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遭受‘储蓄过剩’之苦”,这是一位名叫伯南克的美国人在今年早些时候提出的新论调,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一下子就俘获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想像力。
伯南克的影响本来可以仅限于此,但是24日美国总统布什的提名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将接替传奇人物格林斯潘,执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从此世界准备好好认识:伯南克是谁?
中国也是一样,在熟悉了智慧“格老”形象后,现在需要认识这位新家伙。伯南克,曾经的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布什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西方媒体眼中的“知识界煽动者”,中国人应该最关心他什么呢?也许最直接的问题是:
伯南克心中的中国经济究竟是怎样一副图景?作为新一任美联储主席,他能够在关键时刻像格老一样站在美国国会议员面前阻挡“制裁中国”的议案吗?
中国人欣赏格老,不仅仅是因为格老18年在美联储主席任上运筹帷幄,更重要的是格老在对待中国问题上采取了一名经济学家该有的“合作”而非“压制”的态度。
今年来,格林斯潘凭借着自己的理智与威望,两次扮演了“中国守护人”的角色。
7月20日,人民币汇改启动前一天,格林斯潘前往美国众议院作证,“反对提高对华关税”。格老说,“美国国会不应该力图用大幅度提高中国产品关税的方法来迫使中国提高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因为这样做并不会明显改善美国就业和制造业状况”。
10月中旬,格林斯潘作为财长斯诺的“护航员”亲自来华,此行直接促成了最后17日中美17次联合经济委员会联合声明的公布:美国承认人民币汇率调整是中国主权问题;中美贸易不平衡可由“中国国内金融改革启动内需”来得到缓解。
格林斯潘认为,美国一些人想限制全球化发展的任何努力最终只会给美国带来不利,这是美联储主席对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根本观点。那么即将上任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根本观点又是怎样的呢?
伯南克在接受布什提名时表示:他的首要任务将是“维护”格林斯潘时代的“政策和策略的持续性”。他所说的包括对待中国经济关系的政策和策略吗?伯南克能否继格林斯潘之后成为中美经济良性关系的守护人吗?答案还得在他的“储蓄过剩论”中寻找。
“世界正在遭受‘储蓄过剩’之苦”,伯南克认为,“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与其说是美国挥霍造成的,还不如说是其它地区过度节俭的结果”。这一概念已成为今年经济学争论的主题,同时,这一概念也是现在听到过的伯南克有关中国问题的惟一论调。
“储蓄过剩”论要解决的是美国巨额逆差问题,而中国恰恰是美国人心中最大的逆差来源国。伯南克说世界上其他地方过度节俭,实际上主要在说:中国人存的钱太多了,消费的钱太少了。
按照“伯氏理论”,他心里中美贸易逆差的解决方案,应该和格林斯潘并无二致。帮助和敦促中国启动内需,将是伯南克今后长期的对华经济策略。这种长期策略的短期表现,将是敦促中国政府更加开放金融市场,让美国金融企业帮助中国人花钱。
据称,伯南克担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时曾经发表了一篇有影响的论文,分析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根源,他并不重视美联储允许货币供应下降而造成的损害,而是将关注重点转移至金融系统失灵的问题上。因此值得注意的是,伯南克在美联储主席任上将更加关注更深层次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咬住人民币汇率不放不会是他的风格。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作为经济学家,他们几乎一致地支持自由贸易;但是政策制订者却不得不因政治压力而有所妥协。伯南克已经从一位纯粹经济学家的位置上转移身份了,他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多少平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