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大公司的接任者希望自己的前任是杰克·韦尔奇那样的传奇管理者。对高通(Qualcomm)CEO保罗·雅各布来说,一个更难以言传的苦涩是:这个前任是他的父亲。
一如通用电气的伊梅尔特(Jeff Immelt)和英特尔的欧德宁(Paul Otellini),现年44岁的保罗·雅各布自2005年7月从父亲艾文·雅各布(Irwin Jacobs,现仍任董事长)手中接过权杖以来,坏消息也接踵而至:在市场上和法庭上,高通都面临其它通讯玩家的强力狙击。对高通专利一直颇有微辞的诺基亚、爱立信和德州仪器等6家公司于2005年秋向欧盟委员会提起了反垄断诉讼;在高通最强势的无线标准领域,则有了来自PC阵营的强大对手—英特尔以及它所倡导的WiMax标准;中国和印度这两大新兴市场对CDMA技术的热情则在冷却。
尽管高通仍是一个盈利机器—2006财年其净利润为24.7亿美元,较2005财年增长15%,而它与移动运营商的关系仍能使它在未来很多年内高枕无忧—但对于高通商业模式所面临的威胁,投资者还是显示了担忧,高通的股价由是下跌。
“把大笔的钱给律师而非投入到R&D上当然不是一件好事情。幸运的是,我们有钱能够同时在这两件事上投入,所以我们会持续反击。他们(反对者)根本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保罗·雅各布在最近接受专访时告诉《环球企业家》。
这便是享受被低估的小雅各布的本色。高通内部将他与老雅各布戏称为“隔代双胞胎”:两人都外型高瘦,走路和说话都非常像;他们都在大学和研究院度过了九年的时光,都取得了电子工程学的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在温和外表下,小雅各布和他父亲一样内心坚硬。
一个明显的不同:老雅各布让高通成为CDMA技术全球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保罗·雅各布治下的高通则欲贴上“无线公司(wireless company)”的标签,而非一个单纯的CDMA公司。为此,高通斥巨资与WiMax短兵相接;而当像苹果和Google这样的科技公司纷纷转向视频之时,高通也推出了移动电视业务MediaFLO。
后者堪称是高通自创办以来最大的一次转型。为了撬动市场,高通斥资约80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电视频率,成立全资子公司MediaFLO USA去建设并运营自己的移动电视网络。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今年初宣布它将推出基于MediaFLO的移动电视业务。该服务将提供8个实时的全天候电视频道,包括MTV、CBS、FOX和NBC,电视节目可以被存储在手机的记忆卡里进行回放。英国的BskyB眼下也在做测试。为了将此业务大规模推向市场,分析人士预计高通得投入至少15亿美金。
看起来与高通的传统CDMA业务相距甚远,但保罗·雅各布的赌局内核其实仍像其父时代那样简单:手机将是无线世界的核心,如果能让无线运营商有动力和能力提供移动电视、移动支付、无线宽带接入和GPS等新兴无线业务——无论是何标准,市场对智能多媒体移动终端的需求必然就会启动,这就会增加高通在相关专利和芯片方面的收入。
质疑在所难免,尤其是针对移动电视业务MediaFLO——人们真的会愿意在手机上看电视吗?测试阶段的积极反馈让保罗·雅各布兴奋地对本刊宣称,消费者对该业务的喜欢超出高通的预期,使用的频率也超出大家的想象,而此前各种分析里对移动电视的大多数看法事实上都是错的:消费者对屏幕的大小并不是很在意;而他们喜欢看的也不是几分钟的短片,而是实时的电视节目。
“移动电视将是确保高通商业模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保罗·雅各布说,“无线互联网会成为主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在将来惟一需要的电脑就是他们的手机。”
“硬球”
眼下的挑战对保罗·雅各布来说并不陌生。
“从老雅各布时代开始,高通就是一个不得不拼命抗争以被业界接纳的公司。”2005年出版的《高通方程式》作者戴夫·莫克(Dave Mock)说,“保罗从他父亲身上学会了这一切。”
1985年,身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艾文·雅各布与几个同事和商业伙伴创办了高通,要把军事通信转化为民用技术。早期的手机大量信息来自很少的几个频率。在早期研究者的基础上,艾文·雅各布尝试将每个通话信息分解成编了码的片段,通过更大范围的频率来传输,最后在接收端再对通话信息进行重新组织,这便是高通CDMA(码分多址)技术的基础。
但说服运营商与初出茅庐的高通合作太难了。1980年代末,另外两种数字通信技术开始大行其道。尽管高通到处宣扬自己的技术更为高效,但是很少有运营商对此表示兴趣,直到1992年韩国接受并且籍此建立了CDMA网络,高通才开始赢得美国本土运营商的青睐。通过出售手机芯片和向终端制造商以及系统制造商专利授权,高通开始成为最赚钱的通信技术公司之一。在推广CDMA技术的过程中,以强硬著称的艾文·雅各布通过一系列残酷的法庭斗争捍卫了高通的专利,包括起诉摩托罗拉的一个科学家偷了一个高通终端的原型——最终两家公司合解。如今,预计美国47%的手机都使用高通的CDMA专利,高通则收取手机售价的5%到6%作为专利费用。
在欧洲,高通从来没有成功挑战GSM的先发优势。但是当运营商需要升级更快速的下一代网络以承载音频视频这样的大容量数据业务以及无线互联网接入时,他们就发现很难绕过高通的专利。结果,他们无奈地与高通签署专利授权协议并支付专利费。
当老雅各布正为高通的技术推广四处奔波时,保罗·雅各布只不过在夏天偶尔履行一下高通第31名员工的职责——纯属玩票。他生长在一个雄性激素充溢的家庭,生活充满了体育活动的竞争和趣味:父亲精力旺盛,聪明过人,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教授,而且在其人生中有两次极为重要的创业。兄弟们也在父亲的带动下开始了在高通的事业。198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并拿到博士学位的保罗·雅各布走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交叉路口:虽然他最有希望让这个家庭带点书卷气,其母也希望他成为一名教授,但在法国政府实验室从事短暂的研究工作后,他还是选择加入高通。
在当了五年的工程师并取得无线技术领域的20多项专利后,保罗·雅各布迎来了他的第一场大的商业考验:创建高通的CDMA手机部门。而在此前,高通并无手机制造经验。事实证明,这是一段并不令人愉快的回忆。尽管该部门成功地把CDMA手机送到客户手中,但由于产品故障、设在加州的生产基地地租过高等原因,这项业务最终形成亏损,并在2000年出售给京瓷。
这段经历给了保罗·雅各布两大教训:不要插手和合作伙伴直接产生冲突的业务,即便该业务看起来是那么有利可图;在带团队时,避免我是他非的思维惯性,那样只会导致对立情绪,形成小团队互相争斗。“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未来愿景是最好的领导方式,你的同事能为此竭尽所能,根本不需要你指手划脚。”保罗·雅各布说。
其后Brew平台的成功推出则让他掌握了如何在远见和商业之间取得平衡。在负责手机业务时,保罗·雅各布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个软件平台,使得高通能够非常轻松地为每个运营商安装不同的程序和应用。保罗·雅各布意识到,这个平台事实上可以像SUN公司的Java一样,作为一个“语言”应用到任何一个手机里,让人们围绕它开发不同的应用,并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最终,这个叫Brew的平台被很多CDMA运营商采用,并被分析人士视作高通自我孵化的一个显著的成功案例。
2002年,当高通董事会开始把接班人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时——彼时艾文·雅各布已经68岁,身为高通无线及互联网集团总裁的保罗·雅各布成为惟一人选。2005年权力正式交接时,其它通信业者则借机释放对高通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