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第二次改革(2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太小,难以支撑大规模服务业消费。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二、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在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中的作用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是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当前,民生问题与基本公共服务直接相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助于缩小初次分配可能造成的不平等;有助于减少绝对贫困,为贫困人口和有可能陷入贫困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基础的保障,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社会安全网。 1.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推进新阶段的反贫困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但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仍然较大。我国当前的贫困有五个重要成因:疾病、残疾、年老体弱、缺乏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低下、生存条件恶劣。 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负担已经成为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因此,政府教育支出对减少贫困具有重大作用。一项研究发现,每一万元的教育投入可以使12个人脱贫;在西部地区的效果更加明显,每一万元的教育投入,可以使19个人脱贫。 另外,疾病也成为许多地区部分家庭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2006年,我们到甘肃农村调研,了解到一个村子制定了一项特殊的村民公约:当某个家庭的一个病人治病花销到2万元的时候,那么这个病人就可以不用治了,他的子女和亲属不需要负这一责任,全村都要遵守这个村约。之所以制定这一村约,是因为当治病要支出2万元的时候,农民家庭几乎就借光了所有亲戚朋友的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西部地区70%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是同疾病直接相联系,即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保障穷人和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够帮助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使他们通过获得比较高的收入而脱离贫困。现代意义的贫困不仅在于收入水平低下,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能力不足。贫困的实质是丧失人的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人丧失最基本的发展机会的主要根源是受教育不足与健康状况不良。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提供低保、最低救济、义务教育、基础医疗等公共服务,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可行能力,逐步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扩展他们的发展机会。 2.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之间收入和发展差距的深层次根源是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2007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已经达到3.33∶1,若把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因素考虑在内,城乡人均实际收入比将高达5~6∶1。我国的政策目标是缩小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为实现该目标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目前的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格局仍然不利于该目标的实现。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实际上是对服务消费者的一种补贴,是服务消费者家庭总收入的组成部分。城镇居民人均公共服务政府支出高于农村居民,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导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2002年,在接受过7年以上教育的农村居民中,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年收入增加87元;而在接受过7年以上教育的城镇居民中,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年收入增加高达460元。最可能的原因是城乡教育质量之间的差距。因此,缩小城乡差距不仅是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和财产方面的差距,更重要的是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上的过大差距。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