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第二次改革(4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以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和责任划分,涉及农村上层建筑的系统变革。这需要从上自下制定规划,统一部署,有序推进。

  3.在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下统筹安排事业机构改革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仍会相当突出。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主体部分。作为公益性服务主体的事业机构改革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减机构、减人员、削福利,而是如何调整结构、完善制度和强化公益性。未来几年要以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为基本目标,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1)把事业单位改革作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30年的历程表明,事业单位的职能是同政府的基本职能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的改革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从事业单位本身看,分类改革的思路是按照事业单位的性质,实施不同的改革方案。问题在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往往会演变为政府“甩包袱”。简单化地推进分类改革,难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的现实需求。应当明确,下一步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把事业单位改革与政府转型的实际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

  (2)在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下整体设计和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传统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难以有效推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这同时也意味着,要保留多大规模的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有多少需要进入市场,还缺乏一个合理的依据。为此,今后几年应当把事业单位改革置于整个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框架下统筹设计和安排。

  4.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等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但并不代表政府是唯一提供者。应当鼓励、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1)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分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应居主导地位,在“市场失灵”或者“第三方/志愿者失灵”的情况下担负起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最终责任。市场力量、公众和社会组织是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机制中不可缺少的主体,具有效率较高和形式灵活的优势,能够适应数量庞大和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根据公共服务供给的具体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比较优势,形成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市场、公众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理分工。

  (2)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市场供给的有效模式。在明确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最终责任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招标采购、合约出租、特许经营、政府参股等形式,将原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职能交由市场主体行使。可以考虑开放经营性公共服务市场,消除社会资本进入障碍,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以打破传统公共产品生产模式的垄断状态,缓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短缺的状况,而且可以利用对于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同类项目的竞争压力,缓解由“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政府失灵”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

  (3)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合作伙伴关系。需要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广泛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尽快把某些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的公共服务职能转给具备一定条件的非赢利性民间组织。由此,应在政府和民间组织之间建立起一种取长补短的平衡关系和合作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推动力和合力。

 第42节:第二次改革(42)
  (4)明确社区定位,充分发挥社区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随着企业制度、住房制度、福利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改革,涉及家庭和个人的许多利益已从原单位剥离出来,大量与人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在社区内解决。但是现阶段兴起的“社区”在正式的制度框架内既不是行政机构,也非事业单位,在属性上理应归于“社会”这一范畴,但其组织架构、经费管理的行政化又使之类似于政府的执行机构。从现实情况看,社区的发展要避免政社不分的传统模式,促进自治型社区的建立。实践表明,这样更有利于为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8909.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42节:第二次改革(42)》为网友梦中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