供应上海市;二期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钢板,适逢上海大众的桑塔纳汽车诞生,宝钢果断地提出生产汽车板的想法,“宝钢建设之初,宝钢没有向国外提出生产汽车板的技术要求,但是上海大众就在上海,宝钢也在上海,眼前的企业不能供应,那怎么行?宝钢只有自己努力、去实践。”一开始,为了达到上海大众的要求,宝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当时生产10张汽车板,只有几张能满足上海大众的要求。正是依靠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断努力的执着,最终,宝钢的汽车板达到了上海大众的要求。
关于对宝钢的定位,还有一段小故事:“有一次,北京来的人问黎明,你们宝钢与首钢相比如何啊?黎明说,宝钢是一个年轻人,而首钢是一位老者,两者比谁劲儿大,这样不公平。”宝钢建成后,员工都是经过国内、国外培训的,引进的设备也都是具有当代水平的设备。像宝钢这样一个从诞生伊始就备受注目也受到各方争议的企业,它应当是具有当代水平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在宝钢建设投产之前,国内钢铁企业的水平就是鞍钢的水平,而宝钢应该与国外优秀的钢铁企业同日而语(比如同日本的新日铁相比较)。如果宝钢可以同国外优秀的钢铁企业相媲美,那么,在国内毫无疑问就一定是高水平的企业,才可以向人民交代建设宝钢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