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后,沈南鹏却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数理方面没有特别的天才,数学并不适合自己。“这么多年数学的训练,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很强,便误以为自己能成为数学天才和专家,但这两者并不能划等号。”沈南鹏发现自己的优异数学成绩除了来自于兴趣外,相比那些真正有着数学天分的人,自己 在这方面并无优势,自己错“把熟练当成了天分”。正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的学习和反思,让沈南鹏发现自己成不了数学领域的佼佼者,因为“牛人”太多 的数学系,自己这个中国的中学生数学冠军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选择自己没有优势的行当等于失去了成为顶尖的机会。那个时候的沈南鹏,已经开始接触到美国的商业社会,而1988年出国之前,中国还没有进入真 正的开放状态,被美国商业社会和华尔街浓厚的投资氛围所影响的沈南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我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原本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数学 家。结果却发现即使我没有这个能力,但也可以向其他方向发展,比如说证券、商业等,都是很好的方向。”最终,沈南鹏报考了耶鲁大学MBA。“觉得自己现在 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沈南鹏说。那是1990年,那个时候,国内的人还不知道MBA为何物,而数学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恰恰是学习MBA课程的优势条件。
进入投行,职业发展的初算计
“入对行”意味着少走弯路,目标清晰,清楚自身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并把优势强化,劣势转化,是作为一名成功求职者和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在职业发展上做“最好的自己”的基础。
其实一开始,沈南鹏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所谓的职业规划,只是想着怎样发挥自己有着数学背景的特长,找到一份能让自己最大发挥长处的工作。
当初沈南鹏从耶鲁商学院毕业时,有两个行业是当时的热门行业,一个是进入咨询业,一个是投行。沈南鹏最终的决定去做投行。因为沈南鹏发现自己的 商业经验有限,如果一开始做咨询,没有任何优势,但因为数理训练比较好,这个优势能在需要数据分析和判断的投行得以发挥。1992年,耶鲁大学MBA毕业 后的沈南鹏经过五轮面试,以其优异的数理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被花旗银行录取。
进了花旗银行不等于进了职业保险箱,对于想要完全发挥自己才能的沈南鹏尤其如此。在当时的华尔街,中国人在职业发展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尤其是在 花旗银行这种庞大的组织内,崭露头角更是难上加难。两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和职业历练之后,已经能独当一面的沈南鹏开始为自己寻找机会。
1994年,大量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因为文化差异,中国人在美国做投行处于弱势,但回到国内,在文化方面反而会有优势。这个时候,沈南鹏发现自 己的机会来了,那就是回到中国国内。这次的跳槽非常轻而易举,沈南鹏成为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负责中国区项目的投行专家。
在大的投资银行中,惟一的弊端是个人成长的缓慢,而往往规模不大的机构反而有更多的成长机会。
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了两年后,投行工作经历已经颇为丰富的沈南鹏为了获得更快的成长,转投德意志银行,担任中国资本市场主管。此时,他还不到30岁,是德意志银行亚洲最年轻的董事。
正是这段投行的经历,让他亲身体验到投资和创业的兴奋点,看到了众多企业的起起落落,同时他也不断地汲取投资的精髓。“只有经历过才能对很多东西做出一个更好的判断。”不仅是对事物,对自己也是如此。
在投行工作了8年之后,恰逢1999年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沈南鹏在投行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层面的人脉,都向他灌输互联网的思想。看到美国互联网发展得如此火爆,沈南鹏决定创业,投资互联网。
在沈南鹏的创业、投资生涯中,似乎处处埋伏着“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跟其他人比做到最好,“做最好的自己”是很多职业人士成功的最大动力和法宝。
第二部分 创业,从来不当CEO
沈南鹏曾经打了一个比方,说假如手里有100块钱做投资,肯定只投20块,绝不会冒险孤注一掷。无论是假设还是实践,沈南鹏的创业之途都是只做风险可控的事情,这和很多创业者有着迥然的差异。例如无论是创办携程还是如家,沈南鹏可以说都是做了最有把握的事情。
在创业之初,沈南鹏就意识到自己理性有余,激情不足,于是,他找到了三个创业伙伴,梁建章、季琦和范敏。这样的团队组合恰恰能让沈南鹏发挥出自 己的优势——在花旗和德意志两家银行从业形成的金融资历,对于创业融资和资本运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梁建章曾任Oracle中国咨询部总监,1982年 就用电脑写唐诗拿了一个全国计算机竞赛一等奖;季琦创立和管理了多家高科技公司,实际运作经验充足;范敏曾是上海市旅行社总经理,对旅游行业了如指掌。 “即便是去上市,这样的团队不用包装,也能经得住投资人的挑剔。”沈南鹏以投资人的眼光说。
持股最多的创办者,不当CEO
沈南鹏的两次成功创业历程中,从来没有让自己成为CEO,因为他知道自己不适合。基于的原则还是自己没有优势的事情不去做。
而且,比不做CEO更理性的是,第一次创业——创办携程时,要抛下德意志银行的中国资本市场主管职位,“除了要实现个人理想,最重要的还是觉得 创业的风险可以控制——如果还想回美国,要在投资银行中找到工作,随时还是可以回去的。”沈南鹏在创业之初已经想好了退路,这和许多孤注一掷创业者有着极 大不同。
至于在创业的实施上,沈南鹏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特长是比较擅长宏观策略和资本运作,但也清楚自己缺乏互联网技术和旅游行业的知识,所以找来了当时担任ORACLE 中国技术总监的梁建章和有十几年旅游业从业经验的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