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集团的一份非正式收购意向书,将全球最大半导体封测企业日月光集团推进公共视野。而两年来一直隐在幕后的董事长张虔生,则被迫站了出来。
外界猜测,张虔生已面临一种困局,与其安守台湾地区经济上的“鸵鸟政策”、坐视商机流逝,不如顺势投怀凯雷从而将日月光全面带向海外,求取更大生存。
“把老虎关在这边(台湾地区),搞了半天都变成病猫了……事实上,应该放最厉害的老虎出去。”2004年张虔生曾对台湾《商业周刊》如是说。
投身凯雷的想象
一年来,台湾地区企业几乎以月均一家的速度对外出售。但至少在24日前,还没有人将日月光与出售传闻联系起来。因为,它不但是半导体封装测试业龙头,而且,张虔生本人还以一段曲折的收购经历被人称为“并购大王”。
日月光成立于1984年。那年,有着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学位的张虔生说服父母,改变了其家族在建筑事业中的多年经营,开始将重心定位于高科技产业。到2004年,日月光通过不断的并购超越了美国安靠,跃身全球第一。
也正如此,日月光对外传达出售意向、张虔生同意转让18.4%的个人股权,让人感觉突然。但是,如果了解了台湾目前的“鸵鸟政策”尤其是半导体产业的限制,这一动作反而是一种创新。
台湾地区对大陆的投资目前固守着一种封锁格局。如对西进企业,它设置了投资额不许超过净资本40%的红线,而在半导体、液晶面板等核心产业,则仅开放最低端的后道生产,且投资审核程序极为复杂。内存大厂力晶、茂德前年底的申请,至今已被搁置两年;而联电合作伙伴和舰在大陆一起步,主管机构便突袭联电,并迫使其变相妥协。
而日月光投身凯雷,则可以化身外资,跳离上述政策紧箍咒,从而将封测业迁至大陆。目前,它虽在上海、昆山设了四个生产据点,但目前的运营状况是:日月光半导体(上海)收益1.41亿元人民币,日月光高新科技(上海)亏损75万元,日月光半导体(昆山)亏损167万元,日月光电子元器件基本持平。
而对手美国安靠、金朋等均已在大陆设立工厂;大陆本土的江苏长电则已冲击高端领域。
面对猜测,27日,张虔生公开表示,与凯雷接触非为大陆布局,并强调日月光大陆投资额目前不到政策上限的1/3。
张虔生的智慧
结合张虔生对以往台湾政策限制的批评、日月光大陆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凯雷表态,上述化身手段似乎非常合理。但是,对于有着20多年运营经验的张虔生来说,这种借道出售资产而布局大陆的手段实际上又太过浅显。
“10个温州人9个商,一个会记账。”如果联系起张虔生的温州家族商业起缘,这番足以震撼台湾IT产业的举动背后,恐怕还有更多战略韵味。张虔生的父辈均为温州商人,早年在上海((张虔生出生于上海)以经营船务为主,战争之后东迁台湾,之后他的母亲就地又发展起宏璟房地产事业,并曾涉足美国、中国香港市场。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日月光、凯雷高层均公开表示,张虔生本人已答应将其持有18.4%的日月光股权转售凯雷。如果仅仅为了大陆经营,张虔生似乎完全没有必要出售自己的利益。
让人寻味的是,传闻中的日月光重庆封测厂目前竟然成了一个非芯片项目:它将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重庆繁华地段建造200米以上摩天大楼。事实上,目前,张虔生家族在大陆至少拥有三家房产公司,即上海鼎汇(日月光半导体持股90%左右)、北京鼎固、上海宏嘉建设(资金来源可能为张家私有资本)。宏璟建设正在筹划在上海浦东建立“台湾一条街”项目。
如果反观目前鸿海、华硕等台湾IT巨头在大陆的布局,日月光借助凯雷收购的举动佷可能孕育更大的动作。联想日月光之名来自“日月无私照,光明有佛心”,张虔生的胸襟和崇尚的商业伦理可见一斑。“老虎”如何出笼只是方式和时间的问题,不过,借收购化身外企进入大陆的论调虽不为错,但是似乎也低估了张虔生——这个温州商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