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大腕们发家的时间大部分不超过10年,地产大腕们无疑是中国最有权势的利益集团之一。
他们能影响中央政府的决策,能让商业银行的行长和地方政府的官员接连登门造访。他们还能控制和利用新闻媒体。这帮人早已经金身不坏,即便去年房地产调控时万炮齐轰,他们也毫发无损。
中国地产大腕们发家的时间大部分不超过10年。1990年代初的海南地产热、1998年的住房改革、2000年后的各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热潮,是他们成长的三个黄金时期。 提起大腕,人们往往都会想到任志强、潘石屹和王石。老任爱放炮,潘石屹爱作秀,王石爱爬山,所以记者们最喜欢他们,自然名声最响。 与这三人张扬的个性相反,中国房地产界的大腕们里,大部分都是循规蹈矩,但求财源广进,不求闻达于诸侯。圈子里的好事者编了一句顺口溜,叫“冯任潘王,朱张宋黄,后面追着一只狼”。 “冯”即冯仑,万通董事局主席。1990年代初在海南,他依靠一纸批文,获得30万元起家,随后与潘石屹等人投机房地产,当时号称“万通六兄弟”,后来在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前,果断撤退到北京,成为中国最资深的房地产大腕。 剩下的“任潘王”即任志强、潘石屹和王石。他们和冯仑等人形成了自己的组织——“中城联盟”。这是一个大腕云集的超级俱乐部,大腕们可以通过“中城联盟”进行资金、项目以及信息等方面的配合。 顺口溜第二句介绍的人物,与前四位个性和实力都不一样。这些大腕的共同特征是行为低调、独霸一方,其发家主要是因为1998年国家启动住房改革时抢占了先机。 “朱”是广东合生创展的老板朱孟依,论实力,他是中国房地产界的南天王。和许多南方地产商一样,他从不接受媒体采访,唯一公开的照片也是公司在香港上市时向香港证交所提供的。“张”是上海绿地的董事长张玉良,“宋”是浙江绿城的宋卫平,这两人的实力在江浙地产界不相伯仲。他们身上带有明显的江浙商人的痕迹,吃苦耐劳,严谨务实。“黄”即世纪金源的黄如论,其人从福建起家,发迹于京城,是京城房地产市场的老大。 天津顺驰的孙宏斌就是前面八位大腕身后的“一匹狼”。在2000年之后,地方政府纷纷提出“经营城市”的口号,将房地产业作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发展,孙宏斌借机发力。他那时号称要在销售量上做到中国第一,并在2005年初如愿实现。与其他地产大腕不同的是,孙宏斌更彻底地利用了这个时期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潜规则,因此跑得最快。现在,在这批大腕的一旁,还有另一类地产商人——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的领导人。其代表是中房集团的孟晓苏,首都创业的刘晓光,天津泰达的刘惠文等人,这批人有着深厚的政府资源和银行资源,他们实际是这个行业的隐形冠军。 回望中国地产大腕们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他们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人:一是开窍得早,做企业不久就赶上了高峰期;二是政府背景深厚,做生意时,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三是对行业潜规则运用得出神入化,各路神仙统统摆平。 可以预见的是,大腕们的数量会越来越少,这与中国房地产业进入整合时代有关。但留下来的大腕的财富一定会和过去一样,呈几何级数增长。毕竟,当初造就他们的游戏规则,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