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第二次改革(47)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人口规模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劳动力抚养负担加重。未来几年,我国人口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但老龄化程度将显著提高,整体抚养负担加重。按照联合国的预测,2010~2015年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12.3%上升到14.8%,老年人口抚养比重从11%上升到13%。从2015年开始,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达到峰值之后,绝对数量和比例都从增长的趋势转而逐年减少。虽然有利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还会保持一定时间,但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逐渐减慢,不仅低于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北美发达国家。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的年龄构成也趋于老龄化。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人口研究》,2005年第6期;蔡昉:“最后的人口红利:中国的就业、失业与劳动参与率”,广州讲坛第十一讲,2004年4月。

  在计划生育政策和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人口转变过程被高度压缩,老龄化速度较之于其他许多国家要快得多。而且,我国的问题更特殊:老年人口总量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仅表现在人均GDP的经济发展上,而且还表现在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上。同时,过大的区域、城乡差异使得这个问题更为复杂。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劳动力比例降低,对消费倾向起到拉低的作用。未来五年左右将是我国人口结构转变的一个关键阶段。为应对这种结构性变化,必须在劳动就业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战略性的制度安排(图4.3)。

  图4.3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预测(单位:千人,%)

  数据来源:U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New York,2008。

  (2)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就业形势愈加严峻,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8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8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而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我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为9.4%。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始终存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特别是沿海地区,受外需萎缩、人民币升值和生产成本高企的影响,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或关闭减员,明显收缩了就业空间。

  2.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不合理,公共就业体制不健全

 第47节:第二次改革(47)
  (1)服务业比例偏低,拉动就业有限。经济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是导致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比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就业弹性降低,就业机会少。服务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在三次产业中是最高的,但当前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垄断问题,民营经济难以进入一些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领域。为此,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打破服务业垄断,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影响工资基金的就业容量。在一国工资总量既定的情况下,一部分人占有过高的份额,必然影响就业总量。我国工资分配差距过大已影响了就业。为此,需要从扩大就业角度出发,加快调整垄断行业等高收入行业的工资,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

  (3)劳动力的素质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不高突出地表现为农村劳动力整体教育程度低,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整体不高,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年以上。与城镇人口相比,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与城镇人口相比,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2007年调查发现,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8年(城市11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占70%以上。培训后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外出就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不到2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结构性下降”,新华网,2008年4月25日。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技工荒”,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目前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5%左右,而我国仅为35%左右。劳动力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掣肘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其迫切性日益凸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8904.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47节:第二次改革(47)》为网友尘世孤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