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第二次改革(2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有赖于社会体制改革的新突破。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的客观趋势,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城乡、区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从经济领域看,社会体制改革对提高居民消费预期,建设消费大国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于全面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型具有决定性影响。从社会领域看,社会体制改革对于建立重大利益协调机制,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和发展条件,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距具有决定性影响。 在以往的改革历程中,由于不同时期改革侧重点的不同,社会领域的改革往往被看成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或配套措施,使得社会体制改革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改革走到今天,我国利益主体已经多元化,社会分化、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已成为社会运行的常态。但在国家层面,我国尚未建立起重大利益协调机制。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社会问题未来几年如不能得到缓解,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投资与消费失衡的矛盾,增加经济领域的危机因素,增大解决问题的难度。为此,需要把社会体制改革摆在与经济体制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通盘考虑。 (3)政府转型有赖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进入发展型新阶段,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还是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都有赖于政府转型的实际进程。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是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 ——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要求看,关键是实现政府由经济建设主体向经济性公共服务主体的转变。改革之初,在市场尚未形成,市场主体严重缺位的条件下,各级政府扮演了经济建设主体的角色。政府作为经济建设主体,主要依靠控制土地等资源要素价格,采取各种政策优惠吸引投资。这种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背景下,政府继续作为经济建设主体,不仅会扭曲资源要素价格,误导企业低成本扩张,还不利于破除行政垄断,不利于通过竞争改善经济质量和经济运行效率。这就要求政府从微观经济主体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性公共服务,更多地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中长期规划的科学性和刚性、经济信息的公开性和及时性、市场监管的有效性、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职责。 ——从社会公共需求转型的客观要求看,关键在于实现从以GDP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突出强调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使政府成为社会性公共服务的主体,在协调重大利益关系、克服发展失衡、提升人力资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从政府自身建设看,政府要更有效地履行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关键在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政府成为公共治理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治理结构中的一些矛盾也凸显出来,这对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进入发展型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越来越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枢纽,而且可以为政治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下一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对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政府经济职能,避免权力与市场结合形成“坏的市场经济”具有决定性影响;对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完善政府的社会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决定性影响;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具有决定性影响。 4.改革目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的发展。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看,离开市场经济体制是否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是否定的。当前,可持续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于体制机制建设。其中,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例如,第一,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首先是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二,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第三,加快破除垄断,为多种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近几年,垄断行业改革进展相当缓慢,甚至在有些方面“有退无进”。解决行政垄断的问题,重要的途径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第四,在现行的“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中央地方关系及财税体制的约束下,一些地方发展仍然把注意力放在“快”上,仍然把增加经济总量作为重点。没有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又好又快”缺乏体制保障。第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完善资本市场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使利率和汇率成为主要的经济调节工具。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