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第二次改革(25)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0

  第四章

  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改革

  第一节 我国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

  我国已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生存性”压力减弱,“发展性”压力凸显。发展性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全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并由此对我国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产生全面冲击。从某种意义上说,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的改革相比,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改革任务更重、挑战更大,更需要做出全面筹划。

 第25节:第二次改革(25)
  一、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

  我国公共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际经验表明,一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也是该国公共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我国正处在从一般温饱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发展、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的现实基础。

  1.公共需求数量不断增长,层次不断提高

  经过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在广大社会成员的需求结构中,吃、穿、用等私人产品需求增速开始趋于稳定,但社会公共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对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将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市场需求的主流。

  尤其是近几年,全社会公共需求增长速度相当快,个人用于公共产品的年均支出,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5年的支出规模。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就业、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和问题快速显现,并使公共需求的供给面临严重不足。

  2.公共需求结构深刻变化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公共需求的结构变化相当快,并逐渐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一方面,广大社会成员的个人总需求中,公共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已开始成为社会需求结构的主体部分。近10多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衣食支出的年均增长普遍低于总消费的增长,而医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年均增长则大大高于总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公共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新阶段广大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不仅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还涉及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和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等公共安全问题。

  3.公共需求主体不断扩大

  由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结构和公共需求的主体进一步分化,并由此使社会矛盾复杂化。首先,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成为基本公共需求的主体之一,其对公共医疗、义务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公共需求日益强烈;其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方面的潜在公共需求已开始转化为现实需求,尤其是上亿农民工日益强烈的基本公共需求,要尽快采取措施妥善解决。

  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压力

  当前,全社会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同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不仅在落后地区越来越突出,而且在发达地区也全面凸显以下数据如果未特别注明出处,均引自中改院、UNDP:《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年11月。。

  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

  尽管近几年我国在农村公共服务方面投入力度在加大,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有很大差距。2004年,全国城乡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1.4∶1和1.3∶1。2005年,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城乡之比高达3.53∶1。2002~2006年,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14736万上升到18766万,增长27.35%;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5462万下降到5374万,下降1.61%。截至2006年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城市为2240.1万,农村为1593.1万。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出现一定差距是正常的。但是,作为与基本生存权、发展权相联系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会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全面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扩大到2006年的3.28;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5.21岁,而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9.55岁;2005年,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超过城市的两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8926.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25节:第二次改革(25)》为网友秀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